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警告:給不滿1歲寶寶吃這個相當於餵藥!家長別犯糊塗

2020-12-19 十月呵護

寶寶的飯要不要放鹽?

這個問題聽起來不大,但放在家裡,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會引發一場婆媳大戰。

孩子奶奶:不吃鹽怎麼有力氣?!一點味道都沒有怎麼吃?

孩子媽媽說:寶寶不到1歲不能吃鹽,腎臟負擔大!

每頓飯都雞飛狗跳,老人苦口婆心地心疼娃,媽媽盡力捍衛娃健康,老公躲起來不發言……到底誰才是對的呢?誰是誰非,我們不斷家務事,只說說這寶寶能不能吃鹽,相信明理的家長都是為了寶寶好,以寶寶的健康為第一準則的。

1.寶寶能不能吃鹽?

這要看寶寶是否需要額外攝取「鈉」營養素,限鹽,其實是在限「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成人每天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g,鈉適宜攝入量是每天1500mg,1~4歲是每天700mg,6個月至1歲寶寶是每天350mg,也就相當於不到1g的鹽(1g鹽≈400mg鈉)。

想想,1g的鹽能有多大點?都不到一指甲蓋兒。其實,1歲以內的寶寶,從母乳、配方奶、以及天然食物中獲取的鈉就已經足夠了,額外給寶寶吃鹽,反而會給寶寶帶來負擔。

2.寶寶鹽(鈉)攝入過量有哪些危害?

首先,會影響寶寶吃飯。不懂醫的人也知道,鹽吃得多,鈉攝入過多,就會覺得渴。而寶寶的胃就那麼大一點兒,喝太多的水佔肚子,對吃奶吃飯都會受到影響。

鹽進入體內後,要經過腎臟進行代謝。長期吃鹽過多的人,會使自己的腎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增加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有人可能要說,那都是大人得的病……其實不然,已經有明確研究表明,在寶寶食物中過早添加食鹽,會大大提升寶寶未來患高血壓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WTO)早就建議成人和兒童減少鈉攝入量。鹽吃多了,對大人,對寶寶,都是沒有好處的,除了讓人感覺吃東西更香以外,幾乎是百害無一利的。

3.不加鹽,怎麼讓寶寶吃到有味道的食物呢?

先要聲明一點,不要以大人的口味來判斷。成年人覺得「剛剛好」的食物,對寶寶來說往往已經是太鹹的了。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天然食材本身就帶有味道。想讓寶寶嘗點鹹味兒,適當可以搭配一些「天然鹹」的海產品,如海魚、海帶、紫菜、蝦皮、海苔等,但是,也不能吃太多,要搭配好主食、蔬菜。

特別提醒:除了控制食鹽,還要警惕藏在食品、調味品中的「隱形鹽」!!!減少味精、醬油和甜醬、豆瓣醬等調味品的用量,儘量少吃、或者不吃醃製品、熟肉製品和方便快餐,還要少吃像薯條、蜜餞、果脯、肉乾等零食。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沒有必要太迷戀鹽。1歲以內不要加鹽,過了1歲以後,少量開始添加就好,沒必要刻意去多加鹽。

感覺有用的話,動動手指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警告:給不滿1歲的寶寶吃這個相當於餵藥!家長別犯糊塗
    周末去閨蜜家,聽到閨蜜抱怨:薇薇還不到一歲,婆婆非得把她的輔食裡加點鹽,說什麼「吃鹽長得快」,現在可好,孩子上吐下瀉,經常生病,醫生檢查說鹽吃多了,脾胃和腎臟壓力大,才會導致孩子體質差,三天兩頭的生病。
  • 兒科醫生警告:不到1歲的寶寶吃這個相當於吃藥,家長不要再犯了
    小麗的寶寶現在7個月了,很多寶寶過了6個月都要添加輔食,這樣才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而小麗因為跟婆婆一起生活,所以在怎麼給孩子添加輔食上產生了分歧,主要原因是因為小麗說一歲以內寶寶是不可以吃鹽的
  • 兒科醫生警告:給不滿1歲寶寶吃這種東西=餵藥,家長不要犯糊塗
    寶寶六個月以後就可以添加輔食,可以吃一些簡單的飯,很多媽媽都會糾結一個問:這個時候的寶寶需要添加鹽嗎?老年人會主張放鹽,在他們眼裡「鹽」是好東西,吃了鹽才有力氣。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觀點,1歲前的寶寶不需要單獨攝入鹽,奶粉和母乳能夠滿足寶寶需要的營養成分,攝入鹽,不僅對寶寶的身體沒有好處,反而有害處。1、1歲前寶寶不能吃鹽成人每天攝入的鹽量最好不要超過6g,我們知道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人體內的鈉離子主要來自鹽,但是不宜過多。
  • 兒科醫生警告:娃未滿1歲就餵這個相當於餵藥!當家長的別犯糊塗
    前幾天,小王出差,就讓婆婆在家裡看著寶寶,一回到家,婆婆就很開心地跟小王說:「你走這幾天,寶寶可愛吃飯了,每頓飯吃的很多。」小王尋思著,婆婆是不是做的輔食符合了寶寶的口味,就趕緊跟著學起來,這一學才知道,婆婆在孩子的輔食裡面加了鹽,小王大怒跟婆婆吵了起來: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吃鹽呢?
  • 兒科醫生:給孩子餵藥時父母最常犯的這6種錯誤,最好馬上改過來
    一、給孩子餵藥時父母最常犯的6種錯誤1.捏住鼻子強行餵藥經常聽到身邊的媽媽說:「我怎麼說寶寶都不肯把嘴巴張開,我只好捏住鼻子灌藥。」其實這個方法是錯誤的,也最要命!家長捏住寶寶鼻子強行餵藥的時候,寶寶各種哭鬧掙扎,這樣藥物就很容易嗆入呼吸道,有可能會引起窒息。而且這種粗暴的餵藥方式,也會使孩子越來越抗拒吃藥。
  • 兒科醫生:給1歲以內寶寶這樣吃輔食,就等於餵藥!
    上周帶孩子去醫院做正常體檢,在醫院中遇到一對寶媽寶爸帶著孩子在醫生診室門口大吵,引來了眾人圍觀,小編路過也聽到了一些。和很多家長發生爭執的原因一樣,這對父母也是因為孩子吃飯的問題爭執不休。
  • 醫生提醒:寶寶身體有這4個信號,不是積食而是缺鋅,家長別糊塗
    育兒群裡有位寶媽諮詢:寶寶馬上滿3歲了,之前一直胃口很好,這段時間突然不愛吃飯了,卻特別愛啃指甲、啃身邊能抓到的一切東西,比如紙張、土塊,這是怎麼回事?很多家長表示:寶寶不愛吃飯,這還不簡單嗎,準是寶寶積食了,快給寶寶養脾胃!
  • 春季感冒多發:給寶寶餵藥的12大致命錯誤,第1個你肯定犯過!
    1捏鼻子強行餵藥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採用捏鼻子的方式給孩子強行餵藥,殊不知,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發生這樣的危險,家長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使之背緊貼你的腹部,用力擠壓患兒腹部,同時使之彎腰,反覆幾次,以期排除氣道內異物。如果無效,要立即送醫院。支招:讓寶寶自然吃藥。
  • 這4種錯誤餵藥方法快丟掉,這樣餵藥寶寶愛了
    其次,就算有藥物進到血液循環了,不同藥物進入乳汁的劑量也不同,寶寶通過喝母乳攝入的藥物劑量就更無法得知了。而且寶媽自己沒有生病卻亂吃藥物,對自己的身體是會有一定的損傷的。寶寶生病雖然著急擔心,但建議家長還是帶寶寶去看兒科醫生,不要自己亂吃藥哦。
  • 寶寶不滿一歲,家長給娃吃這個相當於「餵毒」,很多家裡隨處可見
    導讀:寶寶不滿一歲,家長給娃吃這個相當於「餵毒」,很多家裡隨處可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不滿一歲,家長給娃吃這個相當於「餵毒」,很多家裡隨處可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寶寶越吃越瘦,兒科醫生:4種輔食不能碰,坑娃,家長別大意
    1歲寶寶越吃越瘦,兒科醫生:4種輔食不能碰,坑娃,家長別大意 1、米湯 過去喝不起奶粉、米粉,老一輩就用米湯餵寶寶
  • 兒科醫生建議:最好別給寶寶吃雞蛋羹,還在餵的家長,需要注意
    兒科醫生多次勸誡,家長仍在餵小雨的寶寶已經7個月了,按常理可以餵一些輔食了,尤其在看到雜誌上一些好看的寶寶輔食之後,小雨更是網購了很多做輔食的材料與模具,打算大顯身手,讓寶寶喜歡吃自己親手做的「愛心輔食」。
  • 寶寶多大可以吃鹽?聽聽兒科醫生的建議,太早太晚都不好
    穀雨老師也拿這個問題專門諮詢過專業的兒科醫生,醫生的建議是:寶寶1歲之後,就可以在他們吃的飯菜裡添加鹽了,1歲前,原則上是不需要添加鹽的,這主要是因為寶寶不滿1歲大的時候,他們吃的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裡面都是還有一定成分的鹽的,並且這些食物裡所含的鹽已經完全夠寶寶的身體發育需求了。也就是說1歲之前家長根本沒必要單獨再給寶寶吃的食物添加鹽。
  • 媽媽餵藥不當讓 1歲寶寶患上支氣管炎
    媽媽餵藥不當讓 1歲寶寶患上支氣管炎 時間: 2016-11-14 17:08  來源: 武漢晚報   編輯: 娜娜 氣溫反覆無常,寶寶有點咳,媽媽自行給他服用抗感冒藥,沒想到寶寶連續一周都大汗溼透襖子,還患上了支氣管炎。
  • 這樣給孩子餵藥大錯特錯,好多家長還在用!
    一個2歲的寶寶窒息15分鐘後被家長送到醫院,最終沒能搶救回來。而導致孩子窒息的原因竟然是孩子不肯吃藥,家長捏著鼻子強行將藥灌下。結果藥物不慎被孩子吸入氣管,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的確,餵寶寶吃藥一直是讓爸爸媽媽們大叫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家長沒辦法了,只能捏著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殊不知這種行為隱患重重,大錯特錯!
  • 給寶寶餵藥千萬別犯這8個致命錯誤
    給孩子餵藥要注意方法。1.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餵藥寶寶怕苦,特別是中藥難聞的氣味總是讓寶寶死活不張口。一些媽媽在軟泡硬磨沒辦法後,只好選擇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灌下去,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發生這樣的危險,家長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使之背緊貼你的腹部,用力擠壓患兒腹部,同時使之彎腰,反覆幾次,以期排除氣道內異物。
  • 給寶寶餵藥 千萬別犯這8個致命錯誤
    給孩子餵藥要注意方法。1.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餵藥寶寶怕苦,特別是中藥難聞的氣味總是讓寶寶死活不張口。一些媽媽在軟泡硬磨沒辦法後,只好選擇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灌下去,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發生這樣的危險,家長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使之背緊貼你的腹部,用力擠壓患兒腹部,同時使之彎腰,反覆幾次,以期排除氣道內異物。
  • 兒科醫生支招,讓餵藥不再連哄帶騙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藥,經常會說:「這藥一點都不苦,是甜的!你嘗嘗,你要是不吃媽媽就給你吃掉嘍!」寶寶出於對媽媽的信任可能會吃第一次,但是當他發覺吃到嘴裡的藥是苦的時候同樣會大哭大鬧,甚至會吐出來,下次再用這種方法,就不會再上當了。 在孩子吃藥時,多給一些鼓勵和讚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後就不害怕吃藥了!
  • 餵藥36計,專治寶寶的小抗拒
    其實,餵藥也是講究方法的,接下來育姐就教給大家:根據寶寶年齡選擇合適的餵藥方法不同年齡的寶寶,身體素質和能力也不同,因此大家要分年齡來調整餵藥方法:0-1歲寶寶還不滿一周歲的時候,吞咽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所以給寶寶餵藥時最好把他抱在懷裡並抬高頭部,固定好手和頭部後再用勺子或滴管將藥物放到寶寶口中
  • 兒科醫生:四種「無用功」輔食,只有家長認為好,對寶寶沒啥營養
    這些食物都是老生常談,一般的家長都會明智地繞過這個「雷區」,很少給寶寶餵養。不過,也有很多輔食是家長的「知識盲區」,自己認為對寶寶好營養多,但實際效果卻沒啥用。經過檢查後,兒科醫生初步判定蕊蕊的兒子是營養不良,醫生詳細了解孩子每天的輔食種類和食量之後,才知道是輔食做了「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