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心怡
定稿|菁媽
懷胎十月其實對於女性來說是一件非常「痛並快樂」著的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懷著孩子時,有一種對新生兒到來的期待和想像讓媽媽十分快樂,但是孕期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疼痛難以隱忍又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事情。
李念懷孕的時候正好遇上了自己牙齒開始「罷工」的時間段,才剛懷孕3個月,自己的一顆智齒就開始咯噔咯噔的吃啥啥都能夠刺激到覺得酸酸的不得勁。吃了青菜,肉啊都一窟窿的全塞在牙縫裡了。
放到平時的話她早就開始去拔掉,但是現在自己可是特殊時期,孕婦吃個飯都有講究,更何況去拔牙?
我們建議備孕時最好去牙科去做一次口腔的檢查和清潔,牙齒有問題的該拔的就拔,該治的就治,否則一旦懷孕,那些壞牙齒就很容易興風作浪。但是很多媽媽卻沒有這樣的意識,常常是懷孕後牙齒痛了才後悔。
懷孕早期不少媽媽會有孕吐的情況,吐出來的不但有食物還是酸水,這些酸酸的嘔吐物通過牙齒後會傷害到牙齒的保護層,不利於牙齒的健康。
而懷孕後因為激素的原因,我們的牙齒還會變得特別敏感,比如刷牙都會出血,容易得妊娠期牙齦炎。
懷孕時媽媽需要的營養多了,所以經常會少食多餐,而經常吃東西也會更容易讓食物殘渣黏在牙齒上,傷害媽媽的牙齒。
特別是之前牙齒就有小問題的,遇到了懷孕,那就更容易小問題變大問題,牙病爆發。
所以孕期遇到牙疼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不少孕媽覺得懷孕了如果牙齒痛那就只能忍了,真的是這樣嗎?
孕媽牙疼嚴重不敢吃藥,導致龍鳳胎都保不住!
懷孕時如果牙痛嚴重,甚至導致流產或者早產。之前菁媽有一個校友在醫院婦產科實習時就遇到一對龍鳳胎流產,就是因為媽媽的智齒發炎,而媽媽不敢用消炎藥(剛好那個媽媽在鄉下,衛生院的醫生不敢說用藥會不會影響,而媽媽就想著忍忍就可以)結果炎症擴散到頜面部多個間隙,媽媽也高燒不退,好好的一對龍鳳胎就這樣沒了。
所以懷孕並不是說不能看牙,不能治牙病,不能拔牙的。
懷孕的媽媽更加要對自己的身體要細心呵護,媽媽的身體是一個整體,媽媽有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到一些專業的口腔醫院,醫生會根據孕媽所在的孕期進行相關的治療。
一般來說孕早期也就是懷孕前三個月因為是胎兒易流產的時期,一般不會進行大的口腔問題處理,而孕晚期7個月之後是胎兒早產的高發期,牙齒有問題也是保守治療,比如用一些孕婦可以使用的抗生素類或者是其他止痛消炎的藥。
而在孕中期(4~6 個月)是處理牙齒問題的最佳時期,無論是進行潔牙、補牙,甚至是牙齦手術,拔牙都是可行且安全的。
當然如果孕婦所在的小地方的醫院沒有專門的牙科的話,可以到上一級醫院去看。畢竟牙痛起來對身體的影響,對胎兒的負面影響都是極大的。
第一步,找清楚牙疼的原因。
牙疼是有很多種原因引起的,如果孕婦孕期遇上牙疼了,可以去相關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比如:牙齒過敏。
如果是牙齒過敏的話,那麼其實根據醫囑做好清潔和用些防過敏的牙膏等就能夠很好的解決。
再比如:長了智齒。
智齒可謂是最折磨人的了,特別又是對於孕婦來說,長了智齒之後不僅影響胃口,那種時而隱約時而猛烈的疼痛真的讓人難忍。
如果是孕前期長了智齒的話,醫生會對此進行止疼之類的處理,意在於緩解疼痛。因為孕期的拔牙其實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最主要拔不拔其實還是要看孕婦的決定。
再比如:患上了急性的口腔炎症。
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難搞的口腔炎症,其實在平常來說這些炎症是比較好治癒的,但是對於孕婦來說,風險就會比較大些,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避開孕期去治療。
不僅如此,在孕期的時候,孕媽媽們的牙齒也會變得格外的脆弱,就好像經常刷牙會出血,就連咬個水果也會出血。建議也去專業的牙科去診療。
1:記得要補鈣
從小父母們就會告誡孩子,想要牙齒長得好,補鈣當然不可少。但是現在即使是自己當了媽媽,也會知道自己現在仍然需要補鈣來保護牙齒。
剛好,寶寶的成長發育也需要鈣物質的補充,孕媽媽們也需要鈣物質的幫助,這是一舉兩得的。
2:高纖維的食物不能少
想要保護好牙齒,就得讓牙齦組織得到一定的生理刺激,才能夠讓它們變得更加的強壯。所以可以在孕期中多吃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3: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想要預防口腔的疾病出現的話,那麼口腔的衛生肯定就是要十分注意的。在早晚都要注意對牙齒的清潔。然後還要注意使用的工具上面要選擇適合孕婦使用的軟毛牙刷。
吃完刺激性的東西記得勤漱口,多活動活動口齒。
還可以選擇用相應的功能牙膏去緩解牙齒帶來的疼痛或者不適感。有些關於這方面的牙膏其實是可以起到消炎止血,或者是殺菌的作用,還會有清爽的感覺讓孕媽媽會感到舒服一些。
如果牙齒的衛生問題比較輕的話,可以到醫院進行洗牙。洗牙是屬於比較保守的治療,通過清除口腔的牙結石或者是一些菌斑去保證口腔的衛生,緩解炎症的症狀。
其實,孕媽媽們在孕期一味的隱忍牙疼並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樣很可能會讓因此產生的牙齒相關疾病炎症給胎兒的健康帶來一定的風險影響,也會讓孕媽自身的牙齒症狀變得越來越嚴重。
在孕期的牙齒口腔問題並不是真的都無法治療,所以孕媽媽們可不要覺得忍一時就能夠「萬事大吉」。還是要先到相關的醫院去進行檢查和評估再作出相應的,適合自己又適合胎兒的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