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有一個人說「不接近死亡,不經歷毀滅,永遠不知道生命有多珍貴,永遠不知道跳動的脈搏有多鮮活。」
這個人是——柴靜,火柴的柴,安靜的靜,聲音柔和,矜持而又冷靜,語言犀利又不失溫和,一位曾經踏入非典病房的記者。
2020年7月21號,從大連本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現打破了大連人平靜的生活,這對風調雨順的大連來說有點措手不及。
年初疫情時也特別想做個志願者,但是當時身處南京沒有及時聯繫到社區只是捐了款略盡心意,但當時疫情初期形式之嚴峻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很多女性醫護人員剪掉了長發,這是湘雅三院醫護出徵前的照片,抗疫是硬仗這些我們不能忘……
圖片來源網絡
7月23日先是去醫院做了核酸結果為陰性,自己是安全的,那麼我想這次我要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從找志願者報名電話開始,大連紅十字會、12345市長熱線、第六人民醫院等等、中華路街道,又問了物業,最終找到了社區鄒書記報了名。
志願者曉雨
7月27日報到,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炎炎夏日防護服不透氣,穿了一會兒就全身溼透,下午感覺可以擰出水了,有幾個男生褲角汗水不停的在流,說明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不是醫護所以就做點維持秩序的差事,介紹採樣流程、盯著排隊秩序、提醒大家站隊間距,這邊來一組那邊送走一波兒。人多採樣小組多,怕秩序亂了和樣品對不上從而影響檢測結果。
喊得最多的就是:
「一組五個人不能亂跑哈!」
「跟好自己隊伍!」
「你是排頭等你的隊友一起登記後再一起採樣!」
「多人少人都做不了,要重新排隊的哦!」
一遍又一遍的去重複著說。
有的時候大家聊天嘮家常離得挺近,心裡真是挺替他們著急的,不停的提示安全距離是1.5米。說的略感詞窮啊!為了能讓大家心生畏懼,自覺地保持距離也會改變策略:「你看看你身邊的人,你不知道他/她都坐了哪趟公交車,去哪裡吃飯了,買菜了,逛街了……」
被阿姨識破了,阿姨說:「你這姑娘啊開始嚇唬我們了。」我回她:「是啊!我不嚇唬嚇唬你們,你們總湊的那麼近,嘿嘿!」(臉上嬉皮笑臉但是我的心告訴我,阿姨啊沒事大家都好,但是這是一件十分很嚴肅的事情關係到身邊的每一個人。)
居民送溫暖
附近的居民送來飲料、水果、吃的。也有人對我說:「你們辛苦了!」其實心甘情願做的事就不辛苦,心不甘情不願才會覺得辛苦。
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所有自發參與進來的,每一位志願者的心聲。其實也沒做什麼,又因不是醫護人員,覺得自己受之有愧,不過心裡還是好暖。
一組五個人一起採樣,有的人不理解排隊次序產生誤會,一直在解釋,天氣熱出汗多脫水略有不適,又一直在說話感覺胸口有點悶。
育文學校的老師不斷勸我:「曉雨少說兩句,天熱!還要到晚上,留點力氣!」
我回過頭篤定的說:「不行!我必須給他講明白,這種情緒背後會激發衝突和矛盾,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帶著這種情緒和誤會溝通或者離開這裡。」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少說一句,互相不理解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誤會從而激化矛盾。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宏觀規則,才能對局面的複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不會有輕易責難的思維習慣。
晚上回家開始出現中暑症狀脫水嚴重頭痛的厲害,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持續兩天才緩解。因為工作原因只支援了兩天,但是想到街道鄒書記和工作人員每天如此,持續一周擔心他們身體會吃不消,空了的時候會跑過去看看他們忙不忙,忙的話過去搭把手。
一天下來雖然累但是趣事也多著嘞!一小男孩還沒開始採樣一張嘴就開始乾嘔,把醫生都逗樂了。核酸檢測面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90歲的奶奶來了要扶要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嘛!
小寶貝們來了要逗,孕媽來了要賜座,還有外籍人士,不會英語比劃半天,靈機一動,衝著人群喊了一嗓子:「誰會英語?」這時一位女士站出來做了翻譯解了圍。當個志願者也不容易,人生處處是考場而我們都是答卷人。
向這次一起並肩參與潤洋社區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教師志願者、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及物業工作人員致敬!
志願大連
流年笑擲
未來可期
心有繁花似錦
眼有星辰大海
胸有丘壑萬千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愛祖國!!!
志願者曉雨
敬呈
醫藥可及性和消除B肝偏見項目系列
本項目由吉利德科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