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機和新風系統對室內空氣品質和呼吸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
新風系統可以向室內輸送經過過濾的新鮮空氣,同時把室內臟空氣排到室外。強過濾的新風系統,還可以對進入室內的新風進行多層過濾、滅毒、殺菌、增氧、預熱(冬季),確保進入室內空氣清潔。
很多注重呼吸健康,對新風機或新風系統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德國製造的新風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質量優勢。但如果真要問這種優勢從何而來,可能能說清楚的人就不多了。
可能你會說,德國製造在全球機械製造業不就是霸主地位嗎?那新風機和新風系統屬於機械製造的一部分,德國有優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更深層次上來講,還有另外三個原因。
一、 石油危機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對歐洲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整體經濟下滑2.5%。而德國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石油幾乎100%依賴進口,所以受到的影響極大。德國的能源政策就是從石油危機開始轉變,一方面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更加重視建築節能。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不是講新風系統嗎,和石油危機和建築節能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大。因為節能建築意味著建築密閉性更好,室內能量更少發散到室外去;這也就意味著,建築需要專門的通風工具,滿足人對新鮮空氣的需求。
研究表明,使用不帶熱交換功能的新風系統,可以幫助建築節能30%,使用帶熱交換功能的新風系統可以幫助建築節能80%。由此可見,新風系統對建築的節能效果顯著。因此,德國新風系統產業也得到快速的發展。
二、 政府補貼
為了推進建築節能及新風系統的應用,德國聯邦和地方政府都有出臺相應資助政策。德國聯邦政府推出了「二氧化碳——建築節能改造項目」,以低息貸款、政府補貼等形式資助興建節能建築新建,和舊建築節能改造。現在每年投入的資金高達18億歐元。
另一方面,德國提高能源價格,再將徵收稅費的90%通過降低退休金繳費的形式,重新返還給居民和企業。這樣不僅沒有增加民眾負擔,還大大提高了社會的節能意識,促進了建築節能和新風技術研發,減少了能源消耗。
三、 技術積累
很多人都知道,德國節能建築和新風系統相關法規已經非常完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聯邦政府便出臺汙染防治法案。但這些法案的重點,其實是鼓勵用技術的手段從根源上解決汙染。不僅德國聯邦政府,歐盟也對相關技術的研發提供經費支持。
在技術人員方面,德國工程師普遍是在一個行業投入數十年的時間,因此新風行業也積累了大量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和技術團隊。除此以外,德國在新風系統供應鏈上,還聚集了最頂端的核心配件:ebm-papst風機,storopack保溫層…
根據調研,德國大部分建築的執行標準,是高於法規要求的。因此,德國新風行業雖然以法規完善著稱,但是技術其實一直是走在法規前面的。
與德國相對比,中國新風行業發展則非常不同。根據發改委考察報告,中國現有80%都是高能耗建築,建築能耗普遍在德國、丹麥等發達國家的3倍以上。並且中國目前仍然處在建設高峰期,每年新建築面積高達20億平方米。即使是這些新建築的能耗,也比德國高很多。
德國在建築節能、新風系統的應用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國學習借鑑。而中國在網際網路、物聯網方面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應用,也吸引了很多德國新風行業專家的注意。因此,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為中德兩國新風行業架設一個溝通交流的橋梁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幸而這樣的橋梁已經有了。2019年3月,中德新風行業技術交流論壇將在德國巴符州舉辦,兩國新風行業專家濟濟一堂,交流碰撞,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德兩國新風行業未來。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