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任建新
如果把城市交通比作身體經脈的話,那麼隨著歲月的侵蝕,總有些脈絡會打結、阻塞。在深圳市福田區,交通綜治「百日行動」就是一把手術刀!在區領導的帶隊診斷下,在街道、交通、交警、城管等各部門的協同作戰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施精準化治理。用工匠精神祛除福田區各個角落的交通「痼疾」,成效初顯,亮點紛呈,進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調研華強北交通情況。
華強北:微創治交通,精細化管理
華強北商業街被稱為「中國電子一條街」,商業繁華,人車密集,電單車和貨車的交通亂象也比較明顯。在這一背景下,福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下決心破解華強北交通難題。在「百日行動」具體工作措施中,前3項「電單車違法整治」「行人違法整治」「機動車違停整治」均適用於華強北。此前,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支隊長徐煒等領導及市區政協委員都曾帶隊前往華強北調研交通現狀,研討解決方案,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華強北面積僅2.79平方公裡,大幅度新建停車位不太現實。因此,自「百日行動」以來,華強北採用「微創手術」,用精細化手段治理交通亂象,致力打造交通「微循環」,從細節入手,由小及大,最終達到整體改善交通的目的。
貨車方面,按照平臺「就近派單」的原則,不少麵包車停在華強北不走,為狹窄的道路增添了負擔。為此,華強北一方面協調轄區40多個市場,每家至少拿出2個車位專供貨車臨停;另一方面,與區交通局、交警部門聯合,將轄區宜停車位改造成貨車臨停車位,貨運車輛即停即走,禁止長期停放。同時,街道組建一支30多人的交通勸導力量,專門針對違停、賴停的車輛進行驅趕疏導。
非機動車方面,由於華強北多是商戶、上班族,電單車和共享單車呈明顯的潮汐現象:白天車多放不下,晚上就是「空窗期」。對此,華強北一方面在合適路段增劃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另一方面協調物業停車場,把一部分機動車車位改造成非機動車車位,緩解路邊的非機動車停放壓力。同時,推進「一鋪一號一車」工作,從源頭上減少電動車存量。
此外,針對電單車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亂象,街道和交警部門依託深南大道、華強北「嚴管區」,組成了交通整治的生力軍,在深南大道和華強北步行街、重點路口值守,交警負責執法,交通協管員負責文明勸導,讓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將步行街設置為電單車禁行禁停路段,結合專人勸導,效果明顯。據統計,華強北日均參與交通整治的多達200人次,為全區規模之最。
沙頭:錯峰共享預約,解決停車難題
「停車難」是城市病,怎麼解決?每個城市、城區都有自己的妙招。福田沙頭街道以城中村為主,共有上沙、下沙、沙嘴、沙尾、新洲等5個城中村,路窄車位少是這裡的現狀。同時,受歷史規劃限制,可供新建停車場的土地匱乏。因此,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改善停車難題?沙頭街道經過多方調研,成功推出了「錯峰、共享、預約」的智慧停車模式。
在福田交警大隊、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沙頭街道辦的捆綁作業下,藉助特建發集團的「深圳共享停車平臺」,沙頭推出了錯峰共享停車。
「以寫字樓為例,晚上上班族的車開走了,停車場空了,能不能給附近的居民錯峰停車?這樣既解決了停車難題,又給寫字樓創收,實現了多贏。」沙頭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許洪鐸介紹說。
「寫字樓的停車費動輒60元一晚,太貴了!」針對居民的顧慮,沙頭主動作為,以僅在「夜間停放」為突破點,將錯峰停車的月卡從常見的800元降低至250元-450元,通過「深圳停車」一鍵申請,既實惠又便捷。如今,通過前期摸查,沙頭已確定了轄區76家可供錯峰共享的停車場,目前正在協調推進中。
此外,沙頭街道轄區工業園區多,有金地、天安、泰然、皇冠、安華、沙尾文化創意園等6個。大部分屬於辦公寫字樓宇,晚間也可提供一定數量的停車位併入錯峰共享停車平臺,緩解居民停車難問題。
截至目前,沙頭街道已通過錯峰、共享停車解決車位480個,通過新建立體停車場新增車位470個,再加上路邊新增的臨時停車位,共計解決車位1100個。「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預約停車解決臨時停車問題,通過共享停車解決長時間停車問題。」許洪鐸表示。
香蜜湖:讓隱患「最快被發現,最快被解決」
交通設施如同零件,用得久了就容易老化,造成交通隱患。如何讓隱患第一時間被發現、被清除?在香蜜湖街道,藉助智慧福田系統,獨創的「街道-交通局」聯繫機制,大大縮短了溝通成本和周期,讓交通隱患「最快被發現,最快被解決」!
以一處防護欄被車輛撞壞為例。按照傳統的模式,等市民反映或職能部門發現,再到維修,至少要一個月。如今,在福田交通綜治的背景下,依託香蜜湖街道辦交通安全員及網格員的日常巡查,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再通過智慧福田系統,直接將隱患協同報送區交通運輸局,短短兩天時間就辦好了,效率大為提升。
此外,明德實驗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一直讓家長和附近居民頭疼不已。為此,區交安委辦主任肖敏成主持召開現場協調會,協同區交通運輸局、交警大隊、香蜜湖街道辦、熙園小區業主、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等單位共同走訪調研,最終確定了合理的整治方案:把學校周邊的香庭二街由原來的雙向雙車道改為部分時段單行道,一條車道改造成臨時停車位,讓接送孩子的車輛「即停即走」,效果明顯,科學合理地解決了擁堵問題。
園嶺:進學校進企業,從源頭嚴格把關
△福田交警、園嶺街道聯合開展交通整治行動。
交通整治要從源頭管理。在外賣、快遞等民生行業,以企業為抓手,督促其落實主體責任;在學校,以孩子為抓手,讓「小手拉大手」,共建良好的出行習慣——這是福田「百日行動」的要求,也是園嶺街道做法的亮點。
園嶺街道的「年齡」較老,學校比較集中,中小學達20多個;培訓機構也比較多,行車、停車都較為困難,尤其到了上學、放學期間,擁堵現象嚴重。
為破解這一難題,早在2017年,位於百花片區的深圳實驗小學就成立了全市首支「家校警」交通安全護航隊,由家長義工、學校、交警共同為孩子上學、放學護航。如今,在「百日行動」的背景下,這一舉措得到了進一步升級:護航隊的成員新加入了社區人員,隊伍更為龐大、堅實。在百花學校片區,學生上學、放學的高峰期設置潮汐車道,用30分鐘~45分鐘的時間封閉校園周邊街區,保證學生集中上學、放學時段的安全。此外,街道、交警、學校等單位共同研討,在不同的年級試點錯峰放學,進一步緩解了接娃「停車難」問題。
在配送行業方面,八卦嶺的計程車、外賣、快遞、物流企業集中,車多混行。針對這一現狀,園嶺從企業入手,摸底排查,定期進企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新入職員工必須經過崗前培訓,每次培訓都要籤名,以保證普及到個人。截至目前,學校、企業交通安全普及率達100%,電單車頭盔佩戴率大幅提高。
梅林:加強文明倡導,促進交通安全
文明來源於習慣,良好的交通出行習慣能有效保障交通安全。在梅林,倡導出行文明、隱患排查等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嚴格執法」比肩。
11月27日,福田區副區長朱偉華來到梅林,與街道黨工委書記邵建平、辦事處主任劉慕軍一起,調研優化凱豐路人行道和機動車道。調研工作非常細緻,從一個指示牌的擺放、設施井的位置,到人行道臺階不連貫、隔離牆設置不合理等隱患,都一一提出整改方案並督促落地,真正讓行人和車輛「走得安全、開得放心」。
文明出行方面。藉助30人的交通協管員,在轄區梅林梅麗、梅林中康、梅華中康、梅華梅村、福田農批市場、家樂福等重點路口及學校開展行人、非機動車交通勸導工作。12月4日,組織梅林中學開展學生交通義工常態化路口服務,為交通勸導工作帶來「生力軍」。
據統計,「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在派出所、交警等各部門聯動下,梅林累計發放宣傳資料8.5萬餘份,受眾20.3萬人次。與此同時,梅林共出動3300餘人次用於交通整治,頭盔佩戴率提升至70%,二者在全區均排名前列。
細微之處見真章——道路順了,群眾心裡的路也就通了。以「百日行動」為抓手,福田區堅持發揮「智慧」力量,秉承「工匠」精神,聯動社會各界,打造精細化和科學化的城區交通管理體系,最終福利民生,這正是福田交通綜合整治的初心。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