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離別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尤其今年疫情的特殊,在這個難忘的夏天,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2020最特殊的畢業季,我們的校長們想對即將畢業的學子說……
陳婷婷,成都市大觀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錦江區優秀輔導員,錦江區良師益友。
親愛的同學們:
還記得去年炎炎夏日期間的畢業展示會,在這個演講臺上,我和六年級的畢業生揮手作別那令人動容的場景。歲月流金,又是一年的畢業禮,今年想必對每個畢業生來說都意義非凡,值得終生銘記。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各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考,各國不同的國家治理理念所帶來的不同抗「疫」效果已經高下立判。中國在全球戰「疫」中凸顯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精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出前所未有的大國擔當。
同學們,過去4個月,我們親歷了疫情大教科書下的世間百態,它比手捧的教科書更加真實、更有觸感、更激人生長。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未來時代的學習無處不在,真實的學習往往比線上或是線下的課堂學習更能觸發靈魂的生長。正如陶行知所說: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今天,你們即將與母校揮手作別,步入更廣闊的天地,我代表學校祝賀你們圓滿完成小學的學業,也向為你們健康成長付出辛勞與智慧的老師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此刻,我不得不再提及校園裡老生常談的那一句:致大觀而盡精微。「欲有大觀 必先精微」,精細審慎、博覽大觀、志存高遠才能襟懷博大!精磨細琢,讓青春在磨礪中亮彩。下面為大家呈上三句贈言,以表祝福。
第一,志趣領銜,技藝當先。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興趣成就人的一生。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和浩如煙海的知識,我們一定要找準自己的興趣。古今但凡有成就的學者都是在興趣中發現自我,挖掘潛能,深入探究,成才成事。本次疫情抗擊中的鐘南山、李蘭娟、王辰等大國醫匠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無不以從小的志趣為事業成長的基石。興趣可能與生俱來,也可能在美好的生活中發現。一個15歲的少年薩姆,他對自己這輩子要做什麼完全沒有概念,這一年的聖誕節,父親帶他去百慕達的珊瑚礁旅行潛水。當薩姆看到神秘美麗而又危機四伏的海底世界時,他被徹底迷住了。自那以後,他在高中選修了多門生物課程,立志想成為一名海洋科學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一種內驅力。有了這種內驅力,學習才能堅持、才有成效、才能發展。生活的五彩斑斕與變幻莫測,興趣何在?足以讓我們用敏銳的眼睛、探知的欲望與熾熱的激情去點燃,去呵護。
第二,用以致學,目標精準。「用以致學」是指以具體任務為導向,目標精準地學習,通過一個時間段,集中有效地掌握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並能夠快速上手運用,形成「輸入到輸出再到結果」的良性循環。這學期,我們畢業班同學參加的「『疫』想天開 花園設計」的勞動實踐課程項目式學習,讓我們面對問題情境,互助協作交流,探究解決路徑,獲悉解決方法,達到知行合一。面對肆虐人間的新型冠狀病毒,萬千醫護和社會各行各業的抗「疫」者都是初學者、研究者和釋惑者。成立專家團隊、推出治癒方案、開發預防疫苗、研製特效藥物、修建方艙醫院、共享抗疫經驗……每一舉措都是為了一個精準的目標:抑制病毒傳播,維護生命健康。股神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他本人也堅持如此,六十多年如一日研究股票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一生精準地學習,使他成為股票投資領域最有知識和經驗的人,收穫了榮譽和財富。做人成事,加強目標的針對性,深鑽細琢,「用以致學」比「學以致用」往往更加重要。
第三,胸懷信仰,時代擔當。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中華兒女,我們的信仰是對偉大的黨和人民以及腳下這片熱土有著深沉的愛。「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更是我們的使命擔當。心有擔當,責任在肩。責任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性的要求。而責任感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意識,促使你主動、積極地行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所以,我們應當成為擁有責任感的時代少年。責任感是力量、勇氣和智慧的源泉。有責任感的人,遇到相關事務,會自然地激發出力量、勇氣和智慧去處理,即使遇到阻力或困難,也會想方設法去克服。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本著「你若性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的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拿生命守護生命,連續奮戰ICU,重症醫療專家冒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親自為病患插上呼吸機,醫護人員為老人病患餵食擦便悉心照顧,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這便是由責任感迸發出的力量和勇氣。同學們,相信擁有責任感加之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為你的成長抹上鮮亮的底色。
今天,你們是少年學生。未來,你們是中國各色事業的建設者。明天,你們即將揚帆遠行,踏上新的徵程,請牢記母校的理念文化,攜文明之書,生活之書,智慧之書,精益求精,慎獨遠行,以大觀人的氣質與品性擁抱亮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