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別推出「70年 70位名醫」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名醫名家帶頭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今天推出第43期:《譚敏:滴滴答答的手心冒汗?手汗症該怎麼治》。
【視頻】譚敏教授:手汗症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手裡的汗就像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樣不停的往外冒,去到哪裡都得隨身帶著紙巾吸掉手中的汗,冰冷又溼漉漉的雙手讓你不敢和人隨意交談,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嚴重影響了日常的生活。
一切的無奈與煩惱都源於你患上了一種「尷尬」的疾病—手汗症,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能稱之為病症?手汗症又該如何治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中心譚敏教授為大家答疑。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中心譚敏教授
什麼情況下,才能稱之為手汗症?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人在遇到外環境溫度升高,或者是在大量運動的時候都會大量出汗,我們人體大約有300萬到500萬的汗腺,大多分布在頭面部、手、胸背部、腹部、大腿內側和足底部。
汗腺是由交感神經(自主神經)來控制的,一般健康的人,在運動或遇高溫時,都會增加汗腺的分泌。
這是為了讓上升的體溫下降的人體作出的生理調節。排汗量個人差異甚大,亦即在同樣的環境下,有人仍是乾乾的,但是卻有人汗流浹背。
既然因體質原因每個人出汗的程度都不一樣,那我們怎麼才能判斷他是一個雙手多汗症呢?
我們說排除了一些可以導致較多出汗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內分泌疾病,以及精神因素如精神抑壓或情緒激動等外,如果出汗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社交、生活和工作,我們就稱它為「雙手多汗症」。
什麼原因導致出汗過多?
人體的腦神經除了有支配身體活動功能以外,它還有另外一套神經系統,醫學上叫做自主神經系統,它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來組成,通常這兩對神經系統是相互制約、相對平衡的。
但因為某些原因,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一些在汗腺分布比較豐富的器官如頭面部、腋下、手掌、大腿內側和足部,出汗量過多,失去了平衡的調節。
手汗症想要治根,只能依靠手術治療
手汗症治療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是保守治療,一種是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皮膚科採取的外塗藥物,中醫中藥的治療,還有就是西醫針對腺體的分泌,服用抗膽鹼能藥物,例如像阿託品類藥物。
此外曾有一段時間比較熱門的還有打肉毒桿菌,其原理主要是可以通過阻斷膽鹼能運動神經肌肉接頭處的乙醯膽鹼酯酶受體,達到抑制汗腺的分泌。
但這些保守治療都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阿託品吃完後,會導致病人心率加快,口乾,喝大量的水導致汗又變多;注射肉毒桿菌不但昂貴,注射部位疼痛,且維持的療效一般只有2-3個月。
在臨床上有很多病人經歷過上述的治療沒有效果,最終無奈只有接受手術。實際上,目前最可靠治療手汗症的方法,就是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斷,在雙側的腋下附近各用2-3個幾毫米的穿刺孔就可以完成手術,起到立竿見影的長期效果。
手汗症手術後,有哪些副作用?
有的病人在術後短暫時間內會感覺到手比較幹,大多數人是由於習慣了長期過量的出汗,術後在心理上一時還沒有調節過來。
如果感到手比較幹,尤其是北方的病人,由於天氣寒冷乾燥,出現手皸裂的情況時,塗一點潤膚霜即可,不會對手掌皮膚造成太大影響。
還有一個是代償性出汗的問題,目前,術前沒有辦法預測這個病人是否會出現代償性出汗,也不知道這個病人代償性出汗的部位是在哪裡。
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術後出現代償性出汗病人的發生機率大約在50%-70%,主要集中在胸背部、腹部和大腿內側,大多的代償性出汗部位比較隱蔽,如腹背部、大腿內側。
程度輕的話基本上不會對生活有太大的影響,但對一些人,如演員、公眾人物等,如果代償部位在頭面部,就會略顯不便。
但代償性出汗也是有條件的,它不會無時無刻的出汗,只是在環境溫度較高或精神緊張時比常人略多一些而矣。
但我們要強調的是,雙手不但是一個寫字吃飯取物的功能性器官,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待人接物的社交器官,它關乎一個人一生的職業生涯,因此,即使術後出現代償,甚至代償部位是在頭面部,這個手術也是值得做的。
-----
-----
總統籌:彭福祥、林芳宇
統籌:謝鳳蘭、梁嘉韻
攝影:劉星亮、蔡新潔
攝像&剪輯:周俊樂、葉小寶
文字整理:王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