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流動的宵夜攤,藏在大橋底下找不到,老顧客跟著吃了20年

2020-12-13 憶家食堂

很多人都覺得上海沒啥特色美食,其實上海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地方,除了上海特色之外,全國各地的美食都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從早餐開始,到宵夜結束,上海這個地方的美食江湖海納百川,讓人吃不夠,比如說這家新疆人開的阿力燒烤攤,就是上海人的深夜食堂,每天只開晚上,很多開著跑車的有錢人也愛來光顧。

阿力燒烤攤在南埔大橋附近,沒有固定的店面,就是一個路邊攤,還是流動的那種,在這裡你能感受到魔都的人間煙火氣,在這裡上海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金融中心,而走入凡間開始變得親切和接地氣,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覺,很有市井氣息。他們家沒啥環境,就是標準的路邊攤,但是價格卻不地邊攤,因為他們家的肉真材實料,用的都是好食材,你能在街邊吃到如此的好羊肉,可以說很划算。

他們家攤位小,地方簡陋,在橋墩下擺著幾個小桌椅,雖然周圍路邊可以停車,但是最好還是到對面酒店的停車場,小攤就以個簡單的燒烤攤,上面的肉類不多,有羊肉串、烤羊蛋。烤牛肚。烤雞翅、羊排等等,就是新疆燒烤的標準種類,架子很長,擺滿了烤串,所以雖然人多但還是能很快吃上。坐在路邊,旁邊是金燦燦的銀杏樹,別提有多美了,就是有點冷受不了,這個季節在吃羊肉串的時候也要注意保暖哦。

阿里燒烤攤的位置不會固定,可能會左右挪動,所以可以事先打電話給老闆問一下具體問題,如果沒有老闆電話也沒關係,只要走到附近就能聞到很濃鬱的羊肉串香味,聞著味就可以走到目的地。烤串的分量都很大,每一個拿在手裡都很大一串,連雞心都大得跟手指節一樣,最讓人愛不釋手的還是羊肉串,肥瘦相間,又嫩又多汁,有點羊肉的羶味但是不會覺得難吃,反而多添了一份味道,其他的菜品都不會踩雷,點一個饢,薄脆而有韌性,,一口肉一口饢,真是太過癮了。

烤羊肝外皮香脆,裡面柔軟多汁,掌中寶脆脆的又有嚼勁又很入味,捧著剛烤好的肉串,太心急了反而被鐵籤子燙到,真是很有生活的氛圍。架子上滋滋作響的肉,還有熙熙攘攘的客人,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擼串,一個夜晚過得心滿意足。

有人說從阿力20年前開始烤串他就開始吃,一直是老主顧就喜歡他們家的味道,雖說藏在大橋底下,又經常找不到,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樣的煙火氣息你喜歡嗎?

相關焦點

  • 舊上海飲食:吃食攤擔舉目皆是,八方鄉食裡弄飄香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是世界國際貿易的大港口之一。近百年來,它一直以繁華著稱於世。這裡的飲食業,在舊中國也是首屈一指的。上海原來是個中等城市,明清以來,特別是1843年被帝國主義列強作為通商貿易港口以後,各地商賈紛至沓來。
  • 從路邊攤到網紅,中興火了21年的煎餅!張家港人開車30分鐘去打卡
    記得學生時代藏在學校旁巷子裡的香脆煎餅,總是一口氣帶上七八個,都是幫要好的同學捎帶,打開書包的那一剎那便是濃濃的煎餅香,時至今日,仍是我味蕾上的獨特記憶。在金港中興小學旁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裡面藏著許多歷經歲月考驗的美味。黃阿姨的中興老字號煎餅就是其中一位,沒有華麗的裝修,靠的是口口相傳的口碑,20多年堅持用匠心味道打動每一位挑剔的食客。
  • 走,吃宵夜去
    「忙了一天,吃點吧」《向著宵夜的方向》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宵夜江湖》以宵夜為切口,用美食描繪出中國城市宵夜地圖,也刻畫出中國普通人極具煙火氣、超級愈系的生活百態。——《宵夜江湖》年過半百開始創業的朝鮮族老太,笑盈盈的說著「困難是將來的福。」帶著經歷多種磨難但依舊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熱情感染著來往的食客,望著從無到有的店面,感嘆一句「我現在最幸福,最滿足了。」
  • 適合「1個人」吃的4種美食,炸雞上榜,最後一種「宵夜攤」最常見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適合「1個人」吃的4種美食,炸雞上榜,最後一種「宵夜攤」最常見,一起來看看吧。一、炸雞在前幾年,隨著《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火了一把後,啤酒和炸雞也隨之在人群之中廣泛流傳。炸雞,是快餐店中的熱銷美食,有很多人喜歡獨自點上一份炸雞,一個人在快餐店或者是帶回家中,一邊看著電視劇,一邊慢慢的品嘗,仿佛這是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美食,而在吃的這段時間,也是獨屬於自己時光。雖然也會有很多人喜歡聚在一起吃著可樂和炸雞,但炸雞這種美食還是獨自一人的時候品嘗時才有靈魂。
  • 臺北隱藏版錦子油飯 老顧客一吃十幾年(圖)
    臺北隱藏版錦子油飯 老顧客一吃十幾年(圖)     新生北路的隱藏版意麵攤口味不錯,是計程車司機的私房小吃店。臺北市新生北路有家隱身在巷弄裡的家庭式意面,口感特別Q彈,且價格親民,油飯、冬粉也是這家小店的拿手小吃,經常吸引內行的計程車司機到此享受口福,計程車司機彭先生表示:「這攤是我們的私房麵攤」。  新生北路的隱藏版麵攤經營幾十年,屬於半路邊攤型態。店家以一樓住家改為營業場所,內用區約有4、5桌,不提供空調,門外擺放攤車,小攤設有3個座位,從外觀看,算是「設有內用區的路邊攤」。
  • 我國吃宵夜去燒烤攤,日本的夜宵吃什麼?遊客:難怪都長不胖
    我國吃宵夜去燒烤攤,日本的夜宵吃什麼?遊客:難怪都長不胖我國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去過日本的都會發現,日本飲食實在是太清淡了。像我國一般吃宵夜的話都去路邊的「大排檔」和燒烤攤這些地方吃,但是你們知道日本的宵夜都吃些什麼嗎?遊客知道後都表示難怪長不胖呢!我國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就連夜宵的種類都是五花八門的。一到夜晚,街頭的小吃和攤位都十分受我國人民的歡迎。尤其是到了我國沿海地區,那各種燒烤攤都令人眼花繚亂。一般海鮮加啤酒,三兩好友,就可以吃上好久,而且十分的熱鬧。
  • 成都20萬在藏群眾裡的流動黨員有了暖心關懷
    為加強外出務工經商群體服務管理,成都自2008年在拉薩市創設「雪山支部」,2015年建立成都市流動黨員西藏黨委,歷經12年實踐,搭建了流動黨員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遠方的家,為促進藏區發展和服務家鄉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一本證書」聚合百名黨員「我終於找到了組織!」
  • 這頓宵夜太貴了!女子文化廣場附近吃宵夜,被罰2000元記12分
    女子文化廣場附近吃宵夜,被罰2000元記12分 2020-04-02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10道夜宵攤經典菜,做法簡單,食材新鮮,乾淨衛生,可常吃
    這10道夜宵攤經典菜,做法簡單,食材新鮮,乾淨衛生,可常吃夏天到了之後,不僅夜生活豐富了,同時夜宵攤的生意也好了起來。不得不說夜宵攤中的菜都是很好吃,很能抓住人胃口的,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衛生條件不過關,吃了容易拉肚子。所以碰上想吃的夜宵的時候,我就會自己在家動手製作夜宵吃,不僅用到的食材是新鮮的,同時還更加的乾淨衛生。
  • 贛州這家變態辣的寧都肉丸店,一般人找不到,5塊錢一份賣了20年
    贛州這家變態辣的寧都肉丸店,一般人找不到,5塊錢一份賣了20年!其中有一家寧都肉丸藏在贛州的街角旮旯裡,這家寧都肉丸開了20年,我吃了20年,就在我家樓下不遠處,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一般人找不到,只有老顧客才知道這家肉丸店,5塊錢一小碗,8塊錢一大碗,這家店的肉丸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味道非常正宗。
  • 臺灣美食地圖-向上市場無名炸物攤_藏在市場裡的40年炸蚵仔嗲
    向上市場無名炸物攤| 藏在市場裡的40年炸粿、蚵仔嗲,在地人超愛的臺式下午茶! 餐檯上的炸物賣相都很不錯,第一次來對於怎麼點餐真的很猶豫,每種都想吃XDD 看到喜歡的可得快狠準,下午不到5點檯面上就剩沒多少了
  • 這條1984年就建立的街,除了小資下午茶,還有吃不完的宵夜.
    其實這條街還藏著許許多多的寶藏美食,吃貨君光是尋覓這些,就走上了3個多小時還沒有逛完……藏於臺北一路與雲林街交匯處的一排小門面中的美雅,在武漢每年的吃蝦排行榜中都名列前茅。他家的滷蝦是引得很多食客前來打卡的重點。蝦肉飽滿,緊實彈牙。
  • 宵夜攤中香辣誘人的4種美食,炸雞落榜,它卻成購買量最高小吃
    宵夜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吃食物的一個習慣,就喜歡在晚上的時候吃比較好的食物,不管是燒烤出看來的食物還是煮出來的食物,就是特別的想吃,而且,晚上的時候,許多人都喜歡在晚上的時候賣東西,買的人就是特別多,有些地方的人就喜歡晚上出門吃東西,晚上的時候就能買大許多好吃的美食,有些人長得胖的原因也是晚上吃的很多
  • 只吃過早餐,沒試過夜宵攤?那你只懂了一半的三亞!
    很多人對三亞的第一印象,是藍天白雲,是風景絕佳的景區,但說起吃的,浮上腦海的肯定是各種粉粉粉,但其實充滿煙火氣的夜宵攤,也承包了三亞人的胃。
  • 走,去西門吃宵夜!
    說到潛江的宵夜,北門的「鳳爪燒烤」、東門的「香煎鴨頭」以及南門大市場的宵夜攤,都在潛江人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或許90、00後對這裡不甚熟悉,也從來沒在這裡吃過宵夜,但它曾經卻是70、80後的宵夜聖地~
  • 怕顧客來了白跑一趟 濱州賣燒肉的王大姐寒冬堅持出攤
    雖然是流動攤位,她卻很少叫賣,只是靜靜地站在攤位前。賣燒肉的大姐姓王,今年46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六年來,每到下午四點,王大姐就會到這裡賣燒肉。做燒肉的手藝是王大姐早些年去濰坊學來的,,滿滿一鍋的濰坊燒肉肥肉相間,香氣撲鼻,幾年來也積累了一批老顧客。王大姐看著空蕩蕩的市場露出了愁容,「寒潮前的生意還不錯,一降溫,市場上都沒人了,生意就不行了。」
  • 南浦大橋下的傳奇燒烤,沒出攤先排隊
    夜幕降臨,圍著南浦大橋轉兩圈,順著香味看到人頭攢動的地方,就是阿力的小攤了。一輛平平無奇的小推車,只賣肉食不賣素菜,卻是「黃浦區燒烤排行榜第一名」。「火了20多年」白天不出攤,每天晚上不定時在南浦大橋下出現,每次攤還沒來就有人在這開始排隊了。擺攤位置不固定、出攤時間不固定的「馬路燒烤攤」,讓上海人追著吃了二十幾年。
  • 流傳快四十年的老攤老施炭燒肉臊飯,能吃到熟悉的美味太滿足了!
    流傳快四十年的老攤老施炭燒肉臊飯,能吃到熟悉的美味太滿足了!家附近的老屋口菜市場拆遷之後,每次到這裡感覺少了一大亮點,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味道了,瞬間喪失人生目標。幸好老店又慢慢重起爐灶,老施的口味更讓人期待也擔心是否有走味,難忘的炭火慢熬,是我們這邊難得的一張老照片,沒有像之前一樣天還沒亮就營業,稍微晚一點,人潮愈接近中午愈多,老顧客依舊偕幼帶眷來訪,老施記的老客人們,熟悉的盛著熱飯澆上肉臊。新店乾淨許多,像是一般的餐飲小店樣貌,在客人慢慢湧進愈來愈忙碌。價錢稍漲,熟悉的味道還在就好。
  • 藏在菜場深處,只有4張桌的路邊攤卻火爆20年,常客:兒時的味道
    一天之內不可能不吃食物。無論您喜歡與否,食物都在您身邊。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街邊美食就是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比起那些山珍海味,這些街邊美食更實在更撩人心弦。藏在菜場深處,只有4張桌的路邊攤卻火爆20年,食客:兒時的味道!
  • 調順跨海大橋鋪攤橋面瀝青
    通訊員 李志祥 攝雙「12」,瀝青成功「下單」12月12日上午,在調順跨海大橋東岸橋面上,瀝青鋪攤機的轟鳴聲與工人們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兩臺裝滿瀝青的卡車在緩慢前行,兩臺瀝青鋪攤機緊隨其後,二者配合默契,散著熱氣的瀝青被均勻地鋪攤在路面上。數臺壓路機齊頭並進,將鬆軟的瀝青壓得結結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