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想在不使用吊線等工具的情況下,能不能將牆體砌垂直。我說,有是有,但總有誤差,在完全不使用工具如吊線錘、吊牌、平水儀及預先在立柱上彈線等方法,想將牆體砌垂直是不可能的,總得有參照物或其它標尺才能將牆砌好。但如是一些要求不嚴格的如豬圈牛欄或一些臨時建築,可在不使用吊線錘等工具的情況下,也可將誤差限制在極小的範圍內。這樣方法有:
一、憑第六感將牆砌直。
在剛學砌牆時,師傅不會將重要的位置留給學徒的我們來砌,但在一些門窗雖也需要吊線但卻要求不高的地方還是會給徒弟拿去練習。一次,我將一窗戶砌到1米多高時,有師傅從旁走過,在他一回頭張望之間,卻突然對我說,你這牆戶砌偏了,我心說「我吊了無數次總麼會偏」,如此就再用吊線錘小心的複查了一次,發現,還真砌偏了,誤差可是達到了一公分。
這就是常砌磚的老師傅的厲害之處,如門窗這樣1~2米高的牆體只要偏差大於1公分時,可憑第六感感覺出來。
二、以口水、沙漿石子等作為砌牆確定工具。
一次,在問以前的木匠在砌土磚牆時,有什麼方法能夠快速確定牆體是不是砌垂直時,老師傅說「很容易,就一泡口水的事」,心想這牛吃的。其實還真有這一回事,老木匠說,在砌牆的時候,只要我們順著牆吐一下口水,再順著這口水下落的軌跡看去,就基本能確定牆有沒有砌垂直。
其實除了口水,我們常用的還是用沙漿和碎紅磚、小石子等。只要拿這些小石子等放在牆角約半釐米之處,再順勢一鬆手,任其自由落下,在這過程中再認真捕獲小石子等的降落軌跡,就能知道牆體砌垂直了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基本能使牆體達到5毫米以內的誤差。
三、憑經驗及眼力砌出一段基本不走向的牆。
在農村的房屋快完工時,特別是上面砌斜坡頂牆尖時,有經驗的師傅是很小再使用吊線錘等工具來確定垂直面的。雖說斜坡牆頂常有2米多高,但在山牆這面,很多師傅卻能將誤差控制在3毫米以內,一般的師傅也能控制在5毫米之間,大於5毫米的只能說這人有點毛手毛腳或技術不過關。
這就是靠眼力和經驗來砌牆。當然,必須得在有垂直參照物的時候才能砌出來,如特別是外角牆,只要預先砌了約2米,或者是砌了一兩層的時候,那這時我們就可隨手再砌1至2米高的牆角也不會使其砌偏,既便有也能控制在2至3毫米之間。
當然,如果再往上砌時可能也不會產生大的誤差,但畢竟達不到開始的準確度了,這是因為一直不吊線時,從心裡來說已失去了參照物的效果。所以,想完全靠不用線使牆體砌垂直是做不到的,只能說在有限的距離之內,使牆體不會產生大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