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美國的朋友都會驚訝地發現一個事實,在國內都是整個圈圈的馬桶,到了美國都有一個缺口,不只是女廁所的馬桶,而是所有馬桶都長這樣!這抽水馬桶是西方的發明,為什麼國內國外差異那麼大呢?
為什麼美國人的馬桶都開口?
其實這是美國人法律規定的,因為早在1955年,《美國國家標準水暖規範》(ASNPC)中就明文規定:
除了住宅單元外的所有馬桶,所有馬桶座應為前端前開式或具有自動坐墊分配器
簡單的說就是公共廁所的馬桶坐墊必須採用前端開放式,看到了嗎?還不止女廁所,是所有公共場所的馬桶,法律規定這些場合的馬桶必須是前端開口的!據國際管道工程和機械管理協會(IAPMO)技術服務部的經理Dan Cole稱,除了在1955年的《美國國家標準水暖規範》(ASNPC)中的規範外,還有1973年的《統一管道規範》也有相關規定!
管天管地不管拉屎撒尿,為什麼一個馬桶圈都需要用法律來規定?
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衛生問題,因為O型馬桶圈不可避免的會讓男女生殖器與馬桶圈接觸,因此開口型馬桶圈可以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IAPMO高級副總裁Lynne Simnick表示,前開式馬桶圈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女性擦拭,她稱:「開口的目的是「允許女性在上廁所後擦拭會陰部位而不接觸座椅。」」,其實不只手會接觸,還有會陰部的接觸!
另一個問題是男性尿尿時的尿液滴漏問題,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男性,都會存在尿液撒落在馬桶圈上的問題,而前端開口同樣可以部分避免這些問題,並且這個問題還成為一些美劇中情節的推波助瀾者,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達薩就因為和老公烏爾比諾尿尿時弄到馬桶邊緣而爭吵不休,家庭生活麼,總是有些摩擦哈。
安全問題考慮,必須從前端開口
其實個問題在飛機上更明顯,有部分老外身體比較肥胖,做在馬桶上身體重力往下壓,容易將馬桶內的空氣排空,產生負壓,結果站不起來!當年在飛機馬桶上的衝水按鈕設計就在身前,結果部分人坐在馬桶上的時就衝水了,結果產生的負壓吸在馬桶上動彈不得,所以飛機廁所的衝水按鈕是在背面的,必須站起來才能夠著,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儘管公廁馬桶比較少出現這個問題,但公廁中可能還面臨無法求救的問題,所以把馬桶圈開口設計成開口型同樣能解決問題!
中國的馬桶為什麼都是O型圈?
有朋友認為開口圈比較省材料,但種花家告訴各位,要達到同樣的強度,U型馬桶圈要比O型耗材更多,道理很簡單,O型馬桶圈的是左右分離的,受力時候無法通過左右圓環分擔,因此它的受力狀況要比環形要集中得多,所以想要降低材料消耗,那麼就用O型圈!
好在我們中國人身材比老外要小巧一些,也很少會坐馬桶起不來的情況,更關鍵的是我們的腳踝、膝蓋以及腰部整體結構更適合蹲,因此習慣了O型圈的中國人反而不太習慣U型圈,實在硌得慌!
不過從衛生角度來說,U型圈確實要更優秀一些!
銷售馬桶輔助排便工具發財的美國人
中國的公廁中很少見到馬桶,因為不衛生!理論上用馬桶上廁所的方式,必須每次都用馬桶墊圈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一來首先成本比較高,二來很多無人值守的廁所也難以保證供應,所以對於中國人這種靈活的體型來說,蹲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美國人蹲不下,所以蹲坑在美國流行不起來!但有美國人偶爾發現,便秘的情況在蹲坑時比較容易排便,這是因為人體直腸與人體蹲下的自然角度下更容易排便!美國猶他州的鮑比 (Bobby Edward) 為了解決媽媽的便秘問題,就設計出了廁所排便的專用凳子!
結果在網上大賣,還被邀請上《創智贏家》節目,當天銷售額就突破百萬美元,看來美國人的便秘問題很嚴重啊,但很可惜是天生的,美國人蹲不下!
延伸閱讀:抽水馬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
準確地說馬桶最早還是中國人發明的,不過最早叫做虎子,後來到了唐朝為避諱李世民祖父的李虎的大名,改為馬桶,那會大概是公元618年!不過第一個衝水馬桶還是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爵士發明的,他在1596年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和衝水閥門的木質座位!
1775年倫敦鐘錶匠亞歷山大·卡明改進了衝水馬桶,變成了衝水型抽水馬桶,1848年時馬桶已經成了英國新建住宅的標配,英國議會以法令規定必須有抽水馬桶!早期的馬桶都是木質,一來容易腐爛漏水,二來木質也不容易打造,16世紀時中國的瓷器早就進入了歐洲,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1883年,託馬斯·圖裡費德讓陶瓷質地的馬桶實現了市場化!
1889年英國水管工人託馬斯·克拉普改進了馬桶,變成了儲水型抽水馬桶,至此馬桶的結構就基本固定了,現代抽水馬桶大致都是這個結構為基礎,它成為了使用最廣的衛生用具!經過不斷的發展,馬桶發展成了現代各式花樣的款式!
抽水馬桶的彎曲結構在彎管前部會存水,將馬桶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隔離,這個結構將汙水管道和清潔的室內環境互相隔絕,臭味以及細菌不再自由出入兩個空間,讓人類脫離了糞便與汙水的世界,直接將人類文明提升了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