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政軍
來源 | 商界洞察
孩子是國家的花朵,更是未來,堅決不能讓資本壟斷這個行業!
一、重磅政策,一石激起千層浪
昨天(11月15日)夜晚,全國人民正在進入夢鄉的時候,國家忽然一道政策,讓資本市場陷入恐慌,讓老百姓拍手稱快,大呼過癮。
它就是下面這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
一道政策為什麼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迅速解讀重點!
第一,這份政策與我們老百姓息息相關,它規定從此以後禁止幼兒園上市。
在《意見》第二十四條中,幼兒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
同時,上市公司不得投資營利性幼兒園,更不得收購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在此之前,政策規定民辦幼兒園可以登記成為營利性或者非營利性機構。
因此,我們看到大部分民辦園過度追逐利潤,忽視對小孩子的教育,忽視小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屢屢出現虐待小孩子的極端事件。
從此以後,任何一家幼兒園都不能再和資本打交道搞曖昧,想都不要想了。
因為這份《意見》還規定,民辦園必須建立財務、會計制度,收取的費用主要用於幼兒保教活動、改善辦園條件和保障教職工待遇,每年向教育局提交財務報告。
第二,民辦幼兒園不能VIE架構控制非盈利。
也就是說,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即為VIE架構)、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
那麼已違規的怎麼辦?
別急,國家將進行清理整治,直到資本市場徹底離開幼兒教育。
第三,這份《意見》終於給出了幼兒教育的本質:堅守基本公共服務職能的底線。
這意味著全國舉辦幼兒園,就是為了緩解普通百姓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雖然允許社會資本民辦幼兒園,但是不能過度逐利,更不能違背辦園的本質屬性。
你想要辦園賺錢?對不起,不允許!
你只有在解決百姓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後,才有盈利的資格。
國家不僅辣手規範民辦園,同時也鞭策自己與時俱進。
這份《意見》還規定,在2020年前,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要達到所有幼兒園的80%,其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要達到50%。
這意味著,公辦幼兒園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方向。在未來,地方政府和國家財政將不惜一切代價,增加對幼兒教育的資金人力投入。
二、資本市場哀聲一片
受這道國家教育新政的影響,昨天晚上中概教育股應聲全線暴跌。
在美國上市的紅黃藍盤中狂瀉近60%,兩度出發熔斷,市值蒸發約2.5億美元(約17億人民幣)。
碧桂園旗下學前教育股博實樂盤初也大跌29%,蒸發4.5億美元,樸新教育跌13%,瑞思學科跌6%,跌得資本方哀嚎不止。
到今天白天,A股和港股受影響的已不僅僅只有幼兒教育板塊,整個教育板塊都承受巨大壓力。
目前,A股和港股教育板塊市值累加約7200億元。這些一心逐利的資本,將經受一輪良心的拷問:是否要讓自己的獲利建立在對孩子的摧殘身上。
正如長生疫苗的每一股,都推動著它將黑手伸向孩子們的健康。
毫無疑問,這次教育新政將大概率影響教育行業資本的投資情緒,政策預期的不確定將讓這些資本再也無法安穩入睡。也許一覺醒來,就已血本無歸。
三、驅逐資本,還孩子淨土
近年來,全國幼兒教育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資本推動著多家相關公司遠赴美國上市。
此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幼兒園業務。比如威創股份旗下的幼教品牌共管理和服務接近5200家幼兒園,秀強股份直接運營管理的早教中心及幼兒園近100所。
就連一家群興玩具企業,都出資2000萬元建立基金,用於收購40-50家直營幼兒園。
然而,隨著民辦幼兒園快速擴張,整個學前教育行業不斷暴露出矛盾和問題,甚至經常發生幼兒安全問題,比如虐童、食物變質。
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就是民辦園過度逐利,降低支出,脫離了辦園的本質。
我們自己都能看到,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非常滯後,吸收了很多走投無路才選擇這個職業的幼師。
2017年11月23日,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曝出虐童事件,多名幼兒家長反映老師對學生扎針、餵藥片,且身上有針眼。
面對家長和公眾的聲討,紅黃藍教育集團宣布進行整改,暫停加盟業務的擴張。
可恨的是,在資本挾持,在逐利的推動下,2018年6月,紅黃藍又悄悄地重啟了加盟業務。
2018年上半年,紅黃藍的加盟幼兒園增加了6座,加盟親子園增加了83座,目前已經超過1000家。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正如馬克思所說:
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也正是由於資本的可怕和強大,國家這道幼兒園新政才更振奮人心!
來了,就聊聊。評論區等你!
版權問題、投稿、爆料、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