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17個國際反腐敗日觀察——2020世界反腐的中國答卷)
歷史的峰迴路轉處,往往能書寫出更絢麗的篇章。
2020年,人類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全球反腐敗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在這場大考中,中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持續不懈正風肅紀反腐,積極推動國際反腐合作,書寫了令人信服的反腐「中國答卷」。
中國經驗為疫情陰霾下的全球腐敗治理提供借鑑
「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堅持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科學抗疫,14億人民上下一心,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我們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為全球抗疫和經濟復甦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同步推進正風肅紀反腐,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在12月8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廉潔建設視頻研討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監委主任楊曉渡的主旨發言,贏得了與會代表的集體「點讚」。
「朋友圈」集體點讚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堅持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科學抗疫,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的英明決策,也是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聞令而動、積極作為,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強保障的實際行動。
2020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一則公開通報引起輿論關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副市長陳遠飛,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傅松濱等人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分別受到政務記過處分和黨內警告、政務記過處分;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曾世明履職不力影響復工復產,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職務。
這則通告是紀檢監察機關在疫情期間監督保障執行、精準執紀問責的縮影。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先後組成5萬餘個監督檢查組,深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開展檢查。同時,快速高效處理涉疫問題,依法查辦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防止群眾因疫致貧、因疫返貧。嚴肅查處貪汙挪用、虛報冒領、公共採購中的腐敗問題,以及失職瀆職、弄虛作假、損害復工復產企業合法利益等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創造有利條件。
在保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決策部署落實的同時,中國反腐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44.3萬件,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共133萬人次,其中處分39萬人,包括省部級幹部18人,廳局級幹部1989人。
疫情之下的中國反腐敗生動實踐,讓世界看到了我們黨和政府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決心,也為全球腐敗治理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夯實了我國深度融入反腐敗國際合作的基礎。
密織「天網」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
5月31日,「紅通人員」強濤、李建東在緬甸落網並被遣返回中國。
2020年3月3日畏罪潛逃的強濤和李建東沒想到的是,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兩人就在我國公安機關和緬甸執法機關的通力合作下落入法網。
「天網2020」行動捷報頻傳,得益於黨中央有貪必肅、有腐必懲的鮮明態度和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也得益於追逃追贓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監察機關成為職務犯罪追逃追贓案件的主辦機關,改變了「九龍治水」的格局,形成了更強大的工作合力。之後,我國出臺首部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再次修改刑事訴訟法,增設缺席審判程序,成為追逃追贓的重要法律武器;同時,近年來不斷加強依法適用違法所得特別沒收程序開展追贓,通過法治方式積極追回贓款贓物……法網對接「天網」,取得了累累碩果。今年1至9月,「天網2020」行動已追回外逃人員998人,其中國家工作人員262人,追回贓款21.05億元人民幣。
反腐敗追逃追贓,既要把人追回來,也要把贓款追回來。2020年是「追贓工作年」,運用政府合作、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等手段,對境外贓款進行查找、凍結、沒收和返還,努力實現境內贓款「藏不住、轉不出」,境外贓款「找得到、追得回」,是今年的工作重點。
今年年初,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紅通人員」犯罪嫌疑人彭旭峰受賄及其妻子賈斯語受賄、洗錢違法所得沒收申請一案公開宣判,裁定沒收犯罪嫌疑人彭旭峰、賈斯語在境內的違法所得人民幣1億餘元、黃金製品以及在澳大利亞、賽普勒斯、新加坡、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等國家的資產;對彭旭峰、賈斯語違法所得追繳不足部分,繼續追繳。
「人跑了,贓款贓物照樣要追回。」這個案例是在彭旭峰及其妻子賈斯語逃匿境外、至今不到案的情況下,依法運用監察法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對兩人在境內外的有關財產屬於二人的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裁定沒收。這是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追逃追贓工作的又一生動案例,宣示了對外逃人員違法所得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必將對外逃腐敗分子形成有力震懾。
與此同時,我國反腐敗國際合作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下,我國積極闡述中國主張,多次把追逃追贓寫入國家領導人重大多邊峰會和雙邊會晤文件,展現了對國際反腐敗合作的信心與決心。截至目前,我國已經與81個國家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與分享協定等共169項,與56個國家和地區籤署金融情報交換合作協議,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司法執法合作網絡。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步伐從未停歇
10月22日,二十國集團(G20)首次反腐敗部長級會議以遠程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我國此前針對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提出的「零容忍」「零漏洞」「零障礙」合作原則成為會議公報的重要內容。11月21日至22日,G20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國貢獻出一系列事關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反腐敗國際合作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宣言》等成果文件,將在未來引領反腐敗國際合作新實踐。
這些只是國際反腐敗合作「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一個縮影。在廉潔絲綢之路建設中,中國更是以大國姿態,展示著在完善全球治理新格局中的擔當與努力。
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攜手落實《廉潔絲綢之路北京倡議》,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參與企業合規經營培訓班,同有關國家反腐敗官員共商廉潔絲綢之路建設等議題,並推動將廉潔絲綢之路寫入中國與20餘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的「一帶一路」雙邊合作文件草案,以及國家監委與聯合國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11月28日,全長17.5公裡的中老鐵路第一長隧安定隧道順利貫通,為全線如期建成通車奠定了良好基礎。中老鐵路作為「一帶一路」示範性工程,從開建之初,參建項目的企業代表就籤訂了《廉潔承諾書》,承諾共同遵守廉潔準則,防止該項目實施中的腐敗行為。中老鐵路作為「一帶一路」廉潔建設示範工程,為廉潔絲綢之路增添了生動註腳。
在全球反腐敗領域,中國也一如既往維護聯合國權威,推動多邊主義成為國際關係的主流。在12月8日的研討會中,楊曉渡同志強調,中國堅定支持《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反腐敗國際合作中發揮主渠道作用,積極參與反腐敗國際治理。支持舉辦2021年反腐敗問題特別聯大,願與各方在政治宣言磋商等籌備工作中加強協調,共同為會議作出積極貢獻。
2020年,中國在倡導進一步加強反腐敗追逃追贓和「一帶一路」廉潔建設領域的務實合作,以及在國際反腐新秩序建立的道路上所邁出的堅實步伐,再次證明中國正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本文刊載於《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20年第24期,作者:李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