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淺談工筆畫色彩語言形式的發展和創新,值得一看!

2020-12-12 良哥愛眼睛

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色彩的運用,生活正是因為有了色彩才更豐富多彩,色彩的不同會使人們產生喜怒哀樂的不同感受。那麼繪畫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畫面的色彩表現更為重要,色彩影響著整幅畫面的藝術效果。在繪畫藝術中,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東方的還是西方的繪畫,色彩始終是重要的構成元素。可以想像沒有的色彩的繪畫將會是怎樣。特別是在中國工筆畫中,色彩的運用甚至引領了工筆畫的發展方向,這從中國工筆畫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到,唐宋以後的工筆畫開始走向衰落,這主要受「五色令人目盲」、「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觀念的影響,不重視色彩語言形式的運用就會帶來這樣的結果。可見色彩在繪畫中運用的重要性。

從中國畫歷史看,重視色彩表現的工筆畫曾經是中國畫的主流樣式,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畫、石窟壁畫、人物畫、青綠山水、金碧山水及宋代花鳥畫等藝術樣式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早期的工筆畫中所用的顏料主要是礦物質顏料,這是受到生產條件的限制,從而決定了早期的工筆畫主要是重彩工筆畫。如敦煌壁畫,去過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能感受到 那裡壁畫的震撼人心。它雖然經過風化,走過漫長的歷史,但是色彩依然渾厚、強烈、豐富而瑰麗典雅,無論是人物造型、繪畫技巧、畫面場景都讓人驚嘆和敬畏。到東晉時代,植物質透明顏料出現並得到充分運用,工筆畫的用色變得更豐富、細膩入微了,也就形成了工筆淡彩畫,如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精細巧妙的線條、色彩的巧妙運用刻畫出了人物的神採。到了唐宋時代,水色、石色融合使用,使工筆畫發展得較為成熟。如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畫中的人物形象「衣裳勁簡,彩色柔麗。」(《歷代名畫記》),不但人物形象準確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心裡和情性。宋代工筆畫達到鼎盛,宋徽宗趙佶是工筆畫高手,他完善了繪畫體制,促進了畫院的發展,把工筆花鳥畫推向高峰。到兩宋以後,在「大音稀聲,大象無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學思想指引下,水墨文人畫全面興起,並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色彩被推向歷史的邊緣,傳統工筆畫也因色彩的消失而逐漸被歷史冷落。「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論點,一直影響著中國畫,使絢爛多彩的顏色一直處於弱勢,工筆畫也就一直停滯不前。

新中國成立後,工筆畫藝術開始逐漸從衰微走向復甦。中國畫持續了數百年的「水墨獨尊」局面被打破,揭起了現代色彩變革。這場色彩變革是中國畫傳統觀念的變革,是色彩語言表達形式的變革,是中國畫從傳統轉向現代變革。進入現代改革開放的中國,受到西方文化,西方繪畫的影響,工筆畫的色彩語言形式的運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色彩運用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圖案化、裝飾化,肌理特殊技法也得到充分的運用,新材料、新顏料廣泛的運用,都使得工筆畫有更大的活力和發展空間,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樣就喚醒了人們對工筆畫的重視,給工筆畫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解開一切的理論枷鎖,充分的運用色彩這一語言表現形式創作出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同時一定不能丟棄我們傳統工筆畫中的精髓,紮實練好基本功,認真系統的研究傳統捲軸畫、壁畫中極豐富的色彩語言表達形式,並進行發掘、研究和整理,更好的為今所用。

傳統的工筆畫色彩的運用理論一直影響著傳統工筆畫的發展。一,謝赫提出「六法」,中的「隨類賦彩」。這一色彩理論的運用,雖然使畫家創作了大量崇尚自然的繪畫精品,但是也限制了畫家的豐富想像力,使得不能那麼充分的運用色彩表現自己的內心意境。二、「以線為骨,以色為肉」。這一理論使得色彩被限制在線條輪廓之中,這就使色彩在傳統工筆畫中處於從屬地位。從而就形成了無論是畫什麼,總用一套陳舊的方法,先用墨勾線,再「三礬九染」。

相關焦點

  • 工筆畫的問題在於「工筆」嗎?
    進入新世紀以來,工筆畫在藝術觀念、形式語言、技術方法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拓展。從近幾屆全國美展以及美術界的其他一些畫展反映的情況來看,當代中國畫創作尤其是在花鳥人物畫創作領域中工筆畫的比例越來越高,年輕一代畫家的創作更是如此,在全國性展覽中工筆畫更是成為摘金奪銀的主力畫種。
  • 電影鑑賞:淺談色彩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長知識了!
    在電影中,色彩除了可以讓真實再現自然之外,還可以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同時也是導演的觀念、思想和情趣的外在表現。中國的電影發展相對來說是比較晚的,從80年代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電影導演在色彩運用上不斷地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 馬鳴工筆畫作品鑑賞
    馬 鳴文 / 肖映川中國工筆畫從上世紀80年代後開始復興至今進入了一個歷史性的黃金時代。一大批立志於工筆畫創作的畫家在全國各種大型美展中大顯身手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馬鳴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國工筆畫以細膩淡雅筆法描繪物象而形成了它的深受歡迎的藝術特色。這種用筆墨勾勒、隨類暈染以及對細節的深入描繪,使被表現的物象顯得豐富多彩,充滿生機。
  • 李墨竹工筆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李墨竹先生經典作品欣賞
    河北邯鄲人,1964年生,李墨竹工筆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書法家丶一級美術師。自幼酷愛書法與繪畫藝術,並以畫清竹為趣,故得名李墨竹。初工於工筆肖像,而後鍾情於筆花鳥和書法創作,李墨竹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自少年時期學畫,李墨竹先生始終懷著一份對藝術誠摯的熱愛,鍥而不捨,孜孜不倦。
  • 「工·在當代——2016第十屆中國工筆畫作品展」盛大開幕
    此次「工·在當代——2016第十屆中國工筆畫作品展」學術提名部分尤其值得關注,該部分聚焦於工筆畫領域的中堅力量,通過個案的形式呈現工筆畫在當代語境下的一些重要特點。難能可貴的是,學會領導在此次展覽中,不再使用中國美術館圓廳,而是將這個代表中國最高藝術成就的展示空間用於公共教育,以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展示。
  • 教師資格證筆試音樂高中音樂鑑賞備課淺談(二)
    教師資格證筆試音樂高中音樂鑑賞備課淺談(二)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0-16 14:55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中國畫鑑賞的那些入門基礎知識
    我們東方是什麼樣的生活意識和審美情趣呢?三言兩語恐怕是說不清的。旅行的心語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更何況是在藝術的海洋裡遨遊一圈呢。伴隨著我們一篇篇古代中國畫的鑑賞,我們慢慢感受吧。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國畫的一些基礎知識。
  • 攝像技術發達的今天,工筆畫存在的意義何在?工筆畫和照片不一樣
    俞至貞先生教學稿工筆畫也有很多人喜歡,到多數的人只限於喜歡工筆畫的外形。能看得明白的造形,雅致或者流俗的色彩。所以很多人認為工筆畫和照片一樣,只是寫實的,只注重外型,這就是不懂中國畫的人的片面的看法。工筆畫和寫意畫,就如同書法中的真書和草書。孫過庭說過,「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草書如果沒有真書的點畫做基礎,便危於單一簡薄;真書如果不通草書,就沒有了藝術性。
  • 徐志鴻:藝術創作應建立於中國文化精神之上
    用所理解的傳統技法去注釋現實生活,演繹眼睛觀察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展示作品,苦研傳統、務實求精。」    她表示,中國畫講「骨法用筆」,既用線表現形的基本意義和內容,線是傳統中國畫形式語言的靈魂,它保存和延續了幾千年,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多樣表現力豐富的線的形式,以完成寫形傳神的目的。應該說工筆人物畫家對線的認識和掌握非同一般。
  • 功利主義使工筆畫被誤讀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工筆畫佔了半壁江山,此後中國美協平臺每年至少舉辦一個專門工筆畫展,筆者注意到,2011年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中,有印象的寫意畫作品不出20件,其餘百餘件幾乎都是工筆形式。雖然有評論認為這是工筆畫復興的可喜跡象,但也受到許多人的詬病,工筆畫的品質和社會影響受到質疑,更有評論者指出「工筆畫造就大批畫匠」。 筆者認為出現這種局面絕非偶然。
  •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設計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藝術語言的含義,並初步認識具象藝術、意象藝術、抽象藝術三大美術類型,了解具象藝術的藝術語言形式。2.多媒體展示《韓熙載夜宴圖》《潑墨仙人圖》《1954》,引導學生觀察並追問:藝術家不同的藝術風格是通過藝術語言表現出來的,那什麼是藝術語言呢?(作品見教材)學生觀察並回答,教師總結:美術所專門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廣義上說美術作品中參與作品表達一切都具有語言的屬性,而狹義的則是指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兩方面。
  • 黃建南——為什麼說色彩是美術造型語言中最具感染力的藝術語言
    要說色彩是美術造型語言中最具感染力的藝術語言,這一點在油畫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有人說,色彩是油畫的語言。有人說,色彩是油畫的靈魂。還有人說,油畫離開了色彩,將不能稱其為油畫。由此可見,色彩在油畫中的極端重要性。我以為,油畫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六百年歷史中發展成為在世界遍地開花幅蓋面最廣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繪畫主流畫種,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它對於色彩的運用。
  • 淺談:藝術創新傳統戲曲
    可以理解,在今天這樣一個娛樂至上、知識爆炸、技術發達的時代,人們獲得娛樂的方式快捷方便而又豐富多彩,一個傳統戲曲的幾個創新舉措不會得到多少觀眾的青睞,即使在文化產業風起雲湧的時代潮流中,這個一度讓人沉醉心迷的傳統戲曲如今的發展態勢仍然是舉步維艱,一切體制、機制的改革和自身藝術形式上的創新都難以重鋳它昔日的輝煌,即便是維持基本的生存都成為一種奢望。
  • 人物工筆畫,日本80後藝術家:中田鬱美
    她的工筆畫作品看著看著仿佛是自己的另外一面,有種似曾相識的表情特點,另類的表現會帶來另類的感受,人物的表現極其生動形象,非常有特點。●中田鬱美用筆是中國畫技法類的細筆畫,也稱工筆畫,整體畫面表現工筆細緻,體現「有巧蜜而精細者」,她的人物表現如頭髮、穿著、服飾、圍巾、衣物等,手法一筆一筆細畫而成,以形求神,有精神的風範,中國的工筆畫以畫花鳥和人物為主,都是常態。
  • 新時代藝術繪畫主要的主要表現形式及表現手法
    在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文學藝術以及各種思想流派強有力的推動下,湧現了藝術的各種類型和派別,隨後又隨著區域風俗人氣的差距,出現了東西文化異同的根基。直接影響了本區域類的藝術表現形式,最終形成了頗為特色的表現手法。
  • 試析超現實主義對中國工筆畫的積極的意義,經典工筆人物繪畫賞析
    在當進社會高度發展,藝術極度旺盛的時代,藝術家拒絕簡單再現客觀世界而注重內心狀態的描摹和展現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利用超現實主義非邏輯布局創造出時空混亂的神秘世界,作品內容與內涵大大超越了傳統工筆畫。  當代工筆畫對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借鑑主要反映在對待客觀世界富有想像力的認識方式上。達到描繪癱軟的時鐘來隱喻時間的凝固便是很好的案例。
  • 《清華美術》| 牛克誠:工筆——語言的意義
    當然,這裡所說的「語言」指的是通過語音、語法和詞彙等實現人類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的「語言」,是一種語言學意義上的狹義語言。但語言所具有的思想、觀念本體性,則可輻射到其他形式的語言上。事實上,在中國文化的特定環境中,任何形式的語言(如文學語言、繪畫語言、戲劇語言、音樂語言,等等)都並非只是語言本身,它們在進行語義傳達與表現的同時,其自身就體現為某種觀念形態。
  • 中國風(工筆畫)的照片後期修圖小技巧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從而形成這一畫體的獨特風格面貌,其特點歸納如下:一、色調上以固有色為主,顏色豔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鬱的中國風色彩審美意趣。二、光影上去除光影,以線條為主,用流暢的線條細緻地勾畫人物的輪廓和細節。
  • 宋彥軍丨工筆畫的「詩情」與「畫意」
    工筆畫素以清淡、雅致為其表,而假典雅、優美為其裡,追求的不僅在「形」,更重要的是「意」和「境」——意境是工筆畫的靈魂。畫家憑藉作品以寄懷抱、以託憂思的同時,又以詩化的情趣、雋永的內涵悅觀者耳目、怡觀者性情,使觀者在賞心悅目之餘,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靈魂上的共鳴。
  • 劉璐璐的工筆畫清麗典雅,有著美而不媚,秀而不嬌的從容之態
    氣質稟賦與心性修養和其選擇的藝術表現途徑高度契合,又附以名師教導,個人忘我用功,技法表達和理論涵養具有了高起點,大視野。於是,在近些年國內各類展賽中,異軍突起,頭角嶄然。不斷拿出一批批新的創作作品,構思精心,製作精良,內涵精深。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