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0年研究生考試悄然落下帷幕,2021年的考生早已蓄勢待發。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掌握科學高效的複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所謂考研政治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考試的簡稱,考查範圍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以及形勢與政策五個部分,它們環環相扣,緊密聯繫。
很多考生在複習考研政治的時候有個誤區,認為考研政治都是背誦的東西,不用著急複習,到最後突擊一下就能考個好成績。然而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到考研前的最後兩個月,你會發現你的時間計劃完全不夠用,英語作文的範文還沒背、數學的真題還沒做、專業課的知識點才刷了一遍,種種壓力撲面而來,根本無法系統有效地複習政治。高效的考研政治複習法應該是像大樹一樣紮根、破土、生長、成蔭。因此政治的複習越早越好,複習的時間越早,你的心就越沉靜,學習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複習的時間太早,前期背過的知識點容易忘掉,但是你要相信你的大腦就跟相信你的胃一樣,喝過的奶茶都會一分不差地轉化成肚子上的肥肉,背過的知識點都會在你的大腦上留下「縱橫的溝渠」。
既然是一個整體,那麼就不能死板地去學習考研政治,要用聯繫的觀點去學習。就拿讓新中國富起來的「改革開放」來說,它屬於「鄧小平理論」的一部分,但是改革開放倡導的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又屬於馬原中辯證法「矛盾」的觀點,而中國為什麼要改革開放,又跟當時的歷史有關係,這就牽扯到了中國近現代史。
建議大家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順序進行複習。首先要明理,要清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剩餘價值觀讓我們了解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為全人類的解放繪製了藍圖;其次要知史,要明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通過整理時間軸可以發現,中國的近代史是崢嶸的歷史,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每一步都留下革命者堅定的腳印,而中國的現代史更是奮鬥的歷史,每一步都充滿奮進的激情;最後,在掌握原理和歷史的前提下才可以在「毛中特」中尋求實踐的智慧,了解理論實踐帶來的成果。所以在學習考研政治中的每一科時,都要舉一反三、上下聯繫,這樣腦子裡的知識點才是活的,才能在考場上「有話可說」。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那麼考研政治的每一科目應該怎樣去複習?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馬原」)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大樹的樹幹一樣。在「馬原」的學習中要注重理解記憶,哲學的許多原理以及政治經濟學中的公式是晦澀難懂的,我們可以藉助習題來系統學習,在複習完理論之後,專門找相應的題目做練習,從中找到解題的方法,做到觸類旁通,靠鮮活的實例總比單純的記憶好很多。另外,筆者自己還有一個專門學習「馬原」的好方法就是畫樹狀圖,雖然馬原的內容比較繁雜難懂,但是這些原理都是系統且有規律可尋的,每一個章節複習完成以後都做一個知識的樹狀圖,這樣等第二次複習的時候,知識點就躍然紙上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毛中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果,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在中國的實際應用。「毛中特」的知識點繁雜但是卻有重點可循。每年國家發生的大事,或者周年紀念日都是毛中特的重中之重。例如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2019年還召開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研究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還有離我們最近的2020年新冠疫情。這些國家的歷史記憶與重大事件是我們複習「毛中特」路上的燈塔,所以在複習過程中要結合當年的時政著重複習,這樣才能在考場上做到有的放矢。
中國近現代史其實就是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再到強起來,走的每一步都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要與「毛中特」的理論相聯繫。可以利用畫時間軸的方法,標註出歷史事件,加強記憶;可以分類縱向記憶,例如以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為標尺,分別列出每次召開黨代會時提出的觀點進行分類;還可以以土地政策為標尺,列出不同時段黨和國家對土地政策的規劃。這樣就可以把繁雜的歷史事件剝離出來,用一條線串起來。
筆者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所有科目中最簡單的一科,就是讓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與法律意識。學好這一門其實就是學做人,學做一個有道德、有法律意識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太多,從共和國勳章到感動中國人物,從救火場的逆行者到校園的十佳大學生,每個人物都是學習的素材,也都是需要我們效仿的榜樣。
《形勢與政策》就是在介紹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式、國際關係以及國內外熱點事件的基礎上,闡明我國的基本原則、立場以及對策。因此,學好《形勢與政策》的要點就是多多關注國內外發生的熱點大事。大多數考生都會抱怨考研後期時間太緊張,沒有時間每天晚上都看新聞聯播,其實央視新聞頻道每周日的晚上會有《新聞周刊》這檔節目,大家可以利用通過觀看《新聞周刊》,回顧一周的新聞大事。此外,還推薦人民日報發表的人民銳評以及央視新聞發表的國際銳評,文章中會有新穎、鮮明的政治觀點,可以作為《形勢與政策》的學習範本。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成績的提升離不開高度的自律、全面的計劃與大量的應試練習。自律是習慣使然,習慣是行為的高度重複,對於考研來說,學習習慣就是自律的前提,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就離不開全面的計劃。所以決定考研那一刻起,就需要制定周全的複習計劃,同時遠離那些讓你無法保持自律的人或事,比如手機和無用的社交。當你做到足夠的自律還需要大量的應試練習,這不僅僅可以讓你熟悉考試的氛圍,更可以系統地梳理背誦過的知識點。
2021年的考研大戰即將打響,希望你可以做一顆生命力頑強的種子,頑強地紮根於大地,默默地延伸自己的根系,只管專注學習,認真思考,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