《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發行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0-12-17 中國網

10月29日,《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新書發行座談會在北京舉辦。圖為座談會現場。

中國文化報記者陳曦攝  中國文化報記者葉飛報導:10月29日,北京港澳中心二樓大廳嘉賓雲集,充滿溫暖喜悅的氣氛。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外聯局、中國文化報社承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協辦的《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新書發行座談會在此舉辦。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出席並致辭,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主持座談會。周巍峙、王楚光、資華筠、金業勤、孟於、馬長禮、郭淑珍、賈作光等文化界老領導、老同志、老藝術家代表及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等出席會議。來自外交部、國僑辦、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國家文物局、外文局的代表,文化部各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各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承萱在座談會上作重點發言。王楚光、資華筠、高莽、金業勤、賈作光、孟於等老同志也在座談會上發言。

蔡武首先代表文化部向出席座談會的老領導、老同志、老藝術家代表表示誠摯的問候。蔡武說,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後」的方針,對外文化交流成為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與外界打交道的極少數選擇之一。回首當年那一段如詩如畫、波瀾壯闊的對外文化交流歲月,閱讀和傾聽老一輩藝術家的深情回憶和心路歷程,使我們當代文化工作者充滿了敬佩之情。可以說,早期對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其意義非常深遠。

蔡武說,早期對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特殊情況下外交的重要手段。當時,新中國和很多國家在政治上還沒有建交,文化項目先行開路,拉近了新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距離,為後來的外交發展披荊斬棘,擔任先鋒;早期對外文化交流也是整個對外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也將歌劇、芭蕾、油畫等西方經典文化不斷地引入中國。中國文化在繼承中推陳出新,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共同進步。觀世界文化發展史,文化繁榮的一個重要條件正是開放和包容;早期對外文化交流是優秀藝術人才的成長搖籃。那段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在開拓文化事業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梅蘭芳、周巍峙、田華、王昆、賈作光、資華筠等各個領域的佼佼者走向和活躍在國際舞臺,在他們的培養和影響下,一代又一代文藝人才和文化幹部茁壯成長,肩負起了中國文化建設的重任;早期對外文化交流也是對外文化工作者一份最好的歷史教材。通過老同志的回憶和講述,我們更加清醒深刻地看到黨中央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所制定的正確的方針政策,看到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文化事業的親切關懷,看到新中國如何衝破西方勢力的封鎖、圍堵,走向世界,看到我們的文化工作者展現「光明中國」「文化中國」的一系列精彩瞬間;早期對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外交事業的精神財富。那段歷史光彩奪目,凝聚和閃爍了一代文化工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赤誠之心,對事業、對藝術的追求。

蔡武指出,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幾代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標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同149個國家籤訂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和近800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與上千個文化組織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同時,我國在世界82個國家設立了96個使領館文化處(組),在海外建立了13個中國文化中心,還有一批文化中心正在商籤、籌建當中。「中國文化年」「歡樂春節」「相約北京」「中非文化聚焦」等重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精彩紛呈,思想文化領域的對話與交流不斷深入。對外文化傳播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對外文化貿易積極探索新渠道、搭建新平臺。另外,隨著中俄、中美、中英等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建立和發展,人文交流被提到推動雙邊關係的戰略層面,並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一道,共同構成國家間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對港澳臺文化交流進一步增進了港澳臺同胞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斷增強。

蔡武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精神力量和事業指南。今天,《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出版了,翻開這本墨香四溢的新書,一份厚重歷史感、一份感動之情在我們心中油然而生。飲水思源,老一輩藝術家心繫祖國的高尚情懷、奉獻精神,對藝術永無止境的執著追求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集中體現,將激勵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不斷開拓進取,報效祖國。

趙少華在會上表示,在文化部黨組的重視與關心下,2009年5月,由文化部外聯局牽頭,中國文化報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參與,共同啟動了新中國早期對外文化交流的系列宣傳紀念項目。3年多來,在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協作下,這一項目得到了順利實施和有序推進。中國文化報社的記者共採訪了50多位老同志,發表了38篇系列文章,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與積極的評價。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通過採訪近30位老藝術家,拍攝、記錄了60多個小時的珍貴視頻資料。

趙少華表示,該項工作是文化部搶救早期對外文化交流歷史,填補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交流檔案空白的重要工作。同時,這也是當代文化工作者保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應盡之責。這項搶救工作將作為長期工程開展下去,有關單位將認真落實好後續工作,完成好採訪、拍攝、宣傳片的製作工作。

劉承萱在發言中說,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代文化工作者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在複雜惡劣的歷史背景下,在艱苦環境甚至硝煙瀰漫的戰場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那些曾經的「開路先鋒」和「外交先行官」已逐漸老去,甚至很多已相繼辭世。作為親歷者,他們帶走了很多珍貴的記憶和令人感動的歷史片段。為了挽救這些珍貴的資料,在老藝術家的積極倡議下,在蔡武部長、趙少華副部長的親切關懷下,在文化部外聯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中國文化報社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份沉甸甸的、意義重大而深遠的任務,在《中國文化報》開辦《歲月如歌——新中國文化交流早期記憶》紀念專欄,並在此基礎上結集出版,組織編輯《金色記憶》一書。他說,閱讀《金色記憶》,重溫早期文化交流的艱苦與磨難,感受老一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所走過的風風雨雨,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新一代文化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更大更多的成績。

參加座談會的老同志們對《金色記憶》一書的內容和設計給予了充分的讚揚和肯定,並提出了不少積極的建議。座談會結束之前,蔡武向國家圖書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北京大學贈送了《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一書,並和老同志們一起參觀了「金色記憶」圖片展。文化部外聯局局長侯湘華從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手中接受了圖書收藏證書。

座談會現場還演示了中國文化報社與天智通達公司合作推出的蘋果iPad版《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該書將於近期在蘋果應用商店上線。iPad版《金色記憶》不但收錄了紙版圖書的全部文字和圖片,還包含了部分老藝術家近期和早期的影像資料和音樂配樂,比紙版圖書增加了100餘幅老照片,令人耳目一新。

由蔡武題寫封面、趙少華主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色記憶——新中國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記錄》一書是關於1949年至1966年間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口述回憶錄。該書共收錄38篇文章、300餘幅珍貴歷史圖片,中國文化報社國際文化部的數位記者,通過多次走訪周巍峙、田華、王昆、吳祖強、資華筠、鄭小瑛等老一代文化藝術工作者,記錄下他們記憶中的難忘故事,真實記載和生動呈現了新中國早期的對外文化交流往事,搶救性地收集、整理了那段鮮為人知的珍貴歷史。其中,不少史實和圖片屬首次披露。

 

相關焦點

  • 弘揚陝西味道餐飲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近日來,社會各界對陝西特色飲食產生熱議,尤其是2月18日,油潑麵、羊肉泡饃、肉夾饃、燴羊雜、涼皮、稠酒、西鳳酒(酒之源)等陝西特色餐飲被端上釣魚臺國賓館,見證了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讓陝西特色飲食文化獲得了更高的宣傳和肯定。
  •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十周年慶典
    河北新聞網12月4日訊(通訊員周禹佳 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今天上午,在燕郊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的十周年慶典上,國家老齡委,京冀兩地民政、衛健系統領導及燕達在住老年賓客代表歡聚一堂,共同回顧燕達養老十年健康之路,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見證燕達養老賓客回憶錄系列叢書《金色年華往事記談》的新書發布,正式開啟燕達養老下一個十年新篇章。
  • 《金色年華 往事記談》:生動記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鮮為人知的...
    12月4日,在燕郊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的十周年慶典上,見證燕達養老長者回憶錄的系列叢書《金色年華 往事記談》首發。該書由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編寫、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國家衛生健康委黨健康司一級巡視員張暉(右一)、燕達健康城董事長李懷(左一)共同為《金色年華 往事記談》新書開啟揭幕儀式。據了解,燕達養護中心在住長者平均年齡83.7歲,他們從戰火中走來,見證新中國的成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與新中國共成長。他們的故事背後蘊藏著老一輩人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 清華大學紹籍教職員工座談會在京舉行 盛閱春講話
    2018-07-02 09:20 | 紹興日報7月1日下午,紹興市在北京召開清華大學紹籍教職員工座談會,廣納鄉賢意見建議,共商紹興發展大計。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講話。副市長顧濤主持。座談會上,首先播放了紹興形象宣傳片。顧濤向參加座談的清華大學紹籍教職員工介紹了紹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隨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棟、戚益軍,化工學院教授王濤,環境學院教授陳呂軍等近20名紹籍教職員工代表分別從文化、產業、教育、人才、環境等角度,對紹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給出對策和建議。
  • 清華大學舉行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
    清華大學舉行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記者 曲田 攝影 李派)9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在老年活動中心舉行。校黨委常務副書記、校離退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姜勝耀主持座談會。
  • 海峽兩岸增幅財神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淄川舉行
    原標題:海峽兩岸增幅財神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淄川舉行 淄博新聞網訊,8月17日,海峽兩岸增幅財神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淄川舉行。臺灣中正大學中文系與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江寶釵、臺灣武財神趙玄壇信仰文化史料文獻研究中心執行長蔡武晃、臺灣新港奉天宮董事會秘書長林汝靜、旅美博士鞠志國和淄川區李詭祖文化研究會相關專家、淄川區有關部門、洪山鎮參加會議。李詭祖,淄川五松山人,民間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同時,他積極投身戲曲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京劇藝術人才,並在古稀之年擔任「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工程藝術總顧問,身體力行地進行傳、幫、帶,為京劇藝術的搶救、記錄、傳承、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在講話中說,戲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文化強國,戲曲人肩負重要責任。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5月10電 今日,《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佔元出席會議並講話。杜佔元說:「《漢語拼音方案》的頒布是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也是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歷史性意義。」
  • 《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用鏡頭記錄中國人感天動地的...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大型主題圖文書《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新華社幾代(數百位)職業攝影記者、中國照片檔案館900多幅珍貴照片,帶您穿越時空的隧道,追尋共和國70年的發展歷程;觸摸中國人70年的家國記憶——你見過1949年1月解放軍進入北平城的情形嗎?
  • 南京首部村民口述歷史記憶正式發布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鄉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鄉村記憶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記憶。11 月 28 日,在南京市浦口區老虎橋社區,《鄉音鄉情——五裡村的集體記憶》新書分享會舉行。
  • 海南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9周年座談會在海口舉行
    1月5日,慶祝海南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9周年座談會在海口舉行。海南省媽祖交化交流協會會長羅家善主持會議。協會部分代表出席。湄洲媽祖書畫院院長林德富和書畫院代表林凡、鄒秀勝、王敬帥一行前來祝賀。
  • 紀念勞動法頒布二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紀念勞動法頒布二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4 16:39 來源: 新華社紀念勞動法頒布二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李建國、王勝俊出席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 陳菲)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二十周年座談會4日在京舉行。
  • 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綠色使者——遠山正瑛在恩格貝的故事》專刊發行儀式現場 。圖 劉景12月11日,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8周年之際,由《今日中國》雜誌社、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與恩格貝生態示範區管委會共同承辦的「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暨《綠色使者—遠山正瑛在恩格貝的故事》專刊發行儀式」,
  • 「國民字典」出新版,《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
    從誕生之日起,《新華字典》就肩負了普及教育、掃除文盲、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重任,為新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典」之力,因此被親切稱為「國民字典」。熔鑄共和國文化記憶 助力新時代教育脫貧——《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2020年9月1日,「《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樂陵市在京人才及企業家座談會召開,深入交流在京發展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王玉剛 張瀟允12月7日下午,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到北京看望走訪樂陵駐京流動黨員黨委和商會組織,主持召開樂陵在京人才及企業家座談會,深入了解樂陵市在京企業發展情況,就精準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優質蔬菜糧食供應基地
  • 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
    歷史的記憶·青春的信仰——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詩歌朗誦會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專場文藝演出(徐淮網藝術 丁培鑫賈成濤訊)10月4日,由徐州市泉山區文化和體育旅遊局主辦,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淮塔管理局協辦的『歷史的記憶·青春的信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詩歌朗誦會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專場文藝演出』在淮海戰役紀念館多功能廳隆重舉行。
  • 京冀養老協同發展再擴容 燕達三期明年開工 將添4000餘張養老床位
    12月4日,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了隆重的十周年慶典。記者從慶典活動上獲悉,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將為北京老人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選擇。在慶典活動上,國家老齡委、京冀兩地民政、衛健系統領導及燕達在住老人代表歡聚一堂,共同回顧燕達養老十年健康之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大戰略背景下,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應時而立、啟動運營,率先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並成為首批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
  • 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在臺北舉行
    原標題: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在臺北舉行新華網臺北1月24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由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與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共同主辦的「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24日在臺北舉行。兩岸學者圍繞中國古典詩詞、古代小說、現代散文和近現代雜文研究進行了深入探討。
  • 中國吉林省與韓國江原道媒體交流座談會在春川舉行
    (原標題:中國吉林省與韓國江原道媒體交流座談會在春川舉行)
  • 第22屆兩岸體育交流座談會在臺灣新北市舉行
    中新社臺北3月19日電 (記者 路梅 畢永光)第22屆兩岸體育交流座談會19日下午在臺灣新北市舉行。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李穎川率中國奧委會代表團一行9人應邀參加座談會。圖為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李穎川(右)與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林鴻道(左)座談會開始前握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