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出獄的90後,無路可走

2021-02-25 溫血動物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標籤90後,也不定義90後,我們只是描述一個群體所經歷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無常,以及他們在人間百態面前所展現的,人類共通的渺小與無助。

今年八月,一篇標題為《現實版「小偷家族」》的新聞引發了熱議:

 

22歲的流浪漢馬昊和撿來的弟弟,在草堆中相依為命。馬昊為了「養家」和照顧弟弟,瘋狂砸、盜竊共三十餘輛車,最終落網,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

9歲的弟弟和他的家,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偷兄弟的境遇令人心酸,新聞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更為嚴峻:在中國,有2300萬留守兒童,得不到「家」的溫暖,而90後犯罪事件的數量也與日俱增。

 

早在2010年,中國社科院在法制藍皮書中就指出,90後犯罪率持續上升,規模不斷擴大,已超過青少年犯罪總量的1/4。

騰訊網2006年青少年犯罪論壇新聞版面

粗略地估算一下,十年過去了,當人們在感慨「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的時候,第一批坐牢的90後也差不多該出獄了。

 

對於他們而言,這不是一個好笑的結論。他們才是真正「被同齡人拋棄」的群體。出獄後,他們努力嘗試融入新生活,但大多時候,現實是不盡人意的。他們被勞動力市場叢林法則拋棄,被主流道德價值觀拋棄,成為了新一代的「城市棄民」。

 

我們在「出獄人員就業群」中採訪了兩名90後。他們的經歷讓人感到心酸,而我們卻只能感嘆:「也許這就是現實」。

2016年5月21日,吳凱出獄了。

 

他爸從省城連夜趕回來,騎的摩託車,跑了兩百公裡,一早就蹲在監獄門口等著。見到吳凱的第一句話是,「哦,夥食不錯嘛,長高了?」。

 

吳凱面無表情,他沒有理解父親的幽默,他也不理解,為什麼他在牢裡關了兩年,長了二十多斤,他爹在外頭的世界,好吃好喝,自由自在,怎麼還瘦成這個樣子了?

 

6月份,病懨懨的吳凱在家躺了一個月。家裡人給他買了部手機,他沉浸在了電子科技的海洋裡,打了一個月的手遊。

吳凱爸爸計劃送他去考B2(貨車)駕照,然後跟他大伯去跑長途,運豬。吳凱不願意,說他不想「寄人籬下」,跑了。

 

他記得很清,剛回來那會兒去大伯家做客,嬸嬸待客泡茶,其他客人端的都是家用的搪瓷杯,偏偏特意給他端了一個一次性的紙杯。

 

「嫌我從牢裡出來,怕不乾淨,得病,怕沾了晦氣唄,我們那邊人都信這個的」。

這件事讓他自尊心大受打擊,所以他從家裡逃了出去,一個人跑去廣州打工,想要靠自己「混出點名堂來」。

 

但現實不盡如意,吳凱跑了很多工廠,上網投了不少簡歷,但工資高的電子廠都不讓他進,不收有案底人員。

 

「他們要我開無罪證明,我肯定搞不到嘛,我上百度,問那個律師,為什麼有案底的人不能進廠打工啊?律師回我說,『請您保持好的心態,面對人生』,我他媽心態哪裡不好了?我在牢裡,一天踩2000條牛仔褲,我只想工作,掙錢,養活自己,但他們都不肯給我一個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凱還是在一家小內衣廠找到了工作。每天站在流水線上,給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胸罩上扣子,在這樣的工作環境,吳凱並沒有感到一個男人應有的幸福。

 

每天下了班,就躺在八平米的宿舍床上,舉著手機看修仙小說。

「無聊」是他對生活的標註,他說,「我以前覺得讀書好無聊的,沒想到打工更無聊」。

 

後來實在受不了車間主任的臉色,吳凱又跑了。

 

黑中介扣了他1400塊錢的工資,他很生氣,又理論不過對方,打也打不過,就偷了一箱子胸罩跑路了。本來計劃去天橋或者菜市場轉手賣掉,但因為膽小,害羞,不敢賣,放棄了,最後也不知道送給誰,就偷偷放在了垃圾桶邊上。

 

吳凱認為應該有人會需要它們。

在大東海捕魚的吳凱 

2017下半年,吳凱都處於空窗期,窩在網吧,一包煙一碗泡麵,十塊錢能混一天。後來找他爸借錢買回家的車票,他爸罵他「狗改不了吃屎」,「不如回牢裡呆著」,他把電話掛了,打消了回家的念頭。

 

吳凱覺得莫名其妙:「我又沒有殺人犯法?上網犯法嗎?媽的,活著也有錯啊?」

 

在吳凱的QQ空間,有他寫的日記。有一篇是這樣的:

 

「今天在小吃城,看見三個保安打一個要飯的,被打的是個高個子,我看他左眼球充血,被打得挺狠的。我說你都被打傷了,幹嘛不報警?高個兒說,不報警,明天中午我拿刀一個一個地捅,弄死他們!」

 

也許是對這樣壓抑、糟糕的生活感到厭倦,吳凱逃離了廣州,去了三亞,收破爛為生,還搞了一把液壓鉗,到廢墟的房子裡頭剪銅線和鋼筋,賣錢。他把錢存著,藏在「秘密基地」裡,作跑路費。

 

偶爾他也會去海邊捕魚,改善生活,25歲的他其實挺孩子氣的,比如他在日記裡記錄自己的日常:

 

「去大東海捕魚的地方,路過的工地,有幾隻狗很兇,上次差點咬我跑他們的辦公室裡去。靠,回頭搞個高能量雷射筆照它們!」

 

至此,出獄一年,吳凱終於成大神了。

無業、無產、無理想,這就是25歲的吳凱的生活狀態——我們也一樣,很多年輕人也時常遁入這種茫然的狀態中。

 

也許是經歷過牢獄生活,他不厭糟糠,對物質生活沒什麼要求:有手機,有WiFi,餓不死,就好。

而通過網絡,他能夠窺探到這個社會的面貌,「有錢人太有錢了,窮人又太窮了,我是沒希望了,因為窮跑出來打工,因為打工又變得很窮,那為什麼要打工呢?

吳凱的晚飯 

我是在「出獄人員就業群」中結識的吳凱。他說,今年不想再浪下去了,他計劃好了,準備去四川隱居。他聽說那裡農村有很多廢棄的空房,「原來住的農村人,都去城裡了,我要去那裡隱居,要自力更生,好好活著,不需要靠任何人」。

 

我問吳凱是否需要幫助,他拒絕了。他說他存了不少錢,暫時還用不著幫忙。後來聊著聊著,又聊到了之前坐牢的經歷,吳凱回憶說:

 

「出來(出獄)那天,我印象特別深,一到家就看到一幫人,在門口燒了一個火盆,裡面是炭啊,桃木啊之類的東西,讓我把衣服脫了,從火盆上跨過去,說是去晦氣,我當時就怒了,我身上有屎嗎?上去就把盆子踢了,那幫親戚一個個,拿眼睛瞪我,跟看神經病一樣,我爸衝上來踹我,罵我『沒出息的蠢種』。」

 

吳凱對此事感到困惑,又有點後悔:

 

「坐過牢,一輩子真的就這樣了,說是說改過自新,都是自己騙自己,誰又會真正把你當人看呢?我當時從火盆上跨過去就好了,說不定能靈?...那現在可能就...不至於這麼倒黴了吧?」


關於年輕時混社會的經歷,小黑不願意細講,他稱之為「江湖往事」,不提也罷。

只知道他是江西人,92年生的,從小爹媽在外務工,調皮搗蛋,20歲跟街頭混混聚眾鬥毆,差點鬧出人命,被抓進去,關了一年多。

 

2014年出來了,不想念職校,家裡面拿積蓄,給他買了輛夏利,到汽車站跑黑車。後來網約車席捲二線城市,小黑和他的同行們,就都跑去開滴滴了。

一個出獄的男人,最理想的工作應該就是開黑車了。而在當時,大部分的黑車司機,又都被市場趨勢裹挾,夾泥帶水,進入了網約車行業。

「一開始平臺為了推廣業務,順風車這一塊挺松的,不管你有沒有前科,都能開,還有專門的代辦公司,平臺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的。」

「後來人家企業做大做強了,就知道給自己洗白了,要規範了,說「不好意思,我們不允許有前科的人當司機」。說實話,如果要求我們去考個什麼證,證明自己是個好人,我立馬就去參加培訓,但是如果因為年輕時候不懂事,打過架,犯過錯,就剝奪了我們正常工作的機會,未免也太殘忍了,這叫職業歧視!」

但小黑的控訴無效。在滴滴整改後,90後小黑也被整改掉了。

他失業了,嚴格來說,不能稱之「失業」,因為他從來沒有過一份正兒八經,被人認可,受人尊敬的工作。

不是他不想好好做人,而是在這個勞動力過剩,打工仔更容易被欺負的年代,社會上給予出獄人員的空間實在少的可憐,為了生計,他們往往又流回了黑產。

小黑常在群裡和「獄友」們分享最新的就業信息,我整理了一下,作為一名當代無業,有犯罪前科的青年,你大概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1.去夜總會當保安,可以玩手機,很爽的;

2.出國派遣,或者學點鳥語,上豪華遊輪,月入兩萬,但容易被中介和培訓機構騙取1-3萬元的籤證費和學費;

3.(違法)搞網賭,做推廣,建色情群,用小視頻導流,然後在群裡推廣六合彩APP,最後你有可能會出現在戒賭吧;

4.(違法)上菲律賓搞博彩,做性感荷官,在線發牌,年薪十萬起,包吃住包生活用品包機票籤證;也可以在網上買外掛,註冊菠菜(博彩)平臺,開掛對衝套現,吃垮莊家,但莊家基本都會跑路;

5. 賣掉身份證,上三和做日結工,網吧續命,沒錢睡公園,把每天買兩塊錢的福利彩當成人生事業,美滋滋;

有沒有人知道,「東北大姐」是一種怎樣的職業?

在嘗試多次報名「X了麼」送餐員被拒之後,小黑覺得無路可走,消沉了很長時間。

群友挖苦他,「想送外賣的人多了,沒前科都不能保證一定能上呢,有前科的還好意思跟著搶?」。

小黑說,「我懂了,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有時候比人和狗還大。我這輩子就幹了那麼一件錯事,出來之後,我是合法公民,沒有偷奸耍滑,也不跟人勾心鬥角,只想重新做人,但總是處處碰壁,活得像一粒路邊的土似的。我想通了,這年頭,老實是傻逼的代名詞,只有坑蒙拐騙才能活下來!」

至此,我們都以為小黑真的「黑化」了。

結果小黑有一天突然又跑回來了。他說他經過半個月的研究,苦思冥想,想到了一個掙錢的方法,那就是去「搗毀傳銷組織」,靈感來源於自己做傳銷的表叔,覺得這幫人「肯定掙了不少黑心錢「。

而他的目標是專門搞死傳銷組織,這樣一來既可以撈錢,還可以懲惡揚善。

群裡不少人表示支持,並指出,要搞就搞南派傳銷,鬥文不鬥武,北派傳銷都是黑社會,刀槍棍棒什麼的,去了指不定吃癟,死的不明不白。

小黑執行力很強,馬上開始在群裡公布詳細的計劃,包括如何打入傳銷組織,混吃混喝,靠食量把對方拖垮,打持久戰.他還給自己的行動寫了一條口號:

 

「去掠奪吧,沒人能阻擋我們的貪婪,我們將高舉正義的旗幟,借著法律的名義,剝削那些商家、騙子,讓他們無助的顫慄。」

因為害怕他真的去鬧事兒,並且覺得此人「有點走火入魔」了,群主立即解散了該群。

因為沒有事先加上好友,我也沒能再聯繫上小黑,無法知道此事的後續進展。但我們希望小黑能夠看到這篇文章,我們必須負責任地提醒他:

就算是「黑吃黑」,也會涉嫌侵犯財產罪、招搖撞騙罪、詐騙罪等,輕則拘留,重則入獄。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希望你能夠繼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也希望我們,和這個社會能夠給小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一次就好。

最後,因為實在幫不上什麼忙,我們只能照例送出「真好」的祝福了,我們希望:小黑、吳凱,還有無數高牆裡,高牆外,因生活而感到困頓的,漂泊在這個航海時代的年輕人們,最終都能開雲見霧,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吧。

 更 多 原 創 

相關焦點

  • 「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90後家長提倡新型教育,很有趣
    拍攝的寶媽笑壞了,我也看得忍俊不禁,感慨現在的90後真了不得,難怪都說年輕家長們不一樣了,現在都流行「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新型教育方法,比起孩子鬧人撒潑,家長們已經開始「先哭為敬」了。雖然也有老一輩站出來表示反對,認為這種父不父子不子的教育模式就是在胡鬧,年輕家長應當反省。但作為養兒十幾年的過來人,我卻看到了這種新型教育的優點,很有趣。
  • 第一批90後已經爬上胡潤富豪榜了,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
    第一批90後已經爬上胡潤富豪榜了,第一批90後已經成為某市市長了,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是啊,看著這些數據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和他們是同齡人。在百度上有人問:2020年最令你震驚的數據是什麼?
  • 年輕人不再年輕,第一批90後迎來三十而立!
    90年的,你們今年30了!時光飛速流逝,眨眼,90後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年輕,今年的你們虛歲30。原先80後上有老下有小的老路,該輪到你們走了。不論情不情願,第一批90後都來到了人生最難熬的一段路。以前每到周末節假日,朋友們總是會約著聚一下,今年開始,相聚時間驟然變少。不是感情變淡,而是我們顧家了,不在外面消磨時光,不再浪費青春,大家都想著,有這時間不如在家陪陪父母,陪陪孩子。
  • 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後註冊會計師
    最近,大家都在朋友圈轉發「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脫髮了」、「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以及「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被00後氣死了」等等之類的非常「喪文化」的文章。然而,當大多數90後沉浸在喪文化中不遺餘力的相互調侃的時候,有一批90後已經開始年薪百萬了,他們雖然也脫髮,也胃疼,但更多時候是在職場中不停奔波,為了一個項目通宵熬夜,也為了考一本證書曾經睡過圖書館,他們就是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後註冊會計師。1、有目的的職業選擇,更容易接近成功。
  • 聽說,第一批90後開始「吃軟飯」了……
    最大的90後已經「奔三」了,在來自深圳的口腔醫生王長晟看來,「比起『禿頭』,90後更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吃軟飯』。」因為,我國約有70%的成年人有口腔問題,牙結石是主要成因,如不加以遏制,第一批90後可能很快就將對美食「有心無力」。
  • 2020年前一天想撤掉的熱搜:第一批90後,30歲了
    作為第一批90後,我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恐慌:今天,我30歲了這件事,一定會被拿出來討論。畢竟之前已經有過好幾波洗腦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後已經脫髮了,第一批90後已經油膩了,第一批90後,到底怎麼了?
  • 還有4天,第一批90後就30歲了,說說你感同身受的事
    看看日曆,還有4天,第一批90後就要30了,我不想聊錢的話題,我想和你們聊聊感情,生活。因為我也三十歲了,我深切地體會到時光帶給我們的一切。欲哭無淚4. 身邊一部分朋友對於創業的觀點非常犀利,但是恰恰這部分同學都沒能夠創業成功。5.
  • 第一批「20後」寶寶出生,看到90後網友的評論,忍不住笑出聲
    一轉眼就到了2020年,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第一批00後已經20歲,而第一批20後才剛剛出生。寶寶出生代表著生的希望和喜悅,更何況是第一批「20後」寶寶,他們的到來可謂意義非凡。1月1日凌晨0點,一位男寶寶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出生了,體重為6.78斤;凌晨0點1分,又一位元旦寶寶出生了,體重7斤3兩;0點7分,同為第一批「20後」的寶寶「糖果」誕生;0點20分,一個在媽媽肚子裡時特別調皮的寶寶出生了,爸爸媽媽起小名為「小皮皮」……在2020年1月1日出生的元旦寶寶、新年寶寶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第一批
  • 第一批20後寶寶出生!80後、90後網友的評論亮了
    第一批20後寶寶也呱呱墜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第一批20後的出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成為了社會的熱點話題。網友們貢獻了很多金句,各大媒體也樂於發掘和20後有關的有趣新聞。其實早在2019年的時候,網絡上就流傳著一個段子:「20後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20後看80後,就像80後看40後。」按照年齡差來看,80後、90後足可以算是20後們的「爸爸輩」、「媽媽輩」了。
  • 90後的成人禮:還原第一批網際網路原住民真實面貌
    還原第一批「網際網路原住民」的真實面貌  90後的「成人禮」  2018年年初,關於「第一批90後已經……」的話題再次引發了一輪網絡狂歡。在自媒體的描述裡,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頂」了,他們端起保溫杯,過上了「佛系」生活;最後一批90後已經成年了、上大學了、戀愛了。
  • 第一批90後幼師也已經轉行了?!
    他們都是剛畢業的第一批90後,他們也在用熱愛、真心努力做的更好!我相信這也是所有為理想付出的教育者共同的話,他們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幼教這條路,我們要勇敢的走下去,因為我們對孩子們的真愛!那麼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會轉行嗎?!
  • 戴安瀾的部下鄭庭笈,1959年被第一批特赦,晚年結局如何?
    1959年,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開始固定特赦戰犯,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就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在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當中,有一位戰犯名叫鄭庭笈,他曾是民族英雄戴安瀾的部下,戴安瀾犧牲後,正是由鄭庭笈指揮,200師殘部才能安全撤退回國。鄭庭笈畢業於家喻戶曉的黃埔學校,他一生立過兩次較為聞名的戰功,一次是在崑崙關戰役中。
  • 第一批90後馬上就要30歲了,三十而立越來越難?
    原標題:90後三十而立倒計時嶄新的2020年即將到來。這一年,第一批90後將陸續邁入30歲人生「關口」。所謂三十而立,在中國人心中,30歲是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然而,有一種聲音卻認為,三十而立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作為當代中國具有觀察樣本價值的一代人,90後們的三十而立與他們的祖輩、父輩相比,有哪些不同?
  • 那些年的聖誕節 第一批90後的聖誕回憶
    作為第一批90後,我們的聖誕回憶會隨著時間淡去,但是這些年的聖誕節總會在各方面留下印記,拍攝的圖片、分享在網絡上的文字、相互問候的簡訊電話,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年的聖誕節,我們是如何度過的吧。·那些年 我們這樣看世界    前一段時間,第一批90後的話題火遍網絡。
  • 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20歲的你,懷揣著一個個夢想,最好的年華有著無限的可能,23歲的你告別青澀,即將邁入社會的大潮,用一場畢   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
  • 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開始癌了……
    第一批90後已經頂著稀疏的頭髮 走上了社會的舞臺 然而,相比頭髮而言 更令人擔心的是他們的胃……
  • 第一批「20後」出生,「90後」邁入30歲,再不生孩子就「晚」了
    這次看到第一批「20後」寶寶出生的消息,朋友知道肯定逃不過長輩的催促,但內心卻有些動搖了。「90後」再不生孩子就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了第一批「20後」出生,讓很多「90後」有些坐不住了,因為2020年的到來,意味著「90後」即將邁入30歲,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主要就是在23~30歲之間。
  • 柳州第一批「20後」寶寶出生了!90後表示永不認輸
    據該院醫護人員介紹,寶寶0點出生後,等候在產房外的親屬很喜悅,他們非常歡迎這名「20後」元旦寶寶加入他們的大家庭。新年第一天,就被很多「20後」出生的消息刷屏了!寶寶豆豆,體重七斤三兩;00:07隨著一陣陣的啼哭聲第一批「20後」寶寶「糖果」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降生0:20,
  •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會生孩子了,網友:我們連結婚都不會了!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會生孩子了,網友:我們連結婚都不會了!今年第一批90後已經28歲了,曾經被詬病的叛逆的一代逐漸變得沉穩,他們是被寵大的一代,因為趕上了計劃生育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將這個孩子視為掌中寶。
  • 第一批90後碩博生的脫髮危機……
    她又喝了一杯酒笑著說,「我看你頭髮稀疏,眼神發呆,一看就是萬中無一的科研奇才。」話音剛落,全桌的人哄堂大笑。我完全沒有get到東北人的笑點,覺得非常尷尬。那種感覺,就仿佛剛剛吃完香蕉後突然被人塞了一個棗。姑娘瞬間就感覺到自己可能說錯話,然後問我,「你這個博士學的什麼方向啊。」我說,「光電雷達探測成像與對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