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秸稈綜合利用帶來糧倉豐盈

2020-12-17 央視網

  □本報記者中原三農網記者仵樹大

  6月20日下午,張協和往常一樣,頭頂著烈日在地頭蹲守,他扳著指頭算了算,「從2號到現在半個多月了,連個火警電話都沒接到過。」

  張協是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工會主席,「三夏」以來,他的新頭銜是秸稈禁燒應急機動隊隊長,帶領7名隊員攜帶設備和全鎮下設的8個禁燒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繫,處置突發的火情。然而,讓他欣慰的是,夏收結束,秋季作物亦耕種完畢,全鎮各個指揮部未發現一處明火。

  在記者的走訪中,似乎為張協心中的欣慰找到了確切的答案。在相樹張村,種糧大戶張全安抓起一把經雨水浸泡後根部已發黑的秸稈說:「今年700多畝地畝產都超過1200斤,是得了這個(秸稈)的好處,保墒、除草、防板結不說,二次還田後就變成有機肥了,兩季(夏秋)能少上七八十斤肥料。」

  「少花錢產量高,現在讓咱燒(秸稈)咱也不燒。」張全安的一番話道出了當地群眾對秸稈禁燒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的心聲。

  談及李集鎮秸稈禁燒緣何能取得歷年來最好效果時,奔波在地頭、身著迷彩服的李集鎮黨委書記劉永紅說,一方面,經過連續多年的禁燒,老百姓利用秸稈自覺還田的耕作意識明顯增強;另一方面,農業收割機械化還田程度不斷得到提升,並利用秸稈大力發展雙孢菇產業。

  而事實上,李集鎮利用秸稈還田達到禁燒增產的目的,只是漯河市51個鄉鎮開展秸稈禁燒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夏季開始,漯河市提出三年實現全面禁燒的目標。2013年,漯河市取得了夏季無焚燒、秋季著火點全省最少的秸稈禁燒好成績,走在全省前列。而今年「三夏」,全市各地未發現一處著火點,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據初步估算,漯河市夏秋兩季秸稈還田相當於在每畝地投入了約80斤複合肥,全市230多萬畝耕地,兩季秸稈還田等同投入了8萬多噸複合肥,約節省投資1.8億元,並且帶來了糧食畝產的逐年增加,小麥單產3年增產近100斤。經該市農業部門估算,今年該市夏糧畝均單產可達510公斤。

  「漯河市在秸稈禁燒的綜合利用上,突出『堵、疏'並重。」漯河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威說,「堵」就是強化宣傳造勢,建立責任工作制,嚴格獎罰;「疏」就是以創建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農機化示範市為平臺,擴大農機裝備總量,推廣新型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作業水平。目前,該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位居全省先進行列。

  「秸稈綜合利用的效果上去了,禁燒的任務和壓力自然就降下來了。」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長劉瑞紅說,「從目前來看,我們實現三年全面禁燒這一目標不成問題。通過秸稈的綜合利用,最終目的是提升農業整體發展水平,還漯河生態宜居名城一片潔淨的天空,樹食品名城良好的形象。」

相關焦點

  • 秸稈綜合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
    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我縣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將秸稈打包回收,變廢為寶,進一步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稈在齒輪的旋轉下自動收割、粉碎、裝車,直接粉碎運送到養殖廠,通過後期發酵轉化成為牛羊的優質飼料,綜合利用秸稈好處不少。
  • 宿遷市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
    【工作動態】市委書記藍紹敏同志對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作重要批示5月24日市委書記藍紹敏同志對今夏全市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作重要批示,全文如下:我市召開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動員大會王天琦市長出席並作重要講話為認真貫徹全省秸稈燃料化利用暨秸稈禁燒動員會議部署,5月26日,我市召開
  • 2017年我國秸稈資源儲量及秸稈綜合利用市場概況【圖】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業連年豐收,農作物秸稈產生量逐年增多,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於穩定農業生態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小小秸稈帶動環保大產業 探秘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
    中安在線訊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秸稈不能做的。飼料、燃料、餐具、工藝品、家具,甚至房子……走進2017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你將發現一個由秸稈構成的創意環保世界。  近年來,愁人的秸稈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但秸稈利用也正隨著人們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加速破題。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醞釀出一個個秸稈綜合利用的大產業。  盡顯「科技範」 秸稈處理全程機械化  秸稈利用最大的痛點在哪?很多人會提到成本。成本高、效益低,儘管有許多利用渠道,卻很難形成產業。
  • 蔣傳海到我市調研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情況
    12月8日,哈爾濱市委常委、副市長蔣傳海到我市調研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情況。我市市委書記楊愛國、市政府副市長劉彥生及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蔣傳海實地查看了中鑫熱電秸稈轉化新能源項目並聽取相關部門的匯報。據悉,中鑫熱電生物質熱電聯產機組年可消納秸稈50多萬噸,生產清潔電能5億千瓦時,並為市區600萬平方米供暖,為尚志市工業園區提供工業蒸汽40萬噸,促進農民增收1.6億元,有效緩解因露天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蔣傳海在聽取我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情況後,對我市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 秸稈綜合利用,龍江如何「秸」盡所用?
    引言2020年,是我省開展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攻堅戰的第三個年頭。日前召開的全省秋季農業生產暨2020—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會議強調,2020—2021年秸稈禁燒期間仍無「窗口期」,秸稈根茬及殘餘物也嚴禁以焚燒方式清理。
  • 秸稈用對了,是寶!——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
    ——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見聞  新華社記者胡銳、王菲秸稈香精、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秸稈撕掉「農業垃圾」的標籤,「百變」出種種驚喜。
  • 秸稈綜合利用用途多
    農作物秸稈用途多1、發展秸稈食用菌農作物秸稈是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養基就可以生產食用菌。2、作為新能源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氣體燃料,如沼氣、水煤氣等。將秸稈轉化為液體燃料,如燃料乙醇等。3、 作為牲畜飼料當前農作物秸稈製備飼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學法兩種。物理法是通過改變秸稈長度和硬度,提高其消化利用率。
  • 秸稈成了「香餑餑」——「內蒙古糧倉」春耕見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5日電(丁銘、鄧華、白巧雲)曾長期被視為廢物的玉米秸稈,如今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成了「香餑餑」。    科爾沁區處於世界黃金玉米生產帶,玉米種植面積達130萬畝,每年產生的各類農作物秸稈達200多萬噸。近年來,科爾沁區變廢為寶,使全區近60%的秸稈得到了綜合利用。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截至2020年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5%,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累計達8500萬噸,推廣綜合利用模式技術面積2.3億畝次,增收節支60多億元,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基地帶動、規模發展、產業融合、制度創新的秸稈綜合利用典型及模式。
  • 東營:秸稈回收再利用 變身成為金疙瘩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3日訊 東營市東營區在做好小麥搶收的同時大力推廣秸稈回收再利用,把回收的秸稈用於清潔能源領域,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前段時間,在東營區牛莊鎮大杜村的麥田裡,隨著秸稈打捆機來回穿梭,地裡的秸稈被機械快速回收,壓實,打捆,整齊的擺放到了地裡。把秸稈回收再利用,通過厭氧消化技術把秸稈轉化成可再生清潔能源——生物氣,再供給附近農村社區生活使用。
  • 貴港市人民政府召開全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10月28日上午,全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考核驗收部署會在市區召開農卓松指出,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工作。當前秋收工作即將開始,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又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各縣(市、區)政府要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主體責任,完善縣(市、區)包鎮、鎮包村、村包組三級網格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各網格責任人和監管人,層層制定工作方案,逐級籤訂責任狀,做到責任到人、落實到地、獎懲到位,確保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履職盡責全覆蓋、全過程、無死角。
  • 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原標題: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近年來,靖遠縣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綠色發展理念
  • 秸稈發酵變廢為寶 江蘇首創秸稈全量利用體系
    新華網江蘇11月11日電(魏薇)秋季禁止焚燒秸稈,如何生態、科學地處理秸稈?日前,記者在江蘇省農科院科技自主創新項目成果展示會上了解到,通過技術集成示範與工程運行,江蘇首創了秸稈全量利用的長效運行機制與模式,創建了一條區域秸稈全量利用的技術體系,秸稈變廢為寶有妙招。
  • 秸稈利用:從焚燒到變現
    來源:工人日報在國內,秸稈利用和焚燒是個不折不扣的老話題了,各地也有過各種各樣的利用方案出臺,但多年來其始終逃不過一把火燒掉的老套路,每逢收穫時節,秸稈焚燒四處可見。在糧食大省黑龍江,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稈產生,秸稈經濟如何從理論、模型走向可以變現的操作,已經成為不能迴避的問題。
  • 漯秸稈禁燒無死角河責任落到每塊田
    本報訊(記者仵樹大通訊員田堯甫)記者從省氣象衛星遙感中心獲悉,該中心監測結果顯示,截至10月7日,全省共發現秸稈著火點105處,漯河市各縣區均未發現著火點。    漯河是如何落實秸稈禁燒的?
  • 【綠潔興農】《焦點訪談》20190130秸稈去哪兒了?聚焦秸稈利用
    這種新鍋爐叫做單戶型生物質鍋爐,它燒的是粉碎壓縮後的秸稈顆粒。鄭秀雲說:「這個鍋爐現在燒生物質顆粒,一年兩噸就夠了,這一算,比煤還省了好幾百塊錢,而且還省事,這個生物質顆粒添這一大箱子,整個這個屋子就熱乎了,就不用管了,自己該幹啥就幹啥。」海倫市是黑龍江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點,這裡正在試行把秸稈進行燃料化利用。
  • 優先保障秸稈產業發展要素 全力推進秸稈全量化利用
    近年來,衢江區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農業生態安全、資源循環利用、汙染減排治理」為引領,圍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量、全程、全域、科學」目標,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快速提升。
  • 【媒體看大同】大慶新聞播出——大同區祝三鄉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媒體看大同】大慶新聞播出——大同區祝三鄉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2020-12-20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怎麼合理利用秸稈?
          近年來,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村面源汙染的新源頭。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那麼,該如何合理去利用秸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