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筆精選熱點 | 你身邊有多少個梓軒or梓涵?誰限制了起名的想像力

2021-02-07 粉筆面試

新學期伊始,教師劉雅寧發現「梓」、「涵」、「軒」在學生名字中的重複率極高,班裡起碼有十幾個學生的名字裡含有這些字。叫一聲「zi xuan」,樓道裡好幾個不同身高不同模樣的孩子齊刷刷同時回頭。

從2016年第一份「中國姓名大數據」公布開始,「梓」「軒」就強勢領跑新生兒姓名榜,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紅」用字;兩年後的榜單上,「梓」居然蟬聯了三屆冠軍。

我們可以想像50年後的一天:早上起床,梓萱和梓涵一起晨練;住樓下的梓軒約梓熙下棋喝茶;夜幕降臨,小區的紫萱們跳起了廣場舞……

一年級班主任上崗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劉雅寧的答案是查字典。A4紙整齊列印的名單上畫滿了圈圈點點,全班54個小朋友,近10個人的名字被註上了拼音,殳、彧、磬……「全年級最奇怪的名和姓可能都聚集到我們班了。」她說。

孩子們的桌子上放著寫有自己名字的名牌,大約半個月後,老師差不多記住了大家的名字,這些名牌也就完成了使命。「名字生僻其實對老師沒什麼影響,主要是孩子以後不方便。」劉雅寧說。

從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周晅昪太明白這種不方便了。大學錄取通知的信封上,收件人是兩個問號,戶口本是手寫的,公積金存摺上是亂碼……但凡需要辦事,「來,您去公安局蓋個章」。幾年前,他一度沒辦法開通快捷支付,用不了微信支付,「收到了紅包也取不了錢。」他無奈地說。

名字承載著對一個人的祝福和期盼,家長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好和願望傾注到一兩個字裡。就讀於江蘇廣播電視學校的李馛瑀深深體會到了來自母親的愛。媽媽從懷孕開始,到孩子長到一歲多,每天起早貪黑,只睡三四個小時,打著手電戴著眼鏡翻爛了一本《辭源》才給孩子取名叫李馛瑀。

馛,香氣濃鬱;瑀,像玉的石頭,比喻女性堅貞高尚的節操和品德。這個名字在姓名打分網站上得到了100分的高分,媽媽很滿意。

除了承載祝福,取名這件事也帶著時代的烙印。傳統中國大家庭裡往往會有祖訓,這既是家規,也是子孫姓名排輩的依據。「芳德永流傳,家繼萬世長」——這是李馛瑀爺爺家的祖訓,爺爺承了「傳」字,爸爸和其他兄妹承了後面的「家」字。

但在上世紀,更多人的名字和歷史背景有關。1949年新中國成立,隨著共和國一同成長起來的,還有「建國」「援朝」「衛東」「向紅」們。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人們的名字少了政治意味,開始更加多元,「偉」「帥」「秀英」「芳」成了比較多見的字,據統計,全國有近30萬人名叫「張偉」。

而到了現在,名字的構成則更加個性多樣。一項調查顯示,「80」後的名字集中度高達43%,但到了2018年,名字集中度降幅達到30%。

「父姓加母姓」這種「新複姓」正在逐漸流行,四字姓名也佔了一席之地。受《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影響,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從傳統典籍中給孩子取名,所謂「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

「張偉」的時代已經逐漸遠離,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帶動了「網際網路+取名」。起名打分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輸入出生日期等個人信息,系統將自動生成姓名,也可以對已有的姓名打分,「梓軒」「梓涵」是這些網站的高頻詞。

和上世紀的「建國」「建軍」們一樣,「梓涵」「梓軒」們終將成為時代的標誌之一。(via人民網)

開學20天了,不少老師仍然沒有把班裡的小朋友認全。因為對他們來說,把「梓軒」「子軒」「梓涵」「紫萱」「子萱」們一一對號入座,實在太難了。這不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而是一道複雜的排列組合題。

可以想像,幾十年後,公園裡到處是梓軒在晨練,廣場上到處是紫萱在跳舞,他(她)們相逢一笑打招呼,也完全不是偶像劇裡的浪漫邂逅,只是大爺和大媽們家長裡短的寒暄。

「zi xuan」泛濫,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在筆者看來,起名字看似是一件非常個人化、主觀性的事情,卻又是一個時代的客觀反映。甚至倒推回去,我們可以從姓名高頻詞中,去研究一個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

有些人可能有個錯覺:為什麼古人的名字就起得那麼有文化,而且辨識度很高?那是因為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大家還記得歷史書上,有個起義失敗的農民叫「王二」嗎?大家還記著朱元璋的原名以及他乾脆都以數字為名的父親、祖父的名字嗎?

並且,事實上,古代有文化的家庭,起名也經常隨大流。就拿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東漢末年舉例,「名」或許看不出,但是「字」的體現就比較明顯:孟德、玄德、翼德。乍一聽,還以為此三人是親兄弟。「德」字泛濫,同樣時代背景深厚:東漢時期,沒有科舉只有察舉,「德行」是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也是士族的追求。

不妨再看看現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批「建國」「援朝」「躍進」出生了,這就再明顯不過地體現了時代背景的影響。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了,國家號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富」「貴」「華」「強」便成了名字高頻詞。「zi xuan」們的興起,答案也很明了:父母們看著偶像劇和小說長大,也都想讓孩子們沾沾「藝術氣息」甚至「仙氣」。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去嘲笑那些為孩子取名「zi xuan」的父母們。之所以「zi xuan」成了那個最大公約數,完全是這個時代的選擇,每個具體的個人都只不過是組成這個時代的一個小分子而已。

而在筆者看來,與取名相關的另一種現象可能更具時代價值。近年來,「新複姓」的名字越來越多,比如侯高俊傑、劉沈千尋、張鄭宇霄等。這說明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她們不僅再也不是連名字都不配有的「某某氏」,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姓傳給下一代。後世學者若就姓名研究當下時代,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變化。

事實上,在這個送走「張偉」、迎來「zi xuan」的時代,一些父母也已經注意到了這種高重複率,開始求助「網際網路+」來為孩子取名。在某寶網搜索欄輸入「取名」,就可以找到5000餘家相關店鋪,取名的費用從1元到1萬不等。自己起不好,網上找專家,這不失為一條捷徑,但也透露出了家長們寄托在孩子們身上「病急亂投醫」般的期盼與焦慮。

從家長的這種「起名焦慮」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時代變了,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那份寄託和愛沒有變。只是,也請千萬不要為了獨一無二,給孩子起一個生僻拗口的名字。這將給他(她)的生活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而這種為了個性而個性的做法,恐怕也完全沒有必要性。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看到時代的發展和進步。「zi xuan」再怎麼泛濫,也總比「狗蛋」「丫頭」「王二」好。有人發問:是什麼限制了起名的想像力?我想,那應該還是時代吧。(via光明網)

相關焦點

  • 被「梓」掉的一代:誰限制了起名的想像力?
    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 題:被「梓」掉的一代:誰限制了起名的想像力?  作者 郎朗  叫一聲「zi xuan」,你敢答應嗎?  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越來越多「梓軒」、「梓涵」。開學季裡,你的孩子在校園裡「被重名」了嗎?
  • 被「梓」掉的一代:是誰限制了我們起名的想像力?
    叫一聲「zi xuan」,你敢答應嗎?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越來越多「梓軒」、「梓涵」。開學季裡,你的孩子在校園裡「被重名」了嗎?當一部分00後將要面對重名的尷尬時,另一部分人卻苦於自己的名字太過生僻,給日常生活帶來各種不便。
  • 被「梓」掉的一代:誰限制了我們取名的想像力
    面對浩如煙海的漢字文明,什麼名字都好像顯得缺乏想像力。報告顯示,「梓」連續三年成為最受歡迎的姓名用字, 看來大家對「梓」真的有迷之執念!「梓軒」、「梓涵」街上喊一聲,一半對你微微笑!@小小夜行:太真實了,我兒子周圍有3個梓涵,2個梓琪@大魔王:想想幾十年後,廣場上一幫大媽叫梓曦,梓涵
  • 「梓涵」「浩宇」……2018新生兒爆款名字出爐,...
    」「浩宇」……2018新生兒爆款名字出爐,查查有多少人和你重名?》一起去看看~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為「梓」第2到10名為:「宇」「子」「涵」「澤」「雨」「佳」「浩」「欣」「軒」看來大家對「梓」真的有迷之執念廣仔身邊就有「梓軒」「梓睿」「梓涵」……
  • 給孩子起名「梓」「涵」過後下個爆款會是什麼?
    整理了各年份榜首的名字從這個年度的排名來看,18年的時候,「梓軒」終於讓出了他榜首寶座,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啊,這要多少優秀的家長品味愛好相同,才能支撐的起三年第一的寶座。然而「梓軒」在女孩「梓晴」面前又變成了弟弟,「」梓晴「」已經連續四年霸榜,不知是今年續寫輝煌還是有新的爆款衝擊她的榜首未知。小編去年給孩子取名的時候真是絞盡腦汁,五行八卦都用上了,連網上的起名網站都瀏覽了好幾天,最後還是媳婦兒給從詩詞名句中挑選了個寓意好的才起好了。
  • 給孩子起名用「梓」字,真的有不吉祥之意嗎?
    近來看到一個說法,說給孩子用梓字起名的都是傻瓜,因為梓代表梓宮,就是我們常說的棺材。近年來,梓字也常用於給孩子起名,比如梓軒,梓熙等等,具民政局公開數據顯示,梓字曾連續3年,蟬聯取名用字的「冠軍」,和上世紀的「建國」「建軍」一樣,「梓涵」「梓軒」們也成為當今時代的標誌之一。
  • 梓軒、雨桐…這屆家長給孩子起名「沒文化」?其實,古人取名也...
    最近,廣東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18年戶籍人口姓名之最。這意味著,約1000個新生男孩中,就有1個「梓洋」。第2-10名分別為「梓軒」「俊宇」「梓睿」「梓豪」「俊傑」「宇軒」「浩然」「浩宇」「子睿」。女孩取名最多的為「梓晴」,該名字已連續3年排行榜首,約1000個新生女孩中有2人。第2-10名分別為「雨桐」「芷晴」「梓淇」「梓涵」「梓妍」「梓琳」「思妤」「曉彤」「思穎」。
  • 如何讓「梓軒」一類的熱門名字變得清新脫俗?
    同音替換:熱門的名字,之所以能收到麼多父母的青睞,一定是有起道理的,首先一個因素就是音韻協調,可以看一下,2018熱門名字「梓涵、沐涵、浩軒」等排行前十的名字,每一個都非常的朗朗上口,易讀易記,其實這些名字並非不好,用的人多也不是名字本身有什麼問題,因此,此類的名字完全有適用的餘地,只是需要進行一下「加工」來改頭換面。
  • 梓字起名:氣宇軒昂、頂天立地的男孩名字精選
    帶梓字的男孩名字是現在80、90後父母們,最喜愛運用的起名常用字之一。且據《2017新生兒名字大數據年度榜單》統計表明,在500萬新生兒名字中,「梓」排名前三。可見現在父母更加傾向於傳統人文和個性詩意的名字。
  • 終於不再扎堆叫「梓」,跟風取名後悔不?新的爛大街名字又來了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取名流行模式,隨著80後90後當父母,給孩子取名不約而同都喜歡清新婉約範兒。大家「英雄所見略同」的結果就是:基本上每人身邊都有幾個叫「子軒」 、「梓涵」的孩子。
  • 全國有5百萬個梓軒!別再給孩取爆款名字了「收藏」寓意好的名字
    想必家裡有新生兒的都對起名字這件事很頭疼,既要考慮筆畫,又要考慮是否上口,最重要的是不能重名!試想一下,如果將來孩子的班上有和自家孩子重名的同學的話,不僅孩子的老師、同學會感到不方便,也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 爸爸給女兒「劍走偏鋒式」起名,卻被民警及時勸退:想好再來登記
    難不成現在的「00後、10後」都要變成「梓」一代了?還有很多網友表示:等這些「梓」一代長大後,在班級裡喊一句「梓」什麼,估計有不少的孩子會回頭。相信用不了多久,「梓涵」這一類的名字就會如同奶奶輩的「翠花」一般的普遍,有可能到時候遍地是「翠花」。
  • 起名日記之:帶軒字好聽的寶寶起名
    關於起名,最好完全閱讀悟諭道長所寫《起名日記》後,再做定奪,切不可隨意找人起名。悟諭起名,名值千金,好名字受益一生,祝您有個旺運好名!諸位緣主大家好,我是悟諭道長。道長昨天為大家分享了 起名日記之:帶菲字好聽的寶寶起名 在看過這篇日記後,諸位父母緣主如果關於寶寶起名還有任何的疑問,一定要諮詢道長,道長會給緣主們耐心的解答。
  • 老師叫一個名字站起來3個娃,場面尷尬,花名冊像一部偶像劇
    比如梓涵、紫涵、梓軒、紫萱、紫軒、昊然、皓然等等,非常多,幾乎每個幼兒園裡,甚至於每個班級裡,都有叫這樣名字的孩子,有的班級甚至出現幾個或更多,惹得老師都不敢叫孩子的名字,一叫就尷尬。老師自嘲著說:萬萬沒想到第一天上課提問就難倒了老師,隨便點了個名字,竟然一次站起來三個娃,場面太尷尬了。仔細斟酌這個點名冊會發現,除了老師所說的三個梓涵,還有梓新、宇軒、熠軒,鈺涵、梓睿、梓萱等等。
  • 給新生兒起名太「瑪麗蘇」是好是壞
    街談    一年過去,又有許多新生兒誕生。身邊的準父母朋友一定會在微信群、朋友圈發信息:求幫我兒子/女兒想個名字。那麼,2017年的新生兒中叫什麼名字的最多呢?近日,蘇州一家科技公司發布《2017新生兒名字大數據年度榜單》,統計表明,在500萬新生兒名字中,最受歡迎的字依次為「軒、涵、梓」。
  • 梓睿梓軒梓晴芷晴……佛山最新爆款名字公布!
    梓睿梓軒梓晴芷晴……佛山最新爆款名字公布!澎湃號·政務 在佛山街頭,喊一聲「梓晴」,或「梓睿「,你猜有多少靚仔靚女回頭
  • 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發布:去年新生兒取名「梓涵」的最多
    去年新生兒取名「梓涵」的最多 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全國王姓、李姓人員均超1億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梓涵」「一諾」「浩宇」「欣怡」「浩然」……你有沒有覺得這些名字格外眼熟?
  • 熱點9.23-周晅昪、李馛瑀...80%的老師不想點你名
    新學期伊始,教師劉雅寧發現「梓」、「涵」、「軒」在學生名字中的重複率極高,班裡起碼有十幾個學生的名字裡含有這些字。叫一聲「zi xuan」,樓道裡好幾個不同身高不同模樣的孩子齊刷刷同時回頭。從2016年第一份「中國姓名大數據」公布開始,「梓」「軒」就強勢領跑新生兒姓名榜,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紅」用字;兩年後的榜單上,「梓」居然蟬聯了三屆冠軍。
  • 梓字取名的寓意是什麼?2020最新含梓字起名男孩女孩名字推薦
    杞梓之林:出自唐·李庾《西都賦》:「殷廟羞瑚璉之器,楚材慚杞梓之林」,讀音qǐ zǐ zhī lín,意思是比喻眾多的人材。三、梓字取名寓意好的名字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用「梓」字來個孩子起名還是比較好的,但由於使用的人較多,所以最好能搭配的創意些,讓名字更有個性特點。
  • 梓睿、梓晴、梓軒:爆款名字背後,是個性和想像力的爆冷
    仔細查看這份取名榜單,可以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梓、晴、軒、思四個字,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火爆名字,都是這幾個字的不同排列組合而已。這讓人不由得想起幾十年前。那時候很多孩子都叫「建軍」「建國」「國慶」。在大街上喊一聲「建國」,可能有一群人應聲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