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
31所副部級高校被稱為我國級別最高的大學,也是辦學實力最強的大學。
根據校友會最新一期排名,冷絲發現,被人們戲稱為「網紅大學」浙江大學名次有所下降,與中國人民大學齊名,被排到了第五的位置,而復旦大學被排名第三位。另外,中國科學院大學不屬於副部級大學,未參與排名,副部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未參與排名。
國科大和復旦本次排名為什麼能超過其他名校?
校友會本次對31所副部級高校的排名給人感覺有點意外,也有點顯得「另類」。比如,除非評價基礎學科或者人文社科學科,中國人民大學的排名才會靠前,而本次排名中,人大與浙大同時被排為第四名。山東大學的排名一般很難進入前20名,這一次卻被排名為第19名,超過了中南大學。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有這樣的排名結果呢?
先來看看中國校友會的評價體系:
可以看出來吧,本次排名將「人才培養」這一大類的得分升高了很多,高達53.90%的比重,佔去了百分比的大半。而且,在這一大塊評價類別中,傑出校友和高層次師資力量又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傑出校友佔據19.25%的比重,傑出師資佔據13.09%的比重。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傑出師資當然超過浙江大學,比如,我國的絕大部分院士都分布在中國科學院和各個研究所。再如傑出校友,校友會的傑出校友包括政商、科學家等等,國科大培養的科學家數量當然也要高於浙江大學。而中國人民大學培養的政治家數量較多,在這方面,浙江大學也不佔優勢。
因此,冷絲認為,本次中國校友會的排名倒是回歸了大學的本質,即看重大學的本質——用傑出人才來培養傑出人才。
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專業組織,基本屬性在於學術性。為維護學術性,大學自誕生以來就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並逐步形成「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的價值傳統。如果不能維護這種價值傳統,現代大學制度就失去了存在根基和發展空間。
世界一流大學評價作為一種大學治理的外部幹預措施,不可避免地與大學「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的價值傳統形成矛盾和衝突,協調二者矛盾和衝突的關鍵在於世界一流大學評價應以維護學術自由為指導思想,這樣才能保障大學自治為實現目標。
不管如何評價一所大學,必須重視人才培養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目標。
冷絲認為,大學區別於其他學術研究機構,最重要的特徵是人才培養。
我們現在常掛在嘴邊的「立德樹人」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這才是現代大學的根本任務。大學質量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培養的人才素質,只有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稱為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20多年「985」「211」工程建設,我國一流大學的校園面積與教室、實驗室等辦學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國內一些高校的重點實驗室已經和國外一流大學的實驗室不相上下,在有些方面甚至比國外高校的實驗設備還要好,在某些方面可能還有差距。
冷絲今天還想說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國高校看起來硬體建設不錯,但是實際上距離「培養高端人才」的目標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
就拿我國一流大學在圖書館藏、體育館所、藝術館廊、學生自主活動場所等這些辦學條件來看,目前恐怕還無法與歐美國家一流大學相比,很多方面甚至還處於起步階段,有的還壓根就沒有。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圖書館藏還有博物館,除去最有名的劍橋的菲茲威廉姆博物館之外,劍橋各院系還有專門的10個博物館。在牛津大學,除去僅次於大英博物館的阿什莫林博物館之外,還有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牛津科學史博物館等。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植物園更是各種珍稀植物物種的聚集地,都供教學、研究與觀賞遊覽於一體,與整個劍橋大學城、牛津大學城融為一體。
這樣比較起來看,我國一流大學的圖書館藏、體育場館、藝術館廊等建設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與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有距離,還需要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
總之,無論是看硬體還是軟體,學術界倡導教育評價對教育本質的關注,就是要使世界一流大學評價回歸到教育的終極價值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