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家具用料之考究、設計之精美、內涵之豐富,一邊可以流連在家具長廊,另一邊也可以沉浸在一桌一椅的場景之中。30餘件精品家具,件件別出心裁,值得學習。
丨黃花梨邊座雕鸂鶒木染牙山水樓閣寶座屏風丨
屏風黃花梨木製,又嵌以鸂鶒木、染牙及玉石雕鏤之山水人物等。獨座式的式樣,邊框雕回紋打窪起線。屏心為天青色釉地,鑲嵌雕鸂鶒木、染牙及玉雕山石樹木、樓閣亭橋、雲水、人物等。屏框底部以回紋站牙相抵,下有須彌座。屏座浮雕勾蓮紋,兩端十字形雲紋足。屏風仔細觀賞,方可知其用工精細。屏風的畫面上山林蓊鬱,飛泉流澗顯得畫面感十足,雲霧飄渺間掩映著一座座富麗堂皇的殿宇樓榭。山道上、樓臺中、行人緩步,別有江湖的韻味。
丨鹿角椅丨
滿族特質的禮制家具,康熙親獵鹿製成,椅背刻有隸書乾隆御製詩,清代皇帝從努爾哈赤到乾隆,自己獵射的鹿做成紀念家具,標榜帝王的騎技武功。此椅為圈椅式,椅背用一隻鹿的全形製成,角根連於鹿的頭蓋骨上。角上的枝叉恰巧代替圈椅的鵝脖和鐮柄棍。後背用兩隻鹿角作支架,當中鑲板。
座面是用黃花梨木製作而成的,前沿和兩側微向內凹,側沿以牛角包邊,當中鑲一道象牙條作為界線。座面兩側及後部嵌骨雕勾雲紋坐牙,與鹿角圈背連接。座面用兩隻鹿的回支角製成,角叉對稱向裡恰巧形成託角棖,角根部分向外又形成外翻馬蹄,兩頭小鹿之角製成四足。展覽中雖擺在旁側犄角位置,卻難以忘懷它那鹿角的自然形態,椅子的造型巧妙地相結合,清代宮廷匠師大膽創新的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才能,讓人折服。
丨檀嵌黃楊木雕雲龍寶座屏風丨
屏風是紫檀木質的材質,顯示出八字三屏式的樣子。光素邊框,凸雕夔鳳紋三聯毗廬帽和站牙,勾蓮蕉葉紋八字式須彌座襯底。屏心是用紫檀雕雲紋地設計,嵌上黃楊木雕龍戲珠紋,雙勾萬字方格錦紋邊。屏心用黃楊木雕龍紋,與紫檀木所雕雲紋地形成色差,使雲龍表現得更加生動,其位置用於寶座之後。
丨乾隆皇帝的琴室丨
翻馬蹄足琴案低調而華貴,後置山水屏風,令視覺上更為開闊;左置海棠幾並放太湖石清供,右置一高架宮燈,整體視覺上高低錯落有致。推崇漢文化的乾隆帝有自己的專屬琴室,在鹹福宮的專門收藏了很多古琴,後面小繡墩沒有靠背,彈琴的人一般不坐在椅子上,都是這樣的墩子上。
丨清代宮廷書房場景丨
書桌:通體紫檀木製作完成,是皇家家具的主要材質,紋路細碎,包鑲亮彰顯了家具的質感,有劉羅鍋的題字在上,腿足是原材落地,頗為大氣。
嵌螺鈿書閣:是明式風格的,沒有過多的裝飾,四層結構,三面全敞,第二層下面有紀年款大清康熙年制,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從選、繪、雕、磨、漆, 考量其木料的材質、料性及形成,構思好的設計描繪;定樣、鑽孔、鋸孔、鑿坯、細刻、銼刮、推刮;最後的磨光上漆,黑漆、螺鈿鑲嵌各式花紋錦紋圖案共60多個,表現靈活自在,惟妙惟肖。
紫檀嵌青花釉裡紅扶手椅:《陶冶圖》揀選青花料中說道:「用青之法,畫於生坯,罩以釉水,入窯燒出,聚城者翠,若不罩釉,其色乃黑,窯火稍過,則所畫青花多散漫」。從坯胎經繪畫到罩釉再到入窯燒制,每—環節都有風險,任一環節出現紕漏,作品將前功盡棄。現場的家具,在坯體上構圖,每個面都考慮了,應有一定的「份量」,做到既不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又每一面都大有看頭。在家具上鑲嵌瓷片的做法也標誌著清代景德鎮陶瓷的工藝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紫檀螺鈿硯屏上為佛手等清供,與身後螺鈿掛畫相映成趣,珊瑚、瑪瑙、琥珀、螺鈿、象牙鑲嵌十分雍容。山水田園間綠葉山川,遠景陂陀,不同色澤的鈿殼將畫面的設色效果加以渲染,獨具一格的藝術情趣讓人嘆服。軟鈿薄弱卻光滑可賞。汝瓷玉琮形花瓶色澤清雅,並插時令桂花,令書房更添自然之趣。
丨魚缸插屏丨
用硬度與強度適中的鸂鶒木加以雕刻,鸂鶒木紋理通達清晰,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雕磨髹漆,非常巧妙。琺瑯鑲嵌的紫檀嵌琺瑯玉石樓閣人物圖插屏。屏心為玻璃地,用鸂鶒木雕樹木、山石,並嵌琺瑯雕廊榭、亭臺及持有壽桃的玉石老者。庭院中小石假山,翠色蒙茸的黴苔加以點綴,十分美觀。金魚蔭蔽,可供賞玩。
丨黃花梨包鑲四面屏頂箱立櫃丨
有頂櫃和立櫃、有百寶嵌、嵌螺鈿、嵌彩石,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櫃以雜木為骨架,用黃花梨木三麵包鑲。櫃分為上下兩節,並各裝四門,正中可開,兩側可卸,門上裝銅合頁與銅鎖鼻。櫃面用各色葉臘石、螺鈿等嵌出各種人物、異獸、山石、花木,上層為歷史故事畫,中間為《蕃人進寶圖》,為什麼叫番人呢?深目高鼻,是一帶一路上的國家的人形象,是明晚期清早期的人物形象,中亞西亞北非人四海來朝八方貢物,這個圖案使清代乾隆以前用的,乾隆以後漸漸消失,後多用洋人進寶圖了,金髮碧眼的西歐人,輔以天文儀器兵器圖案,晚晴末年國運衰退,八國聯軍險些奪取。最下面為《嬰戲圖》,邊框飾螭龍紋,方足銅包腳。
周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典型的頂箱立櫃,是底櫃與頂櫃兩部分組成的。一般成對擺設,又可以叫四件櫃。櫃面所嵌飾件高於面板,具有立體感。於黃花梨材上作鑲嵌裝飾,在家具工藝中較為少見。這件家具也曾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中中露面。
丨紫檀嵌琺瑯翹頭案丨
嵌琺瑯是一種非常複雜工藝,利用氧化銅的裝飾的,琺瑯真正的燒造是從明代以後開始的,清代以後琺瑯開始用在家具上刻,清代乾隆時期是最多的,並且鑲嵌在紫檀家具上的很多,這件琺瑯翹頭案,兩端像飛鳥展翅一樣,直腿方材,腿足上等都鑲嵌琺瑯回紋,造型簡潔,樸素瘦勁,無刻意裝飾,桌腿與牙條拐角處以軟彎過渡,線條流暢,於硬朗中見柔和,是雕工製作非常成熟典型的器物,西洋廣式琺瑯片鑲嵌在家具上,用材考究,做工精細,顯得冰冷高俊。
丨據乾隆的《清人畫弘曆是一是二圖軸》復原場景丨
畫面上,乾隆皇帝身著漢人服飾,正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犄角旮旯裝飾飽滿,乾隆皇帝在畫上御題:「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可,何慮何思」。
復原場景中羅漢床後面放山水畫屏風,圖案採用起地浮雕、透雕等手法表現,椅背部、牙子部、腿足部、端頭部、結子部、板面部的圖案象徵著吉祥、平安、富貴、財運。紫檀描金彩漆葵花式轉桌,邊上不是純圓的,是做成葵花式的,帶有抽屜。
長春書屋偶筆「古代帝王將書法的韻味加上詩文的意境,為清代中期宮廷家具增添了情趣,追摹古風,怡情畫墨,醉飲詩書,整套家具的陳設體現出較為高雅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