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關「大衣哥」朱之文被粉絲惡意踹門騷擾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視頻中的他,一臉苦笑被迫出門,還不得不跟圍觀群眾合影的樣子令人唏噓。
時隔多日,朱之文再度通過錄視頻的方式,出面介紹後續發展,感謝警方秉公處理,已將涉事的二名男子行政拘留十日。
從2011年參加歌唱比賽一舉成名,發展到今天被粉絲踹門欺負還得被迫營業的窘境,再加上之前各種村民咒罵、子女輟學在家啃老、日常生活被瘋狂直播等消息滿天飛。
不經令人發問,這九年朱之文到底經歷了什麼?大衣哥這堪稱現實版《楚門的世界》的魔幻生活,又是如何造成的?
檢索一下朱之文的成名經歷,以及之後回歸農村後的生活,你會發現他的遭遇很像《楢山節考》、《殺生》、《健忘村》這一類電影中那種有寓言色彩的鄉村,滿口仁義道德規矩製造的表象下面,全是血淋淋的動物本性。
區別在於電影是虛構的,而朱之文的故事卻像魔幻現實一樣真實上演著。有人懷疑是朱之文故意營造被害者的形象,有人懷疑他對外的發言都是被脅迫的,真相撲朔迷離,反正這整個故事都是絕妙的現實題材。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是李斯的傳記《流血的仕途》中,李斯於舞臺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如果當時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在老家上蔡牽著黃犬和兩個兒子一起去郊外追逐野兔,安分守己地做一個普通人,那樣的人生和官拜丞相的人生相比,到底哪一種更不幸呢?
從小失去父親的朱之文,早早輟學和母親一起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白天忙活晚上休息,苦悶的日常只能靠唱歌緩解壓力。在田野裡歌唱,在牛棚中歌唱,在樹林子裡歌唱,正是因為「唱歌」,他才能熬了過來。
可是鄉裡鄉親不理解,都覺得他是個另類,像個瘋子。嘲笑他,戲弄他,羞辱他。
單純善良如朱之文,只要有人跟他說「來一嗓子」,立馬作出回應。而在他家徒四壁,為了給妻子借點錢買藥時,卻無一人伸手。
經濟稍稍寬裕點後,他為自己用土蓋練歌房,鋪上城裡人家才有的地毯,買二手音樂教材研究唱歌技巧。
幸運終究降臨在朱之文的身上,早年間的這些「瘋狂的舉動」,如今也變成了佳話。
成名的故事源於一次內心的賭注,練習了幾十年唱歌,遭受白眼無數,應該給自己一個交代。
在工友的慫恿下,這個戴著毛線帽,穿著破舊軍大衣的山東漢子站上了《我是大明星》的舞臺,並一路狂奔,在來年登上了龍年春晚的舞臺。
一時間,朱之文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綠大衣成了他的標識,「草根歌手」成了他最奪目的光環。
伴隨著商演、廣告不斷襲來的,還有全國慕名而來的粉絲,以及各種帶著欠條上門索錢的村民和親戚。
多年過去,家中裝滿了借條的紙箱依舊一動未動,近百萬借款無一人返還。但屋內屋外不請自來的粉絲和村民卻越來越多。
他們帶著手機齊刷刷地對準朱之文一家,將他們的生活直播到網上平臺,就連如廁和睡覺都不放過。
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正在朱樓村魔幻上演著。鄰居朱三闊一家四口,操持了十多個帳號;隔壁的高貴,將拍他積了百萬粉絲的帳號賣了換了輛新車;就連70多歲的同村大爺,也買了智慧型手機玩起了直播和小視頻。
上千村民中有七八十位靠著拍朱之文賺錢養家,最魔幻的還有家中的妻子和女兒,她們才是最熱衷拍他賺豆兌現的分子。
而那個曾經千方百計想要培養成自己經紀人的兒子,則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只藏家中玩遊戲的宅男一枚。
不堪其擾的朱之文也嘗試過閉門不出,被急了眼的村民翻牆撞門砸玻璃逼著見。後來換上新門,在圍牆邊種仙人掌,大門裝了39根1大長鐵釘,這些人依舊想盡辦法騷擾。
他們就像附著在朱之文的身上的寄生蟲,一邊吸食他的鮮血,一邊還要痛罵他,甩都甩不掉。
過快的走紅,不斷地退讓,助長了同村人的貪念,更滿足了粉絲們的窺視欲望,而朱之文的生活已經失控。
現在的他,傻傻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朱之文以德報怨的無償付出,在村民的眼裡變成了虛偽的作秀。
他們大言不慚地說,「要想讓我們說朱之文個好,除非他給我們每家買一輛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村領導借著朱之文的名氣打造「旅遊景點」,在村口豎起「朱之文故鄉」的指路牌,又蓋了「朱之文大舞臺」,卻指責他沒有捐款蓋村小學。
朱之文前後花百萬給村裡買健身器材,興建村幼兒園,還給村民買灌溉爐,為村裡修路,卻被村民譏諷「九牛一毛而已」。
他們就像永遠也餵不飽的餓狼,啃噬著朱之文的骨血,可勁嚼著他的肉。連帶一起稀碎的,還有村口那座刻著「功德千秋美名揚」的「之文路」石碑。
東野圭吾說,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人心像大海,有的人寬廣無邊,有的卻是深不見底。
不論是鄉親咒罵,粉絲踹門,還是妻子兒女變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些糅雜著魔幻與現實的生活,透視的全是血淋淋的動物本性,為我們展現一幅幅「動物人」爭鬥的詭異畫面,
人由動物進化而來,基因本就帶有動物原始的野性。
可是,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還有文明的要求、道德的束縛。我們不能放任那些具有自私毀滅傾向的「衝動魔鬼」去傷害他人,尤其還是一個對你釋放善意的人。
粉絲需要理性,家人需要理性,村民們需要理性,所有的看客們也需要理性。
如此,深陷泥沼中的朱之文,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否則,就算他遠離朱樓村,還會有新的村民,另一撥粉絲,架起三腳架,窺視著他的生活。
——end——
作者:小籠包,十年娛記一枚,80後單身狗,溫暖陽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留言,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