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機械工程(0802)、輕工技術與工程(082200)、機械工程(085201)
招生人數:39人
二、學科介紹
本學科培養目標:適應北京市發展規劃,服務輕工行業,培養具備寬厚、堅實的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軟硬體知識、CAD/CAM/CAE、計算機控制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綜合應用技術、自動化理論等現代設計、製造技術等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理論基礎,掌握現代機械設計與製造工程基本理論與方法,從事機械設計、製造自動化領域應用、開發工作、自動生產線設計、製造、實驗測試與維護、相關電子設備研發等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本學科歷史悠久,教學科研設備先進,自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以來,已經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研究生在校期間享有獎學金和助學金,近5年研究生共獲得獎助學金約370萬元,覆蓋率為100%,就業率100%,並有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三、研究方向
01食品加工技術及其機械設計:食品加工技術及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究是提高食品產品的加工質量、保證食品安全以及提高加工效率的重要保證。本研究方向以食品及其加工機械設備為研究對象,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傳熱、傳質特點及加工工藝與方法、食品加工設備的設計原則、組成原理、結構特徵,並採用先進的分析手段,通過計算機建模對機械系統進行仿真分析和研究,以提高食品加工製造設備的壽命,降低製造和維護成本,為食品機械的加工製作提供依據。
02 機械系統計算機輔助工程:以機械工程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為研究重點,在食品機械設計、有限元分析與優化、機械結構振動系統建模及模態參數識別等方面進行研究。採用複合材料製造機械構件,以實現減輕自重、減振、降噪、耐磨、自潤滑的目的,應用現代設計理論,結合數值仿真技術和實驗,對構件的強度、剛度、粘彈性能、摩擦磨損等性能進行研究,為構件的材料設計、結構優化設計、減振降噪性能研究等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
03先進傳動技術與機器人學:現代機械發展方向是高效、高速、精密與多功能,機械工作性能極大依賴傳動系統性能。本研究方向開展精密機械傳動、機器人機構及機械學、輕工自動機構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自動機械精密傳動領域,完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雙圓弧諧波齒輪傳動嚙合理論、基本齒廓、加工刀具、設計理論、製造工藝以及性能測試,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地位。在自動機械機器人學方面,開展全伺服平面五桿並聯機器人運動學與動力學系統研究、設計製造、伺服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04數位化設計製造:本方向以產品數位化模型為基礎開展注塑、衝壓模具智能設計與製造技術研究,研究大型模具協同開發領域知識處理的框架體系,進行複雜型面模具參數化設計、逆向工程及成型過程仿真、快速製造、智能CAD/CAM/CAE集成研究;以數字圖形圖像分析和視覺測量為基礎,研究基於數字模型和實測特徵的板料和注塑製品製造特徵符合度在線測量方法,並進行數位化設計製造、測量、評價一體化系統開發。
05機電系統及其檢測:開展食品機械、聚合物成型加工機械的機電系統特性研究。以機電系統特性分析理論、機器視覺動態檢測分析理論以及噪聲與振動控制理論為基礎,研究典型輕工機械機電系統動態特性的檢測、控制與設計方法。在典型輕工機械機電系統設計技術、檢測技術、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以及超聲無損檢測技術等方面初具研究特色。
06汽車動力學仿真與電子控制技術: 本研究方向完成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尤其在汽車電子控制技術與計算機仿真方面具備相當的研究實力和優勢,現有汽車底盤測功機、短距檢測線、汽車控制器網絡、發動機及電動機加載性能測試等實驗設備,是我校Freescale大學計劃實驗室所在單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模態仿真與電子控制技術,主要研究內容有:汽車動力傳動與電子控制技術、車載網絡與汽車總線技術、汽車虛擬試驗與測試、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等。
07噪聲與振動控制:研究機械系統的噪聲與振動特性,內容涉及聲振特性產生機理、聲傳播特性數值預估、實驗模態分析、新型吸隔聲結構設計及聲特性現場測量技術等方面,研究重點為噪聲輻射機理、振動模態特性、聲振特性測量、數值計算方法、減振與低噪聲優化設計及環境聲學軟體開發,並研究噪聲特性與人聽覺感受之間的對應關係,為機械系統的噪聲與振動控制以及低噪聲設計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
四、主要導師簡介
本學科目前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研究生導師25人,導師中96%具有博士學位,52%具有海外經歷,具有豐富的科研實踐能力,是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
黃志剛:男,教授,工學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食品包裝機械、包裝材料加工等。主要講授「食品裝備與過程控制」、「食品機械」等課程。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理事、全國塑料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生物基材料及降解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機械工業食品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外食品和包裝機械》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級、北京市和企業服務等項目26項,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專著1部。
項輝宇:男,教授,工學博士,2002-2004年清華大學機械系博士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訪學學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及塑性加工分會會員,北京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方向為機械系統數位化設計、模擬與檢測、視覺測量等。主講《精密測量與測試技術》、《汽車構造》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近年來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863」和其他省部級項目十餘項,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省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省級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發表論文60餘篇。
劉玉德:男,教授,博士,機械工程一級學科負責人。主要從事先進位造技術和食品機械及食品加工技術等方面研究工作。主要講授「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構創新設計」、「食品機械與工程」等課程。2006年獲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稱號。完成的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及為企業服務的課題15項。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5部。
馮濤:男,教授,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職業安全與健康協會噪聲與振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物理分會委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員。從事機械噪聲與振動控制、聲學測量與數值仿真以及環境聲學預測軟體開發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國家及北京市縱向項目2項,主持完成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家電研究院、青島海爾及合肥三洋等多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湯曉華:男,教授,博士。主要講授本科的「控制工程」、「測試技術」、「機電傳動控制」和研究生的「機電控制工程」等課程。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3項;作為主要成員完成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等共計10餘項。國家863項目《旋切智能定心上木機器人研究》榮獲2004年度黑龍江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重組竹的研製開發》榮獲2002年度浙江省林學會《科技興林》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孟春玲:女,教授,碩士,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負責人。主要從事固體力學、有限元仿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講授、「有限元分析」、「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課程。主持完成了市級科研項目3項,企業技術開發服務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EI收錄8篇, 參編出版教材2本,個人撰寫20萬字。2008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個人排名第4,2005年獲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辛洪兵:男,教授,博士。主要講授「機械設計學」、「機械可靠性設計」、「高等機械原理」、「機器人與仿生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諧波齒輪傳動、機器人機構及機械學、輕工自動機構設計等。1999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各類獎項7項。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精密機械分會首屆青年委員會委員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6項。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5篇,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出版專著2部。
張麗梅,女,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基於有限元的數值分析,柔性結構優化設計,構件的損傷識別與振動測試等。曾獲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層次;中國鋼結構協會空間結構設計銀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住建部華夏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河北省住建廳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幾年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表第一作者論文50餘篇;發明專利1項。
五、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擬招人數
導師
考試科目
同等學歷加試
機械工程(0802)
輕工技術與工程(082200)(機械工程方向)
機械工程(08520)
01食品加工技術及其機械設計
39
教授:孟春玲、辛洪兵、張麗梅
副教授:趙罘、董秀萍、李楠、黃雅婷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1數學一
④823機械原理
複試專業課:機械原理
理論力學或
機械設計
02計算機輔助工程
03先進傳動技術與機器人學
04 數位化設計製造
教授: 劉玉德、黃志剛、項輝宇、湯曉華、馮濤
副教授:石文天、郭克友、谷勇霞、
05機電系統及其檢測
06汽車動力學仿真與電子控制技術
07噪聲與振動控制
初試複試參考書目:
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
參考書
出版社
作者
823
機械原理
《機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孫桓 陳作模等
六、獎勵政策
1.所有新入學研究生均可獲得學校頒發的新生獎學金,其中一等獎學金8000元,二等獎學金5000元。
2.學校實行研究生綜合獎學金制度,覆蓋率100%。
3.導師提供一定數額的助研費。
4.學校提供助研、助管實踐機會:360-450元/月。
5.學校還為研究生辦理大病醫療保險、住院保險;校醫院住院報銷醫療費80%。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阜成路11號北京工商大學東區耕耘樓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
郵編:100048
聯繫電話:0086-010-68985233 賀老師
網址:http://mme.btbu.edu.cn
E-mail:jxxy@pub.bt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