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班牙巴塞隆納Gartner全球峰會發布《2017十大技術趨勢》報告,來自中國的小i機器人再次榮登這場匯聚世界各行業頂級分析師和企業CEO、CIO的國際盛會,與Apple Siri、Microsoft Cortana、Amazon Echo一起被Gartner副總裁,信息技術權威分析師David W. Cearly引用和推薦。
該報告是Gartner每年最有影響力的演講之一,會在全球8個不同國家的Gartner Symposium上出現,是科技公司戰略布局的權威參考。Gartner此次發布的十大技術趨勢報告可總結概括為,以智能為中心,通過數位化實現萬物互聯。
Gartner《2017十大技術趨勢》
David W. Cearly在《2017十大技術趨勢》報告演講中稱:xiaoi、Siri、Cortana等幾個全球典型的對話系統,通過聊天機器人(ChatBots)或者個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s)提供雲端的智能交互能力來服務人類,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在未來以用戶為中心的物聯網時代,他們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在人與物之間提供全新的溝通界面,通過「Conversational+」讓萬物「讀懂」人類,更好地服務人類。
Gartner副總裁David W. Cearly:小i機器人讓萬物「聽懂」人類
David W. Cearly表示:小i機器人、Siri、Cortana等通過聊天機器人(ChatBots)或者個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s)將雲端的智能交互能力展現出來,而這種來自雲端的交互能力,可以以虛擬的方式呈現,也可以對接至一切硬體終端,而連接用戶和應用的就是一個對話式用戶界面(CUI)。
在演講中,他還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conversational+」:對話能力可以嵌入一切智能服務中,用戶只需要通過自然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用自然的對話取代點擊、跳轉、遙控器按鈕等不自然的交互,人類與機器的溝通不再有障礙,因為萬物都有一顆來自雲端的「大腦」。David W. Cearly認為這是物聯網時代應該有的人機互動體驗。
與「conversational+」相呼應的是當下大熱的「Bots」概念(智能對話機器人),這也是業界公認的人工智慧產業應用的新風向,「conversational+」正是對Bots應用連接萬物的能力和人機互動自然體驗的形象概括。
小i機器人再次榮登Gartner全球峰會
Gartner在全球擁有1000多位世界級分析專家,對全球科技領域的動態洞若火燭。從2011年開始了解調研小i機器人之後,Gartner曾多次在報告中向全球企業推薦小i機器人及其服務。在去年的全球峰會上,Gartner將小i機器人的定位從單純的提供產品及應用階段提升到智慧機器人產業更核心的平臺與架構能力輸出階段,並明確提出小i機器人具有提供雲端智能交互能力。
去年年底,小i機器人發布了全球首個智慧機器人雲作業系統iBot OS,這是一個面向智慧機器人和智能硬體的智能能力軟體平臺,可以說是一個集智能交互能力引擎(雲端+離線端)、雲計算和大數據、雲端能力插件、知識管理和學習平臺、智能硬體模塊和多種解決方案為一體的綜合性智能生態體系,能夠為各種機器人、智能硬體和傳統製造業提供快速接入雲端智能大腦的能力。
基於強大的平臺和架構輸出能力,目前,小i機器人不僅為各大中企業、政府提供智能客戶服務,而且在硬體終端、實體機器人領域有著廣泛、成熟的應用。在智能客戶服務領域,小i機器人一騎絕塵,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服務終端用戶超過5億人。
實體機器人方面,由小i機器人提供「大腦」的銀行業首款實體智慧機器人Ina,除了被應用於銀行業,在銀行大廳內擔任大堂經理,通過語音與人自然交互,解答觀眾有關銀行業務的疑問外,目前也被應用於通訊領域,在中國聯通營業大廳,提供相關業務的諮詢、引導服務。而針對智慧城市推出的實體智慧機器人Cooky,可被應用於政務、民生、醫療、社區服務等各個領域,目前已在上海第一婦嬰醫院投入使用,提供問診諮詢、分診、就醫指導等服務。
小i機器人應用於銀行、通信、政務、醫療等行業的實體機器人
事實上,不論是虛擬智能客服,還是實體機器人,或者諸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其他更多類型的智能終端,其本質都將建立在「conversational+」的自然對話模式基礎之上,以Bots這種最便捷、高效的應用方式向各行業部署人工智慧的能力,並將萬物互聯,使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備智能化的能力。
不過宏觀來看,在《2017十大技術趨勢》報告中,Gartner前瞻性的預告「conversational+」為物聯網時代人機互動體驗的潮流,不僅為人工智慧的下一個走向標明了方位,也為整個科技領域的創新趨勢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