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多來,雅思考試的聽說讀寫各科就像是在彼此競賽似的,輪番登上熱搜榜。往往一場「熱搜級別」的考試結束後,評論區裡吐槽與哀鳴齊飛,多多少少地考驗著近期深陷備考中的其他考生的神經。
不過,冷靜對待這個熱搜現象,也許更能幫助我們客觀分析、接近真相。其實雅思其實沒你以為的那樣難,下面筆者整理了同學們最常問的三個問題,來幫助大家分析一下最近雅思考試的「反常現象」。
1、雅思考試的難度標準是穩定一致的嗎?
是的。
雅思考試,IELTS,全稱是: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作為一個testing system,語言能力測試體系,原則上來說會始終保持每場試題難度的基本一致,這樣才可以儘量確保參加測試者在自身語言能力穩定在某個階段的時期內,無論參加哪一次具體考試,所獲得的成績都是基本一致和穩定的;否則,如果在臨近的兩次考試中,考生成績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和差距,則說明這個考試本身的出題標準就存在較大問題。而這麼多年來,雅思成績在全球的持續和認可度,其實正說明這個考試系統的評估準確性和有效性都不存在問題。
無論從雅思試題內容還是在正式開始使用前的出題和審閱流程來看(以閱讀材料為例,一篇文章從被選中作為考試內容,到正式成為雅思閱讀考試文章和試題,前後要經過多次審稿和質檢,歷經一年多的時間才會真正投放使用),還是根據這些年來廣大新東方學員的實際考試成績來看(高分學員依舊層出不窮,新東方顧問朋友圈裡定期出現的高分學員榜九宮格就是明證),都沒有客觀數據可以證明這個考試在「持續變難中」。
試想一下:現在把某場雅思考試頂上微博熱搜的這一波考生,真的是從十年前、五年前或者哪怕是一兩年前開始,定期規律地參加雅思考試、對比了先後場次的難易程度體驗,然後才得出了「題目越來越難」這個結論麼?
所謂「難出天際」,更多地是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題材、發揮不好的作答,吐槽發洩一下考後鬱悶而已。沒有任何備考或考試經驗的廣大考生,如果就因為這樣一句吐槽而真的感慨自己生不逢時,趕上了雅思更難考高分的時代,其實大可不必。
在任何一個領域,這句話都是適用的: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與其受到「熱搜」的恐嚇而焦慮,不如付諸行動了解考試特點、做好備考準備,在實際行動中破除這個片面說法,同時也收穫更美好的分數。
2、同一位考生參加不同場次的雅思考試,成績可能會有波動嗎?
有可能。
從實際的考試成績來看,同一位考生如果在間隔不久的時間段內,兩次或多次參加雅思考試,在語言實力並沒有發生什麼本質性變化的情況之下,每一次的聽說讀寫單科分數甚至是總分,都有可能不一樣。但是如果再細看具體的分數變化,並不一定是第一次成績最低而最後一次成績最高。也就是說,成績是在進行上下的波動,而非一路穩定走高或下降。究其原因的話,主要有如下兩個影響因素:
(1)考生自身的知識結構
雖然每一場考試所採用的試題材料都經過官方的調整和校準,以使得總體難度維持在相同或相類的水平上,然而實際考試的具體材料卻會在題材上各自有所不同。
例如,一場考試中的三篇閱讀文章的題材分別講交通、動物和考古領域,另一場考試中的三篇文章則分別是關於科技、建築和天文領域。此時,考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結構與這些文章題材是否匹配,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考生的閱讀理解速度和解答正確率了。
試想:面對同一篇講天文的題材,考生A平時就非常喜歡這個領域,讀過大量的相關中文材料,而考生B對此題材完全不感興趣,連中文的相關內容都沒有接觸過,兩個人對這篇雅思文章的難易度感受,必然是大有不同的。考完以後,考生A可能會告訴周圍人,這場考試還挺簡單的,而考生B則可能和另外一些不熟悉這個領域的同場考生在微博上大肆吐槽題難,從而把本場考試頂上熱搜。
(2)考生自身的應考狀態和心態
同一位考生,在放鬆的心態下穩定良好發揮(甚至是「超水平發揮」),與在緊張焦慮的心態下患得患失地發揮(也就是我們說的「考砸了」),其答題狀態和得分結果可能大相逕庭。
從實際考生經驗來看,有些第一次嘗試雅思的考生,「無知者無畏」,本色發揮,反而將現有的語言水平發揮得很好;等到接觸了一些雅思相關內容,再加上聽到一些或真或假的「難上熱搜」傳言,產生了畏難心理。或者有些同學動手準備得太晚、時間倉促,導致如果某一場考試不能考到某個分數,當年就不能入學了,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這樣一來,考試的時候反而受這些因素制約而影響答題。還有少數情況下,考生可能恰逢身體不適,此時的答題狀態必定也多少受一些影響。
3、為什麼感覺雅思考試越來越難了呢?
其實縱觀這麼多年來的雅思考試,聽力閱讀的場景和題型,並沒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寫作和口語的話題和方向,也不乏舊題翻新。但是為什麼從感受上,會有大量考生覺得這個考試越來越難了呢?原因大體如下:
(1)難題佔比在升高
雖然從總的題型種類上來說,雅思考試其實沒有什麼變化,但各科中那些普遍令廣大考生感到難以作答的題型出鏡率更高了。
聽力科目中,原本難度相對較低(因為聽到答案能正確拼寫即可,所聽即所得)的各類填空題型要佔大半壁江山,但是近幾年來,難度更高的選擇題(因為混淆信息多)、匹配題(題目和答案閱讀量大,還需反覆比對)層出不窮,特別是選擇題在某些場次中佔到全部四十道題目中的一半甚至更多;
閱讀考試中,問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的題目原本只是打醬油的非主流題型,現在卻幾乎不怎麼缺席每一場試題內容;
口語中考察的問題問得越來越詳細具體,從前是問食物,後來是問食物中的零食這一類,再後來則是追問零食中的某類例如巧克力,對考生駕馭語言細節表達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寫作中傳統的小作文難題,如流程圖和地圖題,出現的比率也在走高。
所有這些難度更高題型的佔比升高,也就意味著要想在一場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考生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平時的練習中就應該高標準嚴要求,不懼困難地主動接觸、練習更多高難度題型,讓自己在平時的訓練中適應這樣的難度,上了考場才會更為得心應手、順利乃至超水平發揮。
(2)高能學生佔比在升高
不得不說,這些年來國內各個大小機構的或針對能力、或針對應試的各種培養培訓,還是有成效的。
筆者作為教師,和身邊的同事們都有這個感覺:這幾年來學生的總體水平在升高,無論聽說讀寫哪個科目,都能在班級裡見到語言功底相當不錯、稍加點撥就能聽力閱讀考出8分到9分,寫作口語提升到7分以上的明星學員。這樣的大環境,其實會倒逼寫作口語考官的胃口越來越高、越來越刁。
這個世間最有用也最無奈的字之一,就是「比」。其實你說得挺好,但是他/她說得比你更好。考官是人不是機器,在這樣的對比下難免不偶爾受到一定影響,對考生群體的總體期待值略略變高,從而給分的時候「手更嚴」。
綜合以上,雅思考試的評估標準其實是穩定的,但確實參加不同場次的考生有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每次考出有一定差別的不同分數,這跟近些年難題佔比升高確實有一定關係,但對於那些扎紮實實複習、認認真真備考的同學來說,這些因素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面對頻頻登上熱搜的評論,我們其實大可泰然處之,權當娛樂新聞聽聽就好,然後冷靜複習、繼續埋頭做好自己的備考工作,用強大的實力和美好的分數來告訴所有人,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作者簡介:李一
主講雅思閱讀。畢業於英國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北京學校優秀教師。授課幽默風趣,旁徵博引。能結合通俗易懂的例子,深入淺出,將複雜的題目簡單化;善於運用數據統計,對題目有深入而透徹的研究,總結出的解題技巧簡潔明了,操作性強;在教授應試技巧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實力,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稿件來源:北京新東方雅思
學好雅思的關鍵在於了解,北京新東方學校大英國協項目部針對學生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方案制定,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指引學生避開考試陷阱,完成目標分數,更多雅思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新東方雅思(nosyasi)」。
版權屬北京新東方學校大英國協項目部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北京新東方雅思」,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