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龍飛:從南方學院到日本琉球大學——我的博士之路

2021-02-19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本文作者季龍飛,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原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2012屆畢業生,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研究生畢業,我校文學與傳媒學院走出的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2008年夏末,姍姍來遲的錄取通知書開啟了季龍飛學長與南方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的緣分。他說:在南方學院的時光是迷惘與奮進相交織的四年。不甘平庸與機緣,他轉道日本衝繩,此後7年的漫長時光,從文學到史學,又從史學,鑽入文學。

在日本老師的啟發下,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聚焦於其攻讀碩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琉球漢學。汗水不會辜負任何人,今年三月下旬,他終於從日本國立琉球大學的導師手中,取得了博士學位,得償夙願!回顧他這7年的歷程,季學長師從日本學界名師,也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一路潛心學術研究,結出累累碩果。

他的研究,逐漸受到國內學界的注意,2019年11月,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的第17屆中國琉球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上,他與會的學術論文,得到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最高學府知名教授的肯定,當即受邀前往清華大學,與其導師一起參加學術報告會,並在歷史系獨立主講了專場報告會,受到與會者好評。這般傳奇式的經歷,或曰成長的勵志故事,仍在繼續……

取得博士學位後,季龍飛不忘母校的培養,當即向我校文傳學院院長孫立教授報喜,季學長也受邀寫了下文,分享其求學經歷,字裡行間寄寓著對母校學弟學妹的懇切關懷與激勵。

(季龍飛  2017年春碩士畢業留念)

2008年9月陰差陽錯地來到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當時母校還在創校之初,算我這屆在內總共才招收了三屆學生,學校裡還有一些未施工完成的建築,我住的西區宿舍H11附近還有堆成小山似的施工用的泥沙,看到這些說實話心中滋味十分複雜。

那年的高考雖說我的分數一般但是也是能夠進入深大(我沒敢報),但是那年廣東高考改革,頭一年採用知分填志願(且沒有平行志願)我保守地填了廣州大學。當年沒有想到大家都跟我一樣保守,廣州大學水漲船高,錄取分數線異常高於往年。且因為沒有平行志願,2本A這一欄只允許一個志願,我的投檔直接滑到了2本B。2本B的南方學院這個志願也是我隨便填寫的,焦急地等到暑假快結束了,才收到姍姍來遲的南方學院文學系的錄取通知書。說實話那個夏天在我的記憶裡並沒有色彩。

新生軍訓的時候挺努力,我還被選為本方正的排頭兵,想著也是既然來到這個學校了就想好好幹,但是事實後面的發展並不如自己想的一樣。剛剛從高考中解放出來大一這年自己玩瘋了,掛了幾門功課,之後的三年知道該努力了再沒有掛科,但是一直在還大一欠下的債。不過真心覺得自己在學業上確實辜負了這四年的大學時光。大四這年很多同學忙著考研,或者忙著考公務員找工作,我就想這麼的一直在大學裡待下去。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再回到大學呢,那只能繼續走讀書的路子。我就想著能出去看看但是也不想太遠,因此選了日本,並且還選了一個離祖國最近的一個島嶼縣衝繩縣(至於為啥來這麼偏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天定的吧)。

(來宮古島見學)

初來異國他鄉一切從語言開始,雖然我的英文學的不咋地,好在對日語還是蠻有感覺的,掌握的還挺快,出乎自己的意料。在日語學校待了一個學期就轉學到了這個島上的唯一一所國立大學作為旁聽生繼續學習日語(這麼幹省了半年語言學校的學費不說,也方便找以後想要學習的專業),我就在這個大學裡邊學日語邊找以後的方向。有想過學臨床心理學但是跨度太大沒啥信心,所以還是選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歷史。

在琉球大學做旁聽生的時候,大學裡安排了一些關於衝繩的歷史文化的課程,通過這個課程我頭一次聽說原來這個衝繩縣以前還是個獨立的琉球國。挺有意思。正好琉球大學圖書館正門進去右手就是衝繩資料室,有豐富的琉球相關的史料文獻以及論文,但是關於這個領域我沒有任何基礎的知識,沒別的捷徑只能埋頭在衝繩資料室查閱各種資料。高中的時候沒啥突出的課程,唯一的可能就是歷史學的還行,考卷也常被老師拿來講評,所以覺得自己搞純歷史研究或許可行。但是第一次自己寫了一份研究計劃拿給以後想師從的赤嶺守教授,第一次見面就把我打擊到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赤嶺守教授看完兩頁紙的研究計劃書(其實自以為寫得還可以),赤嶺守老師的表情依然比較嚴肅,好似委婉但是其實直接回絕的口吻說:按你這個研究計劃書很難進行研究。

我回答說:是的,所以老師我能不能先跟您讀個一年的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就相當於大學預科生,不是正式課程)再來考。赤嶺老師說:很難呀,你本身大學學的不是本專業,即使讀一年的研究生估計也很難,況且以後面試的時候有十個老師我只是其中一票。當時心裡咯噔一下,因為我籤證也快到期了,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我只能打道回府了。赤嶺教授再次問我:你大學裡學的什麼。我說中國文學。那你為什麼不去研究琉球漢詩?臨離開,赤嶺教授贈我兩本論文集,其中有一些琉球漢詩相關的論文,讓我回去讀一讀。

正是這次談話卻給我指明了以後前進的方向。後面一切一切的機緣也正是由那一天的對話開始的(具體哪一天也記不得了)。赤嶺教授贈送的書中有一本《第八回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其中一篇方寶川教授的論文<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史料述略-明清文獻之二>,這篇論文讓我眼前一亮。這更是讓我從中找到為之奮鬥了五年的研究課題。

從陳元輔這個康熙年間琉球來華留學生的私塾先生為起點,把康熙年間的中國琉球文人交流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作為琉球漢詩這個領域泰鬥一級的上裡賢一教授也非常認可這個課題。受到上裡教授(我來到琉大時上裡教授已經退休多年,但是依然帶琉大的中國古典文學講讀的本科生課程)的鼓勵我也是幹勁十足,但是問題是關於我做的這個課題在中琉關係史這個領域內幾乎是空白,所以難度很大,也沒有前人的研究能夠參考。能否將這個課題進行下去導師和我都沒啥信心。甚至都到了我考上大學院(碩士課程,日本碩士學制兩年)

第一年,恩師上裡教授非常擔憂的對我說:你的論文怎麼辦呀(當時我已經跟著上裡老師學了兩年琉球漢詩,琉球歷史,中國琉球交流史方面的一些知識)。言下我碩士第一年論文進度並不讓老師滿意甚至有點危險。但是到了碩士第二年迎來轉機,查閱大量方志,史籍以及結合自己考證,陳元輔這個人物的履歷上迎來了突破。一下子完成前途暗淡到柳暗花明的轉換,後面的研究也越來越順利。順利完成的碩士論文的撰寫,答辯獲得通過。

(2018年11月琉球大學召開的學術研討會)

時間已經到了2016年11月,碩士臨近畢業還有兩個月我才跟赤嶺守老師(名義上我是赤嶺守教授的學生,實際指導教官是退休的上裡賢一教授)講明我想繼續讀博,將我的這個課題繼續深化。但是事情總是不會一帆風順的,赤嶺守教授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也就是如果我考上博士,博三的時候赤嶺教授已經退休所以必需由另外一位教授接收我送我到畢業。

有資格能夠繼續指導我的教授也就豐見山和行教授了。但是豐見山教授在琉大出了名的學術嚴謹,對博士生非常嚴格,在他手下很難三年畢業。甚至發生了直接勸退了自己的博士這樣的事。而且豐見山教授是否願意中途接手別人的博士都是個未知數。但是作為我碩士論文的三位審核教授之一,他似乎對我這個課題也有興趣,意外的豐見山教授同意了赤嶺守教授的建議。因此的我的博士三年前兩年由赤嶺守教授指導,最後一年由豐見山教授接手。以這樣的形式開始了我的博士三年。

但是這三年的學習強度和碩士的時期根本沒法比。一個學期三次向指導教授以論文的形式做博士論文的進度報告,然後教授做點評提出整改意見。我每次所做的報告都在三十頁左右,多的時候五十頁,每次報告都是惴惴不安有很大的壓力生怕達不到教授的期許。但是畢竟是自己的指導教授,批評也好表揚也好都是自己這個研究室的事情。

每周三下午六點有一堂課是我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的所有博導以及博士生必須出席的。所以不論你是英美文學領域,語言學領域,歷史學領域,還是國際政治學領域,民俗學領域,考古學領域的博士生,都必須輪流將自己的博士論文進度做一個主旨匯報,一個人一個學期大概輪到兩次。這樣的場合才真的是如臨大敵如履薄冰。每個博士生要準備二十分鐘的匯報,剩下半個小時由各個領域的博導門提問、質疑或者作出評價,而在講臺上的你作出回答。這個問答的環節如果形象點說是刺刀見血的那種,如果你做的不夠好,會受到博導的言辭激烈的批評,在場的自己的指導教授當然也會聽到。所以你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博士生期間必須有學術雜誌投稿的任務,所以學習強度很大。碩士的時候我還可以一邊打工賺點生活費,但是到了博士階段我不得不得辭掉兼職一心徵戰博士論文。恩師赤嶺守教授也因此積極幫我爭取學費減免以及申請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稍微減輕一些留學期間的經濟負擔。所以我整個博士三年期間沒有交過學費,全部免除了。每個月領文部省獎學金,領了兩年,博三又獲得米山紀念獎學金一年期可觀的資助。有了經濟上的支持我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學業當中。

2019年是我壓力最大也是收穫最大的一年,除了撰寫博士論文我也必須參加學術會議發表自己的成果。在2019年11月在青島中國海洋大學舉行的第17屆中國琉球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上我發表了論文《康煕年間福州柔遠駅における學習諸相について(關於康熙年間在福州柔遠驛的學習的相關)》,在閉會的時候受到清華大學歷史系劉曉峰教授的表揚,我也因此獲得了劉教授的邀請去清華做一場關於琉球勤學生以及他們的福州老師(琉球國來中華的一種留學生)的報告。

(參加第17屆中琉學會)

學會閉幕後與我同行去北京的還有我的恩師上裡賢一教授,恩師同時也受到北大歷史系邀請於11月19日上午作一場講座,我作為講座翻譯。

(與導師在北大歷史系)

同日下午恩師在清華歷史系亦作一場講座。在11月20日下午我在清華歷史系文北樓作講座。這對我來說簡直像在做夢。在青島-北京這次旅程共計9日,每日的睡眠不足三個小時。因為初出茅廬的小子我想做到最好。

(導師上裡賢——在清華講座)

(2019年11月,季龍飛學長在清華歷史系做報告)

2020年2月做完博士論文的答辯,如釋重負。之前聽福建師大的賴正維教授講我的前輩陳碩炫老師琉大博士答辯的之後大哭一場(哈哈不知道真假原諒我的洩密)我倒是沒想哭,滿心想著一個半月後身著紅黑相間的粉領大袍子在畢業典禮上領取學位證書的那一刻。但是全球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琉球大學不得不中止了畢業典禮,甚至到後來我們研究科的學位授予儀式也未能舉行。2020年3月25日13時,只有我的三位恩師,上裡賢一教授(退休)、赤嶺守教授(退休)、豐見山和行教授在平時的一間小教室裡為我舉行了簡單的學位授予儀式,那天我穿了身西服(我買了大紅袍但是國內遲遲不發貨只得作罷)。沒有畢業大合影沒有畢業感言沒有畢業慶祝,我度過了一個安靜而隆重的下午。

(導師左上裡賢  右赤嶺守)

(因新冠疫情影響未能舉行畢業典禮和學位頒授儀式,由導師在研究室內授予博士學位證書。圖為季龍飛學長的學位授予導師豐見山和行)

在琉球大學七年的時光,其實我還想說很多,但是最後我更想和南方學院的學弟學妹們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不管多晚,只要儘自己的努力你都來得及改變。     

        

2020年3月29日於琉球大學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08級2012屆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

日本琉球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畢業。

博士論文《清代福州柔遠駅における文人交流―康煕年間陳元輔を起點として》

博士期間期刊或學會論文

<勤學の師匠陳元輔の生涯について>,《第16屆中國琉球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11月)

<福州柔遠駅及び貢路における程順則の交遊圏について>,《福建衝繩歷史文化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日本琉球大學法文學部2019年3月)

<福州における陳元輔の交友関係―竺天植、林潭、王登瀛を中心に>,《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第22號,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會,2019年11月

<康煕年間福州柔遠駅における學習諸相について>,第17屆中國琉球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於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11月)

相關焦點

  • 外國語學院舉辦「我的博士求學之路」博士生校友講座
    11月11日下午,外國語學院在明德商學樓0407教室舉行了主題為「我的博士求學之路」的博士生校友講座。2014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蔣雲鬥和2014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馮洋分別作為定向生代表和非定向生代表,為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的博士學習經驗。本次講座由外國語學院教務科董丹萍主持,並同時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開展。
  • 日本吞併琉球清朝不敢向日本問罪 導致琉球亡國
    1879年8月2日,日本駐華公使向總署轉交外相寺島宗則於7月16日發出的《說略》,內稱:「琉球為我南島久矣……國史記南島朝貢事,實在中國隋唐之際。天平七年(唐開元二十三年),太宰府遣使於南島……既在我政教之下矣。」然而據史料記載,直到15世紀中期即嘉吉元年(1441年)以後,琉球王府仍認為「琉球與薩摩島津氏的關係是對等的」。
  • 日本博士秦腔緣 仿佛略帶南方口音的中國人(圖)
    日本博士秦腔緣 仿佛略帶南方口音的中國人(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8日 16:15 來源:華商報 清水拓野說,西安市藝術學院的薛慧芳老師待他如親娘一樣。  如果他不說話,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外國人;而他一旦開口,很多人都會以為他是個略帶南方口音的中國人;當他略施粉妝、套上戲服,又仿佛從中國古畫裡走出來的一位翩翩書生……其實,他是個地道的日本人,一個對秦腔戲曲著迷的日本博士———35歲的清水拓野。
  • 國內外學者研討琉球問題 稱「琉球不是日本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欣】「琉球不是日本的」——5月21日,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危機論壇——琉球問題研討會上發出了上述呼聲。繼《人民日報》於5月8日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之後,此次研討會被視作對琉球的歷史和法律地位提出了新的解讀和視角。
  • 【軍事地理】琉球,「不服從」的歷史與現實
    美國把琉球「私相授日」後,日本開始了一番「去琉球化」運動。講漢語方言、信仰孔孟之道、習唐人書法者越來越少。衝繩主流社會既不贊同石原慎太郎所謂「購島」舉動,也不支持中國強勢的反應,他們只希望繼續保持和平的生活環境。「我不是日本人,我來自衝繩。」2013年5月20日下午,南方周末記者撥通日本學者岡本穗的電話,他正在讀魯迅先生的作品。
  • 日本專家:琉球最高級文化的根底在中國
    我們對傳統琉球漢文文獻的調查始於1993年1月(按日本的說法是在1992年度)。當時,應琉球大學教授都築晶子的邀請,我來到衝繩島,和當時琉球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榮野川敦一起開始調查琉球文獻。那時候大家都不重視琉球文獻,保存情況很差。我們主要是調查漢籍,不光是琉球刊印的漢文文獻,而是琉球地方保存的所有的漢文文獻,有中國刊印的,有日本刊印的,也有琉球刊印的。
  • 琉球王族後代東京起訴京都大學:還我王族遺骨
    (原標題:琉球王族後代東京起訴京都大學:還我王族遺骨!)據日本《朝日新聞》5日報導,現居衝繩的琉球王族後代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都大學返還其祖先的遺骨。90年前,京都大學的前身京都帝國大學研究人員曾將這些遺骨從衝繩墓穴中拿走「做研究」。琉球王族後代表示,這導致他們一直無法祭拜祖先。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一八七七年至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三年至六年,日明治十年至十三年)的琉球問題之爭,是由於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國朝貢以至將琉球吞併而起。
  • 琉球是如何成為日本領土的?
    作為一個過去在歷史上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琉球的命運,可謂是一波三折:從早期「三山時代」的割據狀態,到後來尚氏王朝的全境統一,最後又被日本的強取豪奪導致主權完全喪失。琉球這個國家,就像一束轉瞬即逝的流星,永遠地淹沒在了歷史的潮流中。
  • 日本團體尋求衝繩「獨立」 建「琉球共和國」
    中新網5月15日電 綜合報導,由日本衝繩縣人士組成的「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15日下午在衝繩宣告成立。該學會公開表示,將尋求「衝繩獨立」,組建「琉球自治聯邦共和國」。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由衝繩縣石垣島出身的龍谷大學教授松島泰勝和衝繩國際大學副教授友知政樹等人組織發起。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邀請日本富山大學李瑞雪博士解析日本物流業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邀請日本富山大學李瑞雪博士解析日本物流業
  • 琉球王族後代東京起訴京都大學:還我王族遺骨!
    據日本《朝日新聞》5日報導,現居衝繩的琉球王族後代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都大學返還其祖先的遺骨。90年前,京都大學的前身京都帝國大學研究人員曾將這些遺骨從衝繩墓穴中拿走「做研究」。琉球王族後代表示,這導致他們一直無法祭拜祖先。
  • 琉球文明是如何被日本吞噬的?
    深受明朝庇佑的琉球,多年來從未經歷過戰爭,待日本人打來之時,毫無招架之力,只能寄託於向大明求援。無奈此時的明朝自身風雨飄搖,完全伸不出援手。眼見求援無望的琉球人,雖拼死抵抗,從北部的奄美大島奮戰到琉球本島,也難逃王城失守的命運。
  • 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授予首個博士學位
    9月26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南方研究院舉行新生開學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122名2011級新生獲得珠海學院新生獎學金,南方研究院授予首個博士學位。校長李元元向大會發來賀信。原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董事會獨立董事陳佳洱,吉林大學校領導陳德文、王勝今、趙繼、吳振武及校研究生院、珠海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學典禮。
  • 琉球的心象風景
    作者:季衛東,愛思想網學術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前院長。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1中日歷史共同研究會中方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徐勇先生和愛思想網創始人郭瓊虎先生共同組織琉球衝繩文化考察團,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先生、中美關係史研究會會長陶文釗先生、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宋成有先生、中國海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修斌先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臧運祜教授、唐利國副教授等。
  • 日本東京大學鄭仁成博士訪問自動化學院
    本站訊(通訊員 姜秀蓮)5月5日,日本東京大學鄭仁成博士應邀訪問天津大學,與自動化學院師生進行學術交流,並就機器人領域相關研究在26教學樓E座206會議室做了學術報告。   報告中,鄭博士簡要介紹了在其帶領和參與下,其研究團隊在車輛自動駕駛、穿戴式傳感器及人體運動分析、生體信號檢測及分析以及人機互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並與自動化學院多位師生就信號檢測和機器人自主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耐心解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同時分享了自己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成長曆程和寶貴經驗。
  • 琉球王朝後裔狀告日本京都大學,要求返還被挖走的祖先遺骨
    琉球王國宮殿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原名為京都帝國大)的人類學家在1929年以研究目的,從衝繩縣今歸仁村的墓穴裡帶走了至少26人的遺骨。對此,5位琉球王朝的後裔提起訴訟,要求京都大學返還遺骨。
  • 琉球獨立,沒那麼容易
    衝繩民眾相信「回歸日本」將能解決他們最迫切的需要。衝繩人反對美國統治的情緒愈演愈烈,從1965年到1971年,琉球群島發生了四次較大規模的騷動。在這樣的背景下,美駐日大使提出了將整個琉球群島歸還日本的方案。在與日本佐藤榮作內閣的反覆協商之後,美國最終於1972年5月15日將衝繩歸還日本。
  • 日本暴雨衝垮了琉球遺址,「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
    今歸仁城是13世紀末期,琉球王國建立的一個城市。筆者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呢? 1.「明朝藩屬」最早對琉球的記載是在隋朝,到1372年,琉球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憑藉「朝貢貿易」的優勢,琉球成為了當時海上的一個巨大的貿易中轉站。日本的刀、東南亞的香料等通過琉球輸送到明朝,而瓷器、絲綢等貨物則通過琉球銷往了世界。可惜好景不長,因為琉球的北邊有一個「兇悍」的鄰居。
  • 法媒:中國學者籲再議琉球主權旨在施壓日本
    【環球網綜合報導】5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呼籲對琉球列島的歸屬「再議」。法新社5月8日分析稱,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衝繩島是美國主要軍事基地的所在地。中國呼籲再議琉球群島歸屬,旨在向日本施加壓力,迫使其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