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
清楚地記得,從小學開始,老師就告訴大家,要多記筆記,但是從來沒有講過怎麼記筆記。於是乎,不知道從哪位同學那裡起源的,大家一致認為記筆記就是抄老師的板書。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這種記筆記的方式一直跟隨到高中,或者大學。很少有人去想為什麼要記筆記,怎麼記筆記才是正確的方式,如何發揮筆記的作用。
於是,記筆記就如同一種心理安慰,大家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直接結果就是買了幾個筆記本,進而把這些本子記滿,或者直接記在書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高中之前,我也是這樣記筆記,記完了,把筆記本往邊上一扔,頂多在考試前再拿出來,從前往後的翻翻看看,但是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記筆記
到了高中,我突然開竅了,竟然問自己為什麼要記筆記,記了筆記不看又有何用,看了沒幫助那不是在花時間做無用功嗎?後來慢慢發現,筆記是要記重要的信息,方便自己後面拿出來複習用。那麼什麼信息才是重要的信息呢?說白了就是難點、考點和易錯點。不難、不考、也不會錯的信息,記下來連練字的作用都起不到。大家要注意了,難點和易錯點是針對個人來講的,同一個知識點對於別人來講可能不算是難點,對於自己來講可能是難點,那麼就應該記下來。所以,筆記也是個性化的,沒有兩本筆記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只記知識點就夠了嗎?肯定不夠,知識點是理論,光有理論自然不行,得有真題案例。所以筆記主要記得是真題案例。記什麼樣的真題案例呢?結合前面提到的難點、考點和易錯點,把老師講的典型例題記下來,把自己平時做題時遇到的難題、錯題記下來,光把題記下來不行,還要記解題步驟,用到的知識點,如果當時你在做題時有什麼高光時刻或者心得,一定也要一併記下來。
比如,我在做數學題時,就會自覺地去找一道題有沒有多重解法,哪種解法簡單高效,同時我當時解題的心裡路程是怎樣的,我都會記下來。
按照上面的要求記下來的筆記,第一,記得時候就是在用心去記,相當於通過文字把內心的思路復盤了一遍,印象就會加深一層;第二,當翻開筆記再看,也能明白當時記得出發點是什麼,知道該知識點和真題的價值在哪裡,可以更進一步鞏固所記知識點;第三,真題結合知識點和思路,可以完整復盤當時的解題情景,頭腦中獲得的信息是完整的,而不是碎片,可以提高筆記複習效率。
在與清華北大的學生聊天過程中,發現他們基本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記筆記的方式去做的。當然,只記不看的「一次性」筆記是發揮不了它的價值的。不僅要記,還要時不時拿出來看,拿出來復盤,筆記的價值才能發揮出來。
各位同學,你們平時怎麼記筆記呢?效果又如何呢?
歡迎和「教育潛行者」一起討論,記得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