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與技術
概念:
DR指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位化X線攝影的一種技術,即採用探測器把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位訊號,並由計算機重建圖像及進行一系列的圖像後處理。DR系統主要包括X線發生裝置、探測器、球管、機架系統、影像處理工作站等幾部分組成。DR經由老式X光機、CR發展而來,是現代醫療基礎性的診斷設備,能夠廣泛應用於胸部、骨關節、乳腺疾病、膽系和泌尿系統陽性結石、消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
技術:靜態DR VS 動態DR
自21世紀以來,數位化X射線攝影系統(DR)開始普及,替代CR,DR的普及提升了X線檢查的效率與便捷性。至今,DR的普及已有二十年,DR技術的發展早已出現變遷,朝著更高效、更精準、更便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多功能動態DR、移動DR以及專業化的乳腺DR。其中多功能動態DR因其臨床應用可完全替代常規靜態DR,對DR行業發展影響巨大,這也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二、行業現狀
(一)DR整體市場穩步增長,常規靜態DR配置空間縮小
2000年以來,隨著國家支持和醫療需求的推動,DR銷量在2012年達7000臺,且近年來年銷量持續增長,2018年全年銷售達17000臺,按照5%~8%銷量增速預測,我們估計2019年DR銷量在18000臺左右。
自十三五以來,政府強力助推基層醫療建設,以及推行分級診療制度,促使DR行業出現集中採購項目潮,且集採主要為靜態DR。政策的支持推動了DR行業的增長,同時也提前釋放了基層採購需求。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DR目前處於5%~8%的低速增長階段,而且DR屬於耐用性醫用設備,設備更換周期長。在「十三五」結束後,集採項目將大幅減少,常規靜態平板DR配置空間將大幅壓縮。
(二)動態DR有望取代靜態DR成為市場主流
根據國元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動態DR出貨量在2400臺左右,佔比全年DR銷量約15%。目前在動態DR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分別是安健、萬東、外資品牌、康達、普利德等,其中安健在動態DR領域的市佔率以銷量計算達30%。
動態DR目前已成為一項成熟的X線診斷技術,過往局限於床式結構的動態DR,終端用戶將其用作「數字胃腸機」,主要用於消化道、泌尿及呼吸系統的造影檢查。隨著動態DR技術拓展至臂式、雙立柱、懸吊甚至機械手結構上時,動態DR臨床價值將得到充分釋放,由於動態DR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取代靜態DR,並且集合多重臨床應用功能,將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的X線診斷解決方案。
CMEF、RSNA等國際性醫療器械展印證了這一點,隨著靜態DR產品同質化帶來的激烈競爭,能夠為終端用戶帶來更對價值的動態DR成為眾多廠商的新品布局對象。並且隨著奕瑞、康眾等國產探測器廠商布局生產動態探測器,將進一步降低動態DR整機成本,最終實現產業鏈成本的下降,為動態DR全面替代靜態DR鋪平道路。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以及行業訪談,動態DR市場銷量增速逐年上升,靜態DR市場銷量增速處於低速平穩狀態。我們預計,2019年動態DR市場將維持20%的增速,全年出貨量將達3000臺左右。隨著終端用戶的採購全面轉向動態DR,以及DR廠商的加速布局,動態DR在未來幾年有望出現爆發性增長。
三、行業驅動力
DR設備屬於大型醫療設備,設備更換周期長。DR市場的增長取決於醫院新增採購需求以及淘汰設備的更新換代。且公立醫院採購和新建醫院數量受國家政策影響,但長遠看來,DR行業未來具備發展潛力。
(一)以美國市場為標準,中國DR市場還有10倍增長空間
目前我國人口是美國4.26倍,但人均DR數量美國是我國的13.72倍,DR市場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以美國為標準,我國DR市場的增長機會是巨大的,但這與我國經濟水平提升、公共資源建設計劃以及未來X射線檢查技術發展有關。
(二)我國縣級公立醫院,按照床位規模區分的所有縣級醫院,幾乎DR配置都是不足的。
隨著國家推行基層醫療機構集採項目潮的消退,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二級醫院市場,將有可能成為醫院能力建設的重點市場。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明確提出,到2020年,500家縣醫院和縣中醫院要達到「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四川、安徽、河北、江蘇、雲南等地都明確提出要提升縣醫院的服務能力,其中河南投入18億建設50家縣級醫院使其達到二甲或三級醫院標準,而廣東將安排15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35個縣縣級公立醫院建設。
(三)推行分級診療,升級3.7萬家鄉鎮衛生院與3.5萬家社區服務中心。
「中國製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以來,國務院逐步強調發展創新醫療器械的重要意義,從頂層設計逐步向下落實至具體政策。為促進分級診療,讓三級醫院專注於「疑難雜重」疾病,國家發布2018-2020大型設備配置規劃10097臺高端設備和「優質服務基層行」,升級3.7萬鄉鎮衛生服務中心與3.5萬社區服務中心。動態DR作為集合多種臨床診斷功能的X射線攝影設備,將成為基層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主流設備。
(四)未來存量更新換代需求將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數據統計,中國DR市場保有量從2013年的1.47萬臺,增加至2017年的4.42萬臺。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幾年DR市場更新換代需求將逐步增加,並有可能成為主要市場。
(五)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方面,在醫療設施尚不發達的東南亞、東歐、南美、非洲等地區,為提高當地醫療條件,對DR攝影產品的需求也十分廣泛,尤其是對功能齊全、實用性較強的醫療設備有極大的需求。
根據國際金融公司(IFC)統計,201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醫療市場將達到350億美元的規模,在醫療器械方面,除南非和埃及等國家具有一定基礎的醫療器械製造業之外,90%的國家缺少醫療器械製造業,其95%左右的醫療器械產品都依賴進口。我國DR設備以其高性價比獲得東南亞、東歐、非洲等國外市場的青睞,將有助於我國DR攝影產品出口增長。
四、行業發展阻礙
CT、核磁的大範圍普及將有可能弱化DR診斷臨床價值。CT、核磁作為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目前國產化率較低,且產品售價較高,目前主要為二級及以上醫院配置,基層、民營醫院機構普及程度有限。隨著CT、核磁國產化率的提高、產業成本的下降,勢必迎來CT、核磁的普及熱潮。由於CT、核磁技術擁有更強大的圖像獲得和處理能力,已成為醫學影像診斷的主要設備,DR診斷則面臨淪為基礎篩查工具的風險,進而導致終端用戶對其臨床診斷功能的需求弱化,這最終要影響DR診斷技術的推廣與發展。
五、未來走向
就DR行業來說,已經朝著動態DR、移動DR、乳腺DR等方向發展,這是技術、用戶需求的共同牽引。目前動態DR技術已成為行業最穩定、最前沿的臨床應用技術,市場已經在演繹動態DR取代靜態DR的邏輯。未來,隨著變焦點3D、旋轉掃描能譜探測器、單光子探測器、動態壓縮感知等技術的發展,DR產品將迎來進一步的發展。行業專家還指出,隨著CT技術的與DR的融合,將出現DR-CT產品,進一步擴大普放診斷臨床應用範圍。並且「低劑量」診斷越來越成為醫生、患者關注的問題,未來超低劑量的「陽光綠色DR」亦將是行業革命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