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建築風格都是一本史書,凝結了時代最輝煌的文化藝術成就,它存在的意義早已超越形象本身成為人類精神文明的象徵,跨越千年而不衰。
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大都會風格就是這樣一本宏偉的史書,融匯古典主義建築元素、新古典主義思想、美國現代主義思潮,以極具震懾力的視覺觀感、雕塑般的建築質感延續著每座城市的黃金時代。
20世紀初期,美國趕超英國成為新世紀最強大的國家之後,大都會建築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徵服世界的旅程。而在美國重要時期誕生的標誌性建築則被看作大都會風格的演繹史。
1800年,建築靈感來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國會大廈投入使用。象徵民主、自由、光榮的國會大廈它對於美國而言,是燈塔般的存在,因為它修建於美國結束獨立戰爭、一切都百廢待興的歷史階段。
國會大廈掀起了美國復興古典建築的狂潮,形成新古典主義,奠定了大都會風格的基礎。
(圖:美國國會大廈,來源於網絡)
1931年,被稱為「建築史上的奇蹟」的紐約帝國大廈竣工。那時的美國正陷入經濟大蕭條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帝國大廈作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1250尺),猶如一道驚雷為灰暗的美國社會找到一個出口,帶來希望與勇氣,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標誌。
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帝國大廈繁榮依舊,和自由女神一起成為美國永恆的象徵。
時至當代,熱衷於打破傳統建築理念的「世界級巨匠」羅伯特·斯特恩成就了世人現在所看到的大都會風格。其中,蜚聲全球的經典建築小布希圖書館、中央公園大道西15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大都會風格。
小布希圖書館以精妙絕倫的石材運用、恢弘大氣的幾何線條將歷史與現代合二為一,小布希讚美它「上帝通過羅伯特之手,賜給我這座美妙而神奇的建築」。
(圖:小布希圖書館,來源於網絡)
由全石灰石材建造而成的中央公園大道西15號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映射出城市的繁華。它是美國名流的聚集地,被稱為「曼哈頓的天價之作」,不斷刷新紐約的豪宅記錄。
有人說,大都會風格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人們可以從中發現這座城市的抱負。這也是為何「大都會」所到之處,皆為城市的封面之作。
所以,不論是帝國大廈還是中央公園西大道15號,儘管有所不同,但它們對大都會建築風格神韻的詮釋卻是一脈相承。
我們可以看到,大都會風格的建築大多具有雕塑般的質感,以硬朗的線條、逐層退縮的輪廓、繁茂豐美的頂冠區別於其他建築,視覺震撼力極強。外立面基本採用單色或者單色系的面磚或石材,抵抗時間的侵蝕;或許再過十年,它依然一如當初,歷久彌新。
大都會風格最初起源於古希臘古典主義建築哲學。因而,除去整體的建築觀感,有一些特徵——例如經典三段式、對稱、柱式——被保留至今,成為大都會風格的顯著標誌,是其展示建築美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圖:克萊斯勒大廈,來源於網絡)
經典三段式。利用立面的線條裝飾將建築分為基座、樓體、屋頂三大段,達成輪廓簡潔分明、沉穩雄偉的視覺效果。它就好比一種構圖手法,將立面涉及得多樣而又統一。
對稱。以一條中軸線劃分,建築以此為界嚴格對稱,就像一組鏡像的序列,用一種充滿禮序的空間感讓外在立面與內在空間和諧統一,賦予人富有邏輯與秩序的感官享受。
柱式。所謂「柱式」即為柱子、額枋、簷部在形式、比例等上成套的做法,常見的柱式為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式。延續至今,多用於公區,如大堂、會所等空間。
日本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曾說過,「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時代一樣,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築時代』。」放眼全球,幾乎每一個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城市都有一座大都會建築作為其封面之作。如果,要為重慶呈現「大都會時代」,這個地方應該在哪裡?
既然是城市的封面,那麼這個地方的選擇一定要與城市的發展脈絡高度契合,能代表城市、展示城市。若以此為前提進行選擇,這個地方或許只能誕生在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定位城市新中心,是兩江新區的封面;兩江新區是國務院直接批覆的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重慶封面,這是第一點。
基於這一「重任」,中央公園將重要機關行政單位、優質的教育/醫療/交通/商業資源等先行落地,以此吸引房企和購房者的進入。因此,儘管中央公園的開發周期不算長,呈現速度卻遠遠快於其它新區。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明確——誰來為重慶、為中央公園執筆「大都會時代」?這不是一件簡單執行的事,不是說照著設計圖紙修幾幢大都會風格的建築就行,「執筆者」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因為,它所承載的意義不是一種建築風格,而是開啟一個時代。
新城朗雋大都會扮演了「執筆者」的角色,從它對整個大都會風格的詮釋與應用來看,可以打一個高分。
新城朗雋大都會邀請《世界建築》合作夥伴、擅長打造大都會經典地標的日清設計操刀園區建築,將其神韻原汁原味地植入其中,完美復刻大都會風格。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大都會風格素來以強烈的藝術性見長,功能性較欠缺,更很少應用在住宅上。新城朗雋大都會卻獨闢蹊徑,把大都會風格應用至住宅園區,營造大都會式生活。
(圖:新城朗雋大都會大平層·效果圖)
(圖:新城朗雋大都會社區入口·效果圖)
建築具有轉變的魔力,它可以引領人們從平淡的日常穿梭至奇妙的場景中,體味完全不一樣的心境,這種轉變既可以是感官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這就能理解為什麼新城朗雋大都會一定要把大都會風格用在住宅上,而它融合大都會風格與園區的方式更是「高分」中最出彩的地方。
新城朗雋大都會用「文化涵養、都市生活、時尚科技」三大景觀主題分別對應「過去、現在、未來」三條時間軸,搭建都會生活場景。其次,在中央公園已有的社區中,此類景觀手法屬於首例。另外,新城朗雋大都會是第一個將三重精裝大堂、業主私屬高端堂會、下沉式景觀空間、陽光車庫等多個品質公區空間集為一體的項目,以細節塑造都會生活方式。
如此來看,也難怪業內會把新城朗雋大都會看作中央公園的居住3.0時代。
(圖:新城朗雋大都會示範區·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