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醫生介紹: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換牙前為「乳牙」,換牙後為「恆牙」。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對於媽媽來說,寶寶每一個成長的「小足跡」都值得被珍藏起來,換牙當然也不例外,有的寶寶4個月就開始長牙了,但有的寶寶已經10個多月但還沒有長牙。
寶寶究竟多大的時候長「第一顆牙」呢?如果你發現寶寶突然多了這5個小怪癖,那很可能是他們正在長牙的信號。
「人類幼崽」什麼時候長牙?
最近網上流行起一個話題叫「人類的幼崽到底有多可愛」,芊芊一下子想起了兒子剛長出來的那兩顆「孤零零」的小牙。
芊芊給兒子拍了照片並發到了朋友圈裡,朋友們紛紛給芊芊點了贊。有一個朋友評論:「你家寶寶怎麼這麼快就長牙了,我家的都快10個月了還沒出牙,我可急死了。」
看到評論後,芊芊馬上回復了朋友:「正常寶寶都是6個月左右長牙的,你家寶寶可能是出牙比較慢,別著急。」
為什麼有的寶寶出牙晚?
牙科醫生介紹:一般來說寶寶在4-6個月就會出牙了,但由於牙齒太小通常在8個月後才被明顯看到。
每個寶寶的情況都不同,長牙自然也會有早有晚,只要不晚於13個月,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寶寶出牙晚可能是一下幾個原因。
☆ 父母長牙晚
研究發現:牙齒發育和遺傳有很大關聯,如果有一方父母小時候長牙較晚,那麼孩子牙齒生長時間可能也會偏晚。
☆ 寶寶缺維生素D
一些家長覺得孩子長牙晚就是缺鈣,鈣的確對牙齒生長很重要,但寶寶1歲前都是喝奶的,所以通常來說他們並不會缺鈣。
相比鈣質,缺少維生素D才是影響寶寶牙齒生長的主要原因,建議寶媽們平時多給寶寶在輔食中,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D 的食物。
寶寶正常出牙順序
正常來說:寶寶會在4-6個月之間出第一顆牙,但也有的寶寶出牙較慢可能會延遲到1歲左右。
下圖為寶寶長牙順序表,家長可以作為參考。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有的寶寶就是會先長側牙再長中牙,只要出牙時間在正常範圍以內,家長就不必太過擔心。
這5個小怪癖,是寶寶在說:我長牙了!
長牙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一些「小怪癖」,家長要學會判斷。
1)小嘴變「瀑布」
根據相關統計:超過半數以上的寶寶都會在「萌牙」期間流口水。
寶寶長牙會刺激三叉神經導致唾液增加,而這時的寶寶自主吞咽能力並不強,所以嘴會變成「瀑布」,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所有牙換完以後,大概2-3歲左右。
2)經常哭鬧
寶寶出牙期間牙齦會發癢,這對於寶寶來說並不好使,所以他們會用哭鬧來發洩自己的難受,部分寶寶還會在長牙期間出現低熱。
3)吃奶時會「咬」媽媽
上面已經說到了,寶寶長牙期間牙齒會發癢,這時除了哭鬧以外,他們還會用「咬東西」的方法來減緩牙齦的不適,這就有可能讓寶寶誤傷到媽媽。
當寶寶向媽媽露出小牙齒的時候,寶媽們可以捏住寶寶的鼻子的方法讓寶寶松嘴。
4)頻繁夜醒
寶寶長牙後,可能會因為不適而出現「厭奶」的症狀,但是在晚上寶寶又會頻繁夜醒吵著要吃奶。
5)牙齦紅腫
部分寶寶在長牙的時候還會出現牙齦紅腫,這個時候寶媽可以給寶寶多吃清淡的食物,注意吃完飯後及時清理口腔。
擴展閱讀:寶寶「長牙期」如何護理?
☆ 牙齦護理
如果寶寶牙齦出現紅腫或表現的非常難受時,家長可以準備一些乾淨的醫用紗布,放進冰箱冷藏20分鐘,然後用紗布幫寶寶進行牙齦按摩。
一些咬膠玩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可以購買一些磨牙棒、牙膠等。
☆ 口水護理
長牙期的寶寶還會經常流口水,家長一定要做好寶寶的口周護理,寶寶的唾液偏酸性,對皮膚的傷害非常大。
家長可以常備幾條口水巾,隨時給寶寶擦口水,此外清洗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用溫水或熱毛巾輕拭寶寶的嘴周。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多大長牙的?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