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工程師路在何方 是「青春飯」還是「越老越吃香」?

2020-12-27 電子發燒友

【關於「青春飯」與「越老越吃香」】

以前在研究所的時候,一些老工程師不斷的返聘,一些現場的疑難雜症,年輕人束手無策的時候,老教授一出馬,藥到病除。

若干年前,還有人會說:「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做硬體好,做硬體越老越吃香」。

現在說的人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呢??

硬體工程師已經不再是越老越吃香了?也變成吃青春飯了?

「為什麼會有越老越吃香一說?」老工程師的優勢在於:經驗的積累,但是精力和體力並不一定優於年輕工程師;硬體工程師的工作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積累和理解,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門檻。

「為什麼會有青春飯一說?」年輕工程師的優勢往往在於: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學習速度快,體力和精力比較旺盛。家庭的負擔相對輕一些。

首先任何工種都需要積累和經驗,所以程式設計師也不能算是吃青春飯的,因為成為卓越的軟體工程師也需要大量的軟體代碼的編程積累和經驗。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那麼為什麼會覺得硬體工程師也會變成吃青春飯的感覺了呢?

【硬體技術的入門門檻確實在降低】

首先,由於工具的發達、晶片的進步,特別是數字電路的發展,軟體的功能強大,端管雲架構的逐步成為現實——硬體技術的入門門檻確實在降低。

工具的發達:Saber、ADS、Multisim、candence 等工具越來越強大,很多經驗積累的內容,或者需要生產之後才能夠看到的數據、波形和電路特性已經可以通過仿真工具,在電路生產之前進行分析和優化。包括嵌入式軟體的工具的完善和強大,使得嵌入式軟體的開發門檻也在降低。

晶片的進步:晶片的集成度高,對於PCB的設計複雜度相對降低很多,例如:開關電源設計,集成MOSFET的晶片能夠承載的功耗越來越高,對於硬體工程師對於原理圖和PCB的設計複雜度越來越低;SoC的發展,MCU和CPU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集成的存儲、ADC、DAC等外設越來越多,參數越來越好;包括一些射頻的功能組件的集成度也越來越高,國內的研究所單片的均衡器可以做到1mm*0.7mm的尺寸;Zynq實現了FPGA和ARM的集成、Intel收購了Altera計劃推出X86集成FPGA的晶片降低了高速總線的互連需求;早些年,一些算法的實現,由於ADC的速率,DSP的處理能力等限制,還有通過模擬電路進行實現的,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晶片發展到最後,會不會出現:晶片加連線到接口,完成設計。不得而知。


端管雲架構逐步實現:

對於智能硬體的開發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將產品接入雲,並與軟體、硬體完美兼容 。雲計算是實現物聯網的技術核心,作為在智能硬體開發中的重要工具,雲端可以實現可靠地傳輸、儲存和備份,保證後臺的可管可控。

運行良好的雲端可以降低整個產品的運營成本,提供與用戶接觸的入口,增加了解用戶需求的機會,進而不斷完善產品。 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包含了雲接入的設備,才是真正適合當下市場發展的優秀產品。

把計算和存儲都放置在雲端,雲端實現伺服器的歸一化,其實是對雲端硬體設計要求的降低;同時在通信領域的全IP化的實現,「端」歸一化程度也非常的高,接口的種類、數量都在減少;終端主要是傳感器的採集和界面的呈現,並且隨著MEMS的發展,傳感器的模擬電路開發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少。

【敢問路在何方】

如果「硬體就是連連線」,豈不是不需要一些經驗和積累就可以做出硬體產品了?

簡單硬體和複雜硬體:首先我一向認為硬體設計,需要區分「簡單硬體」和「複雜硬體」,一些簡單硬體,例如,類似:MP3、電子賀卡、藍牙耳機。電路結構比較簡單,開發門檻比較低,不需要非常深厚的經驗的工程師去開發,可能問題也不會大,即使出了問題,檢查問題和修正問題的代價也不會特別高,所以對工程師的要求也不是特別高。但是電路的功耗高於20W,管腳數量超過10k,則駕馭電路的設計和調試,問題的解決就變得複雜,一旦出現問題往往不是那麼容易分析和處理。所以當你的產品屬於複雜硬體的設計時候,還是應該找一些專業和有經驗的工程師,至少是有問題的解決思路的人來從事相關的工作,來駕馭複雜系統。

簡單硬體更適合供應鏈有優勢的企業和個人去開發和突破。

走向射頻:由於ADC的速率畢竟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所有的系統都做成軟體無線電,所以射頻的電路還是需要經驗積累和硬體設計的。但是由於仿真工具的強大,射頻工程師對軟體的使用熟練度變得更為重要,而不是像更早的時候,經驗非常之重要,並且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積累和理解。射頻因為需要深厚的電磁場理論知識,所以需要有一定的門檻。如果你從事射頻的相關工作,恭喜你你的堡壘暫時還沒被攻破。但是按照趨勢發展,射頻的工作也會變得越來越簡單。


走進晶片:在華為時,一些大佬硬體出身,有深厚的網絡協議的理論基礎、產品應用經驗、對處理器有深厚的應用功底,或者有FPGA的設計功底,轉到「海思」去規劃晶片或者設計晶片,發展的不錯。由於硬體人員對晶片的應用有比較多的積累,也容易從晶片應用的角度去思考晶片設計,所以有機會去走進晶片內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未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退,人力成本優勢的消失,現在的SMT、PCB加工很可能從中國消失,跟歐美一樣沒有相關的低附加值的產品生產,而需要去類似於印度、越南等還具備人力成本優勢的區域去加工生產。

軟硬結合,成為綜合性人才:

多知識的結構效率大於單一知識運行效率。人的知識體系結構跟企業的結構一樣,效率大於運營效率。

知識也是如此,我們光從軟體的角度來說,軟體解決成本低,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硬體成本;反之亦然。軟硬體結合,能從技術角度角度尋找到全局成本最低點。項目中,軟體可以用IO口模擬出一些接口,SPI主、I2C主、I2C從、UART從、UART主。有時候,單片機沒有這些接口,又不能及時換方案的前提下,軟體可以降低硬體開發成本;對於一些模擬信號的濾波,經過ADC變成數位訊號。既可以採用模擬濾波器濾波,也可以採用數字濾波器濾波。兩者可以結合結合,硬體不用更多的器件,軟體也不用更高的計算量。不然,上算力更高的晶片,帶來的改動不是一點點。軟硬工程師都很傷。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嵌入式工程師是青春飯嗎?越老越吃香嗎?
    二、這個企業有大齡員工不代表這些人沒有潛在的中年危機我知道很多朋友說他們公司有不少40歲、50歲還在一線做技術的底層軟體,硬體工程師,所以覺得他所在的行業和公司越老越吃香,不存在中年危機。那麼【關於「青春飯」與「越老越吃香」】嵌入式工程師究竟該如何理解?
  • 什麼職業越老越吃香?待遇還會越來越好?有一個不說你真的想不到
    職場中,很多職業是吃青春飯的,畢竟精力與年齡是呈負增長的,而且潛力價值也會隨著年齡逐漸下降,中年危機也確實是不少人難以跨越的問題,甚至有人在失業後,不得不從事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不過優路教育要告訴大家的是,還是有一些職業,是屬于越老越吃香類型的,而且後期待遇也會飛漲,但有一個真出乎人意料。
  • 上大學選這些專業,未來只能「吃青春飯」,年紀越大越不吃香
    一般來說,上大學選擇了什麼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會在什麼領域範圍,有些專業,剛畢業就能讓人獲得高額工資,但工作強度大、精神壓力也大,而有些專業,剛開始可能並不能讓人獲得豐厚的收入,但經過積累、沉澱,就會讓人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還是很有市場和發展前景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大學裡不同的專業,以及這些專業未來的發展情況。
  • 越老越吃香的三個專業,女生報考會更有優勢,以後非常好就業
    在就業越來越難的情況下,許多人都希望可以在一個行業從入門到精深,幹一行幹到老,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專業都是這樣,有許多職業是吃「青春飯」的,經不起歲數大的跟著一起耗。今天要說的這三個專業就是越來會越吃香,而且適合女生報考,以後也非常好就業!
  • 越老越吃香的4個大學專業,就業容易,越老收入越高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在現代社會裡,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選擇,這對我們以後的個人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剛入職的醫生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也一般,但是隨著自身經驗的增加和醫術的進步,他們的待遇也會越來越好,因而被人們公認為是越老越吃香。需要提醒考生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所屬醫學院和本校是分開招生的。 在填報志願時,考生要看清院校代碼和專業代碼。 例如,北大醫學部與北大校本部在招生時使用不同的院校代碼,在報考時要分別報考。
  • 看看這些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有沒有你的目標?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但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擔心自己「入錯行」,所以很多考生在報考之前也都會對於自己想要報考的專業做很多功課。在眾多大學專業當中,能夠提供給考生們選擇的機會還是很多的。但每個專業都有不同的特色,有的專業就是吃「青春飯」,而有的專業是「越來越吃香」。這些大學專業年紀越大越吃香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大學專業的那些事情。
  • 世界大學教育學排名發布,香港大學排第四,這個專業越老越吃香
    雖然現在教師這個行業一直都存在爭議,但是教育學這個專業其實是很吃香的,畢竟老師可不是僅僅靠吃青春飯的,反而越老越吃香,而且很多老教師就算退休了,也會被學校返聘,當個指導。
  • 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有哪些 這些專業比較好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工作的穩定性引起了打工一族的關注,總害怕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而且對於年齡大的工作者更為擔心,那麼,在經濟社會不斷的發展,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有哪些呢?大家請接著看下文就能清楚明白。
  • 不吃青春飯的6個專業,越老越吃香,建議收藏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幾個越老越受歡迎的專業,供大家參考1、 醫學專業在大學這個專業就比其它專業要多讀1年,再加上工作後接觸到的各種臨床病歷,疑難雜症等,這些都是長年累月積攢的豐富案例經驗,經歷的越多,處理病例的能力也就越強,所謂見多識廣,有了理論基礎加常年實踐,毋庸置疑,真的是年齡越大越吃香。
  • 學硬體好還是軟體好?軟體和硬體哪個更吃香?
    做硬體好還是做軟體好?硬體真的不如軟體有前(錢)途?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是很多電子硬體工程師長久以來的無奈和痛楚。尤其近幾年,全球網際網路發展迅速,讓軟體人才變得炙手可熱。供求關係決定價格,加之軟體業的成本主要是人(硬體需要更多的設備投入),軟體工程師的薪資也更為豐厚。
  • 現在的硬體工程師值多少錢?
    打開APP 現在的硬體工程師值多少錢? 發表於 2018-05-02 11:37:00 現在的硬體工程師都吃青春飯噠,35就基本上不好找工作噠,工資還少的可憐。
  • 高考:「吃青春飯」的4大專業,越老越不值錢,女生報考需謹慎
    以下是公認「吃青春飯」的四大專業,就是說年齡大了就不「值錢了」,各位在思考專業時要注意。年齡變大了,也就不怎麼吃香了,慢慢地也該退出「舞臺」了。學這一專業畢業的學生要麼進旅行社當導遊,要麼進酒店,幾乎是吃青春飯的,很少有人在這樣的行業幹到底。我們知道旅遊是分旺季和淡季的,因此幹導遊的收入也是隨著波動的。況且做導遊的年齡一大就不吃香了,掙錢也就少了。
  • 這幾個大學專業,算不上熱門,競爭小,但穩定且越老越吃香
    大學裡畢業後善於就業的專業很多,但是其中不乏有吃「青春飯」的,比如導遊、空姐等。他們年紀大了,就沒有年輕人的體力,也受到家庭的阻礙。一般來說,很難長期保持流行。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幾個專業。畢業後,就業率不低且穩定。根據你的資歷,你可以在這個行業工作很長時間。發展前景十分明朗,值得各位考生報考。
  • 越老越有風情,女人味越來越濃,越來越醉人,越老越吃香的星座女
    越老越有風情,女人味越來越濃,越來越醉人,越老越吃香的星座女天蠍座天蠍女外冷內熱,雖然跟不熟悉的人有些慢熱,但是一旦你了解了天蠍女,就會被她們那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神秘感深深的吸引。她們顏值雖然不是最出眾的,但是那種自信,超然脫俗的氣質卻總是擺脫不開大眾的目光。
  • 年齡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錢,財富積累更多的三大生肖
    導語:正所謂「酒是醇的香,薑是老的辣」,有些人便如同美酒一般,年齡越大越吃香,越老就越值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紀越大的人自然經驗更足,積累的財富更多,我們也逐漸看透了很多事情,懂得的人生道理也更深,同時也有了自己的能力。
  • 最適合女性的四種職業,越老越吃香,女性必看!男同胞為她收藏好
    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個人工作這些年的一些感受吧,推薦幾種在女性朋友圈中比較吃香的職業給大家參考。01. 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個人認為是最適合女性的,不僅暑假、寒假、雙休假期多,可以有時間兼顧家庭,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工作強度不大也不會催人老。
  • 大學專業選對就是「金飯碗」,這4大職業就業形勢好,越老越吃香
    當然也有一些專業,起步時可能不算特別厲害,但是從事的年限越長,經驗就越寶貴,也就是我們說的,越老越吃香。比如醫生、比如教師,只要堅持過起步階段,路就會越走越寬。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有4大職業堪稱「金飯碗」,選對越老越吃香的專業,就業形勢好,薪資待遇也高。
  • 什麼工作適合女性,而且越老越吃香?看完心裡有數了
    她說:「叔叔,我想找一個適合女生,並且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您覺得幹什麼好呢?」我聽到她這麼說,有些哭笑不得,現在的95後年輕人,比我們當年畢業生求職考慮問題現實得多,還想得更加長遠。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 搞懂這3點,越老越吃香
    學習更多乾貨,關注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朋友老王,前兩天打電話給我說最近自己很苦惱,老王今年40歲,工作17年了,是本地某上市公司的技術工程師老王抱怨說,自己是一個10幾年經驗的技術工程師,按照常理來說,應該很容易找到工作的,可是老王到現在已經找了兩個月的工作,投了上百份簡歷,依然沒有收到面試通知。
  • 人工智慧算法工程師是吃青春飯嗎?
    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核心崗位「人工智慧算法工程師」是吃青春飯嗎?我們應著眼於當下,理性看待人工智慧行業青春飯在小編看來並不取決於行業,而是自身的技術沉澱和經驗積累。也就是說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只要在行業中掌握越多的核心技術,那麼你被淘汰的可能性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