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疫苗還有多遠?陳薇的謹慎與牛津的忐忑

2020-12-25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綜合

研發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根本解決方案。目前,全球有100多個COVID-19候選疫苗正在研發當中。

(圖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疫情數據圖)

現有公開報導中,中國陳薇院士團隊與牛津大學研發團隊暫時處於領先位置。但無論是誰,尚都無法給出一個安全疫苗準確「出生時間」。

其中中國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耐受且能引發免疫應答;而此前新冠疫苗項目被報導「失敗」的牛津大學發布公告稱,「臨床研究很順利」,正在招募志願者進行下一階段的人體試驗。

陳薇團隊疫苗試驗:需謹慎解讀

5月22日,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中國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和江蘇省疾控中心朱鳳才教授團隊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

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研究結果顯示,首個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SARS-CoV-2)安全,耐受性良好,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

該試驗在武漢招募了108名18-60歲的健康成年人進行試驗。研究人員在志願者接種疫苗後定期採集其血液並進行檢測,以確定該疫苗是否激活了人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兩方面的免疫應答。理想的疫苗應同時產生抗體和T細胞應答來防禦SARS-CoV-2。

該疫苗使用的是一種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腺病毒,易感染人類細胞,但不致病)將編碼SARS-CoV-2刺突(S)蛋白的遺傳物質傳遞給細胞。隨後,這些細胞產生S蛋白,併到達淋巴結,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識別S蛋白並擊退冠狀病毒。

結果顯示,在接種疫苗後的兩周內,所有劑量組都產生了一定水平的針對SARS-CoV-2S-RBD蛋白的抗體免疫應答,但不一定能夠對抗該病毒;一些受試者能夠檢測到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

28天後,大多數受試者的結合抗體出現了4倍增長;所有劑量組產生中和抗體的受試者比例也有所增加。

此外,該疫苗還在大部分受試者中誘導產生了快速的T細胞應答,高劑量組和中劑量組的這種應答更強,並在接種疫苗後第14天達到峰值。

論文稱,最終結果將在第六個月進行評估,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驗證該疫苗所誘導的免疫應答是否能有效保護人們免受SARS-CoV-2的感染。

(圖說:3月16日,陳薇院士團隊的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圖/央視新聞)

陳薇院士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試驗表明,單次接種複製缺陷型人腺病毒5型載體(Ad5-nCov)新冠疫苗在14天內就能誘導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應答,這使其成為具有潛力的可以進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選疫苗。」

但陳薇也表示,應謹慎解釋這些結果,「研發COVID-19疫苗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誘導免疫應答的能力並不一定表明該疫苗能完全保護人類免受SARS-CoV-2的感染。這些結果為新冠疫苗研發提供了積極前景,但距離該疫苗上市,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研究人員也指出,高水平的Ad5(普通感冒病毒載體)預存免疫力會同時削弱該疫苗的抗體和T細胞應答。在這項研究中,44%-56%的受試者存在高水平的Ad5預存免疫力,這些受試者的所產生的抗體和T細胞應答相對較低。

「我們的研究發現,預先存在的Ad5免疫可以減慢對SARS-CoV-2的快速免疫反應,並降低反應的峰值水平。此外,高度存在的Ad5免疫也可能會對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的持續性產生負面影響。」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朱鳳才教授表示。

研究人員還指出,該試驗的主要局限性在於其樣本量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以及缺乏隨機對照組,這限制了對疫苗產生更罕見不良反應的能力或為其產生抗炎藥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該試驗疫苗之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牛津大學:疫苗試驗沒失敗,很順利!

牛津大學的新冠疫苗項目自啟動以來備受矚目。早在4月中旬,該疫苗尚未開始臨床試驗的時候,研究團隊就已列出時間表稱,將在9月之前生產至少100萬劑疫苗。

本周早些時候,有報導稱牛津大學該疫苗的恆河猴試驗顯示,接種疫苗的猴子鼻腔中新冠病毒的數量與未接種疫苗的猴子相同,表明接種疫苗的猴子仍被病毒感染並傳染他人,意味著疫苗試驗「失敗」。

但牛津大學新冠疫苗項目負責人、免疫學教授安德魯·波拉德在接受英媒採訪時,為該項目做出辯護,由於接種了疫苗的猴子沒有出現任何肺部損傷,該疫苗可以預防猴子感染肺炎。

(圖說:安德魯·波拉德教授。圖/PA)

波拉德認為,這個結果為開展疫苗人體試驗提供了足夠的基礎。

牛津大學22日在學校官網上發表聲明稱,該校新冠疫苗試驗團隊正在招募10260名志願者進行疫苗下一階段的人體試驗。

波拉德教授在聲明中表示:「臨床研究進行得很順利。」

聲明寫道,新冠疫苗最初的試驗於4月展開,並進行了超過1000次免疫接種。第二階段的研究將擴大接受疫苗接種的人群年齡範圍,包括少數老年人(56-69歲和70歲以上)和兒童(5-12歲之間),以評估疫苗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產生的免疫反應,受試者將照常生活,以觀察疫苗是否能預防自然暴露後的感染。

(圖: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ChAdOx1nCoV-19。圖/Handout)

第三階段則將評估疫苗對更大範圍的成年群體產生的保護效果。所有參加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成年受試者將被隨機分配接受一劑或兩劑牛津大學項目組研發的ChAdOx1nCoV-19疫苗或許可疫苗(MenACWY),後者將被用作「對照」進行比較。

MenACWY疫苗是針對A,C,W和Y型腦膜炎球菌的許可疫苗,自2015年以來已在英國作為常規疫苗接種給青少年,可預防腦膜炎和敗血症等常見病。該疫苗也是高危國家的旅行疫苗。MenACWY疫苗在本研究中用作「主動控制」疫苗,以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參與者對ChAdOx1nCoV-19的反應。

但波拉德也向BBC坦言:「想知道究竟何時才能證明疫苗有效,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需要證明這段時間暴露在病毒中的人,有足夠的人屬於對照組,以評估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能保護他們。秋天可能可以取得結果,但很難預測。」

近期英國商務部長阿洛克·夏爾馬(AlokSharma)透露,如果疫苗被證明有效,英國計劃購買多達3000萬劑。

另據路透社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下,美國衛生部已同意出資12億美元(約合85.38億元人民幣),支持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的新冠疫苗試驗項目,以確保美國獲得首批潛在疫苗。

報導指出,來自美國的資金將使牛津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在美國進行,屆時將有3萬人參與臨床試驗。美國已向阿斯利康預定了3億劑疫苗。

疫苗幾時能出?萬裡長徵第一步

對於新冠疫苗9月能否研發成功,歐盟藥品管理局方面認為,疫苗不太可能在9月份準備就緒,至少要半年後也就是2021年初,可能會看到樂觀的一面。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蔡宇伽教授對看看新聞表示,從疫苗的研發進度講。Ⅰ期注重安全性;Ⅱ期會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II期則非常關鍵,需要非常大量受試者,由於現階段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的發病率已經很低,很難開展Ⅲ期臨床研究,結果將很難評估。

蔡宇伽認為,新冠疫情依然有很多不確定性,疫苗研發對全球抗疫有重要作用,全球值得共享研發進展與遇到的問題。

(圖說:牛津大學疫苗試驗中,志願者接受疫苗注射。圖/AP)

疫苗的產能也至關重要。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李一諾22日撰文寫道,全球範圍內達到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需要全民接種疫苗,這意味著數十億劑疫苗的產能。

「由於建設新的疫苗廠房往往需要投入數億美元並耗時數月,如果要在12至18個月內大規模生產新冠疫苗,針對疫苗廠房的投資建設和改造需要從現在開始。」李一諾說。

「目前哪種技術將試驗成功還不明確,而不同疫苗技術對廠房的要求不同。滅活疫苗市面上很常見,但由於生產所需的生物安全3級標準廠房等挑戰,目前全球範圍內研發滅活疫苗的公司並不多。生產mRNA疫苗依靠製備核酸分子,特點是可以快速並大規模生產,但由於技術較新,還沒有相應的生產設施、技術人員和質控工藝,且需要超低溫冷鏈運輸,難以滿足全球需求。」

李一諾認為,在技術前景不確定、各技術路線的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最穩妥的方式或許是提前為多個技術路線布局產能,不然,各國將面對疫苗成功研發但花費數月等待生產的尷尬。

相關焦點

  • 我們離打上新冠疫苗還有多遠
    或許,首先我們應該看看疫苗研發背後的邏輯。疫苗的基本原理,是把由病原微生物改造成的「假敵人」打進人體內,激發人的免疫系統進行「演習」。這樣,在遇見「真敵人」的時候,人體就能將其順利消滅。由於病毒不確定性更高,各種生物學特性也更微妙,因此操作比細菌要難很多。經過漫長的探索,科學家們總結了若干把病毒處理成「假敵人」、用於造病毒疫苗的套路,稱之為「研發路線」。
  • 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陳薇院士:應謹慎解釋!
    陳薇表示, 「但是,應謹慎解釋這些結果,開發COVD-19疫苗所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並且觸發這些免疫反應的能力並不一定表明該疫苗將保護人類免受COVID-19的侵害, 這一結果顯示了開發COVID-19疫苗的希望,但距離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效的疫苗被視為控制COVID-19大流行的長期解決方案。
  • 陳薇院士回應疫苗發熱率高問題 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
    關於腺病毒重組疫苗副作用與安全性的問題,陳薇院士披露,當我們5月22日發表第一份報告時,受到很大的壓力,說疫苗副作用大,發熱率很高等等。發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是國內外發熱標準不一致所致。目前在國外三十八度以上才算發熱,但國內三十七度三就算發熱,如果以國外三十八度為標準的話,我們目標發熱率只有百分之四點八,還有疲乏頭痛肌肉痛噁心等,都比其他已發表數據的疫苗低。
  • 新冠疫苗迎三大利好!兩公司暴漲150億,陳薇團隊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在早期人體試驗中產生劇烈免疫反應據CNBC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周一發表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最新數據顯示,該校開發的一種潛在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一項大型的早期人體試驗中產生了劇烈的免疫反應。
  • 牛津大學專家稱疫苗研發成功率為50%,因為倫敦每日新增確診太少
    【文/觀察者網 鞠峰】被英國政府寄予厚望的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稱疫苗有50%概率研發不出來。專家稱,原因是倫敦的新增確診日益減少。牛津大學教授表示「不只是我們有這個問題,中國也有疫苗也進入3期試驗,但是中國已經沒有病毒了,他們怎麼辦?」然而,中國的疫苗研發團隊已積極籌備海外的疫苗臨床試驗。
  • 距離接種疫苗還有多遠...
    距離接種疫苗還有多遠?元旦寒假可以出去玩嗎?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直到疫苗出來以後,病毒的隨機變異才有意義。」張文宏也透露,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沒有引發更高的致死性和傳播力,這是世衛組織認可的。對此,張文宏也給出了時間點:「今年底到明年初,全球包括中國老百姓在內,都會迎來新冠疫苗上市高峰期。」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臨試報告: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陳薇:「對結果應...
    距離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圖/圖蟲創意。北京時間2020年5月22日晚9時45分,《柳葉刀》雜誌刊發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病毒(腺病毒載體Ad5-nCoV)疫苗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結果,這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報告。
  • 牛津否認疫苗失敗,英國官宣強制隔離令!頭號軍師遇到大麻煩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文,看看過去24小時,英國疫情方面的最新進展。一. 牛津否認疫苗失敗,中英疫苗都有新進展先看英國這邊。根據牛津大學今天發布的官方聲明,牛津大學疫苗團隊今天正式啟動二期、三期人體試驗。美國已向阿斯利康預定了3億劑疫苗。報導指出,來自美國的資金將使牛津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在美國進行,屆時將有3萬人參與臨床試驗。接下來再詳細講講牛津疫苗的一二三期人體試驗細節。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7 月 20 日,《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試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7 月 20 日,《柳葉刀》發表了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臨床實驗中期結果:近千名被試能夠產生免疫反應,但也有 60% 的被試者存在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應等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可以自行緩解。該疫苗名為 AZD1222,是世衛組織公布的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 23 種潛在新冠疫苗之一。
  • ...陳薇院士在天津市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就人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
    【陳薇院士回應疫苗發熱率高】7月28日,陳薇院士在天津市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就人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的研製過程,面臨的問題作了一個內部報告,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並回復了公眾對於疫苗副作用高的質疑。
  • 鍾南山明確病毒潛伏期,陳薇預測疫苗誕生日;開學日他們說了算?
    陳薇預測病毒疫苗研製日期經研究此次病毒喜冷怕熱,許多人都希望氣溫上升,到春暖花開時病毒就自然消退了,但現在還處在2月中旬,離春暖花開更有時日,開學豈能等到那時候?因此人們把希望轉向疫苗的研製,紛紛探問什麼時候能夠研製出抑制病毒的疫苗或者特效藥。
  • 小米隨身電蚊香 隨身驅蚊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小米隨身電蚊香,隨時驅蚊距離我們還有多遠?小米電蚊香在今日上午在小米會議室直播間進行了發布,雖然這款電蚊香準確來說是一款家居產品,使用傳統的驅蚊片在戶外,移動中驅蚊效果自然不會好,但這也是對於隨身驅蚊設備的一種進展!   【科技訊】7月13日消息:小米隨身電蚊香,隨時驅蚊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 中國新冠疫苗研發首戰告捷!108個受試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再次領跑...
    陳薇表示,「但是,應謹慎解釋這些結果,開發COVD-19疫苗所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並且觸發這些免疫反應的能力並不一定表明該疫苗將保護人類免受COVID-19的侵害, 這一結果顯示了開發COVID-19疫苗的希望,但距離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陳薇: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5月揭盲
    今年的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2020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直播活動」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透露,目前,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5月揭盲。
  • 陳薇院士疫苗三期試驗未啟,中國這款疫苗有望12月緊急上市?
    如果優先將市場定位為海關、航空、旅行服務、醫療服務等行業高風險人群,只要有一款疫苗獲得成功,中國的疫苗供應就不會有問題。對於長時間沒有出現疫情的當地人, 以及50歲以下的年輕人,新冠感染後的症狀相對較輕,都可以謹慎一些,沒有接種疫苗的迫切需求。
  • Nature:全球臨床實驗正在進行,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9年9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針對HIV病毒株的實驗性疫苗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後期臨床試驗,該疫苗的目標比迄今為止開發的任何其他疫苗都要多。這種"Mosaico"疫苗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HIV病毒株的遺傳物質,與其他在人體上測試的疫苗相比,它似乎也具有最持久的效果。
  • 陳薇:「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同樣身為母親,陳薇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來,她完全理解這名產婦的心情。他們立即開展相關研究,從醫院紅區到院外隔離點、再到家中,全程跟蹤檢測了淚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等,用實驗數據告訴她如何安全哺乳。「前段時間去武漢,得知這對母女現在都很健康,頓時覺得心裡滿滿的幸福感。」陳薇說。陳薇團隊長期專注重大傳染病疫苗研發,成功研製過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等,具有成熟的技術平臺。
  • 清華大學距離我們有多遠?
    一個普通人與清華大學的距離有多遠?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腦海裡想像清華門以及清華出身的名人,探尋一下清華的前世今生,只是一閃念的距離。記得2003年暑假,跨越幾千公裡帶著孩子們去清華大學遊覽參觀,也夾著一點「讓孩子們去這教育的聖地沾點清華的靈氣」的雜念。我們進了清華的大門,詢問看似普通卻是天之驕子的清華學生,應該如何遊走清華。
  • 重慶郵電大學,距離雙一流高校的目標還有多遠?
    那麼,重慶郵電大學距離雙一流還有多遠呢?重慶郵電大學創立於1950年,是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郵電高校之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一所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坐落在南山之上,目前僅一個校區,佔地面積近4000畝。在校學生2.5萬餘人,教職工1900餘人。
  • 收到領導和朋友給她發的祝福,陳薇回復了8個字
    9月1日晚,專題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現場,陳薇分享了關於新冠疫苗誕生的故事和知識,以及她與團隊在抗疫前線與病毒作戰的經歷。陳薇說,2月26日第一批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收到領導和朋友們給她發的祝福,陳薇當時回復了8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