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由西安飛往廣州的HU7857航班上,一名一歲多的幼兒因吞食葡萄乾導致異物堵塞,呼吸困難,飛機上的乘務員用海姆立克法進行急救,最終讓孩子吐出異物脫離危險,飛機提前半小時到達廣州。
11月3日下午,海南航空HU7857航班從西安飛往廣州。張華英像往常一樣站在客艙迎客,這是她飛行的第六年了。她向登機旅客微笑問候,溫馨地提示旅客座位信息,幫助旅客放置行李。這天乘機的旅客老老小小不少,張華英細心地幫助著年長旅客同時顧及著小旅客有沒有什麼特殊需求。迎客結束,一切準備就緒,飛機平穩起飛前往廣州。
飛機平飛後,客艙的餐飲服務有序進行。突然,張華英發現35排前後區域旅客一片混亂,旅客神色緊張地看著35排的情況。職業敏感讓張華英立即趕到35排,她看到一位懷抱一歲多嬰幼兒的旅客情緒失控地對著她喊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開始抽筋了。此時,懷中那名幼兒身體正在抽搐、面色蒼白。
已經累計飛行4700小時的張華英第一次遇到這個狀況。一向沉著冷靜的她沒有慌亂,馬上接過孩子,詢問孩子的情況,並按響了頭頂上方的呼喚鈴尋求機組其他乘務員的協助。根據詢問,張華英得知這是個僅有一歲兩個月的孩子,沒有其他病史,在剛吃完葡萄乾後突發不適。結合孩子無法出聲、無法咳嗽、無法呼吸的症狀表現,張華英馬上判斷應該是被異物卡住導致的窒息,需要進行海姆立克法急救。
與此同時,乘務長上一凡通過機上廣播尋找醫護人員,另一名乘務員馬上到達張華英身邊協助安撫家長情緒,機長餘致山迅速聯繫塔臺申請直飛儘快落地。在得知旅客中不巧沒有專業醫護人員後,張華英深吸一口氣,腦海裡迅速複習了一遍乘務員醫療培訓必講科目-海姆立克急救法,沉著冷靜地抱起小旅客採取頭低腳高位,用一隻手背部拍打催吐、一隻手擠壓胃部空氣的方法緊急施救。由於孩子年齡小意識不清,無法直接溝通,張華英在小孩背部持續拍打並沒有幫助他將異物吐出來。
小朋友的呼吸愈發急促,情況危急!張華英沒有放棄,繼續施救,她將自己手指伸進小朋友口中,打開口腔,實施催吐。小朋友下意識用牙齒緊咬住張華英手指,忍著疼痛她依然持續施救。在張華英的不懈堅持下,小朋友「哇」一下吐出剛吃的奶和葡萄乾,全場所有人鬆了一口氣。脫離生命危險後,其他乘務員快速協同家長為小朋友清理乾淨,並持續對小朋友進行悉心照料。
▲救治後,乘務組持續對小旅客悉心照料。
飛機最終提前半個小時抵達廣州,開艙門後機場救護醫生第一時間登機,為小旅客做了全面檢查,並告知家長孩子已無礙,可正常下機。
▲落地後,機場救護醫生登機檢查。
聽到這個好消息,孩子家長和機上旅客都鬆了一口氣。看著旅客離開的身影,張華英也如釋重負,這時才感到剛才被小旅客牙齒碰傷的手指隱隱作痛。簡單處理後,她馬上回到崗位,平復好心情繼續下一段航程工作。海南航空乘務員張華英與旅客一家道別
▲海南航空乘務員張華英與旅客一家道別。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華英說到,「當時小旅客家人情緒失控地告訴我孩子在抽搐,我當時下意識反應就是孩子吃東西卡住了。詢問了家長以前有沒有這種情況,然後聽到客艙沒有醫護人員,我也沒來得及想,迅速接過孩子按照我們每年復訓的急救知識進行施救。當時孩子已經沒有意識,就一個軟趴趴的小身體在我的懷裡。我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救活他!這是一個生命,牽扯著背後家庭多少人,無論如何都要把孩子救過來。」
▆小科普
攜帶嬰幼兒童乘機時,需注意使用餐食過程中,避免將堅果等不易溶的食品讓兒童或嬰幼兒食用,由於嬰幼兒食道較窄,易導致兒童、嬰幼兒旅客氣道、食道被食物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如乘機過程中發生異物阻塞氣管,觀察患者無法發聲、顏面青紫、呼吸困難、肢體抽搐等伴行的症狀表現,判斷為窒息需立即進行海姆立克法急救。針對無法有效配合的嬰幼兒採取頭低腳高體位背部拍擊,急救者位於患兒身後,掌根用勁叩擊其背部中間(4-6次)。針對可有效配合的兒童及成人採取腹部衝擊,急救者站於患者背後並從背後抱住患者的肚臍上兩橫指處,一隻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患者肚臍上兩橫指處,另一隻手成掌包住拳頭上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衝擊(4-6次),反覆進行直到阻塞物吐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羅林鳳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妍 通訊員 羅林鳳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