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梅縣區公安分局通報,2020年9月17日21時許,該局110報警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該區程江鎮溝湖路葉屋路段有人持刀傷人,在接到報警後,該局刑偵大隊及轄區派出所迅速出警,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劉某雄(男,38歲)。傷者劉某林(男,67歲,系劉某雄的父親)因傷勢過重,經120到場搶救無效死亡。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死者妻子和鄰居羅先生介紹,兒子父親劉某林有高血壓,平時喜歡罵人,事發當日晚上父親劉某林衝涼出來後,就因兒子三四十歲了還沒結婚罵起了兒子,也正因為此事,兒子心中積怨已久,於是與父親發生爭吵,此時妻子勸說丈夫劉某林快下去,但是劉某林執意要正在氣頭上的兒子繼續爭吵。
此時的劉某雄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拿起菜刀便追著父親砍,母親當時不知所措,同時也擔心夫妻兩人同時下去會逼得兒子自殺,於是不敢上前阻止,丈夫劉某林在被砍是也不肯躲閃,過程中妻子也曾大聲呼救,但卻無人敢出來施以援手。
兒子劉某雄在行兇過程中,其親屬也是一邊哭泣一邊勸阻,奈何劉某雄此時已經失去理智,仍未停手,最後致使父親倒地不起,經120現場搶救無效死亡。
當今社會,晚婚晚育已經是常見的現象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日益充裕,許多人都選擇推遲結婚時間,一來是結婚太早,婚後面臨的生子、撫育等壓力過大,對於剛剛步入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一代來說沒有過多的物質條件來支持,再加上最近爆出的各種因天價彩禮而鬧出的各種奇聞,同樣給想要結婚的單身男女們更多現實和心理壓力,這以上的種種都成為現在結婚年齡的逐步推遲因素之一。
那麼在本案中的父親是否應該理性思考,給兒子更多一些時間,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34;,如果父親能夠理解兒子,是否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不可否認的是,父親罵孩子是不對的,父子之間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案件中,劉某雄氣不打一處來,持刀砍傷父親的舉動實在令人震驚和唏噓,養育了自己幾十年的父親,僅僅因為罵了自己孩子一下就成為兒子發洩憤怒的犧牲品。
由此次案件聯想到2015年發生在北京大學的吳謝宇弒母案,當時的吳謝宇可謂是天之驕子,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其優秀的人,竟將自己的母親在教職工宿舍殘忍殺害並分屍。綜合兩個案件來看,案發的原因都是因為親子間積怨已久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和化解最終釀成了悲劇。
在中國傳統社會,親子之間就因為父母、兒女的身份在人們心中隱形的作用,導致父母與孩子雙方可能缺乏溝通,習慣了言聽計從的孩子和說一不二的父母之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隱形的牆。有的孩子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會逐漸解開心結與父母溝通,但是有的卻不盡相同,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家庭存在著很久的親子矛盾無法化解。
透過這些案件,我們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在家庭教育、家人相處上應更多嘗試著跨越父母關系所不應該有的束縛,多一些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是不是類似的事件就會少一點,再少一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