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常常將孩子比喻成一張白紙,並且自信地認為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一定能培養出自己理想中的優秀兒童。事實上,很多家長也都樂意教給孩子一些自認為很重要的本領,比如能背多少首詩、能認多少個字、能數數到多少、會畫多少種動物等等。教孩子畫簡筆畫通常被家長當作一種很好的親子互動遊戲,家長認為,孩子能把太陽畫得很圓、把小動物畫得很像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興許這代表著孩子有繪畫的天分!然而,事實真如家長想像的那樣嗎?!
因為沒能實現自己當畫家的夢想,宣宣媽很早就開始培養女兒的繪畫能力,經常教她畫簡筆畫。宣宣還沒上幼兒園時,已經能夠畫出漂亮的房子、可愛的小兔子、美麗的大公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肖像畫也畫得有模有樣。原以為宣宣上幼兒園之後,一定能大展才華,經常受到老師表揚,但開學還沒三個月,宣宣媽就被老師叫到了幼兒園。老師說宣宣的確畫得很好,但有一個問題,宣宣畫的房子總是一個模式:尖尖的屋頂,屋頂的左側是煙囪,房子有兩個「田」字型窗戶,一扇關著的門。讓她畫一個別樣的房子時,宣宣一個勁的搖頭:「房子就是這樣的,沒有別樣的,媽媽說我畫得房子最漂亮了。」
和老師溝通後,宣宣媽才頓悟到,原來自己一廂情願地教女兒畫簡筆畫不但沒幫上忙,反而讓宣宣很難從簡筆畫的桎梏中走出來。
別給孩子的想像力套緊箍咒
在教孩子畫簡筆畫時,家長通常會用一些固定的線條、固定的模式去定義一種事物,並讓孩子學著模仿,家長有可能認為,這只是一種簡單的遊戲,對於這些「固定模式」,幼兒過段時間就會忘記。
但事實上,幼兒對於圖形、線條的感知極其敏感,而且幼兒一旦學會了一種本領,會反覆模仿,這些「固定模式」勢必會深入幼兒的心靈,形成一種固定認知。這就像是給孩子的想像力套上了緊箍咒,在其以後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其創造力和表現力必然會大打折扣。
想像力是幼兒最寶貴的財富,幼兒自己創造的畫作,也許大人並不理解,但那是幼兒自己的創造,是真正的藝術品。
慎重選擇繪畫班
目前,社會上開展的各種繪畫班,有很多都是教幼兒畫簡筆畫,這與家長自己的教授沒什麼兩樣,與其選擇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如不教育。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繪畫班時,最好考察一下這個班的美術教育理念是不是比較新的和科學的,還可以諮詢一下相關美術專家。
幼兒教育不能只強調學會了多少,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是不是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髮育特點,以及是不是有利於培養和開發幼兒的潛能。
鼓勵孩子速寫
速寫與簡筆畫的不同點在於:速寫是依據客觀事物,通過幼兒的觀察、思考和創造,形成幼兒對客觀事物獨立的理解與表達,而簡筆畫只是簡單的模仿。
家長可以拿來一個西瓜,讓幼兒自己畫出西瓜的樣子,幼兒可能不會把西瓜畫得那麼圓,但起碼通過觀察幼兒了解了西瓜的一些特徵,比如西瓜是綠色的,上面有一些花紋,還能通過自己稚嫩的小手,把這些特徵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多麼有意義的創造。
不用像與不像評價孩子畫作
很多家長會用像與不像來評價幼兒繪畫作品好壞,這是不可取的。事實上,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世界,就像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用手電筒去照,家長看到的,只是被照亮的那部分,而更多的、沒被照亮的部分才是最真實的。
所以,無論孩子畫成什麼樣,都要積極地表揚他的創作,這樣孩子才會有繼續創作與探索的自信與勇氣。同時,也要避免自己或別人拿自己孩子的畫與其他孩子做比較,堅持做自己——這件事並不容易。首先母親的內心要有這個力量,才能將這個力量傳遞給孩子。
(來源:《家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