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浙江省縣級市,台州市代管。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溫嶺縣。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始稱溫嶺市。
溫嶺是中國大陸新千年、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地處浙江東南沿海,長三角地區的南翼,三面臨海,東瀕東海,南連玉環,西鄰樂清灣,北接台州黃巖、椒江。全市陸域面積92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079平方公裡,大小島嶼170個,海岸線長317公裡,灘涂面積155平方公裡。溫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影響明顯。總的特徵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適宜。
全境「四山一水五分田」,是著名的溫黃平原所在地,素稱「魚米之鄉」,被譽為「蝦仁王國」。溫嶺先後獲得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明星縣(市)、全國農民收入先進縣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稱號。2014年1月,溫嶺躋身第二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
自然資源
溫嶺市境內金清水系和其它獨立水系構成了市域平原水網,水資源總量為8.0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67億立方米,地下水1.3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709m,屬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水庫和山塘有153座,總庫容為766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40多萬畝,其中的太湖、湖漫、花芯、桐嶺水庫是較大的4座水庫,合計庫容為6889萬立方米。
溫嶺市森林覆蓋率為35.3%,居全省下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92%)。全市共有林業用地面積46.30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為44.46萬畝,佔96.02%。在有林地面積中,防護林19.84萬畝、佔44.63%,用材林2.05萬畝、佔4.6%,薪碳林10.47萬畝、佔23.55%,經濟林10.03萬畝、佔22.57%。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為46.20萬立方米,人均林木蓄積量少,主要分布於大溪鎮、溫嶠鎮和城南鎮。溫嶺市的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可伐資源貧乏;在林種組成上針葉林高達90%,而作為地帶性植被的常綠闊葉林嚴重缺乏。
海洋資源:
溫嶺海岸線較長,海域面積廣闊,相當於陸域面積的15倍,境內有170多個面積大於500m的島嶼。溫嶺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有以世界第三位的江廈潮汐電站為國家科技部的海洋潮汐能利用試驗區。近海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僅台州灣魚類就有200多種。隨著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已有魚、蝦、蟹、貝、藻等五大類30多種養殖品種。全市有漁港8處,為發展海洋經濟提供重要依託。
201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12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617459人,女性人口602631人,男女性別比為102.5︰100;全市城鎮人口593604人,鄉村人口626486人。全年出生人口13356人,死亡人口8340人,人口出生率為10.96‰,死亡率為6.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12‰
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34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409.31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504.71億元,增長7.4%。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81283元,增長7.7%,按年平均匯率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2039美元。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7∶40.8∶51.5調整為7.7∶41.3∶51.0,一產比重與上年持平,二產和三產比重則分別升降0.5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8.09億元,增長9.5%。地方財政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