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常德市志書編纂工作細則《常德市...

2020-12-17 中華會計網校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德山開發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管委會,市直各單位:

  《常德市志書編纂工作細則》、《常德市舊志整理工作細則》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OO六年八月十五日

  常德市志書編纂工作細則

  總則

  第一條 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依法修志。

  第二條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三條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第四條 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五條 保守國家秘密。

  第六條 尊重、保護著作權和版權。

  第一章 體例

  第七條 志書體裁以志體為主,力求諸體並用。同時,應具備圖片(包括地圖、各類示意圖以及彩色、黑白照片以及手繪人物肖像圖等)、序言、凡例、目錄、概述、大事記、各專志、人物傳、表格、附錄和後記。

  ㈠ 人物傳記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同時鼓勵設專章記述本區域內人物結構、人才成因、缺陷及選人標準、原則,允許採用「訪談"、」簡介「、」名錄「等形式對當代人物予以客觀、公正記述。

  ㈡ 圖片、影像是地情資料的重要載體,應當簡約淨化彩色插頁的圖片,儘量避免帶廣告性質的圖片入志,注重歷史圖片隨文入志。鼓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圖、表進行藝術處理。

  ㈢ 目錄要求中英文對照,一般應編制索引,原則上要求電子版志書同步。

  第八條 篇目體式分大、中、小篇三種,應合乎科學分類和社會分工實際,做到門類合理,歸屬得當。

  第九條 篇目層次依次為篇、章、節、目,做到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允許對地方特色突出的事物、產業、工作等作適當升格處理。

  第十條 主張設專篇對前志進行勘誤、補正和考辨,並注意錄入對前志的研究成果。

  第十一條 除新設或有重大變更的機構外,志書篇、章下一般不設小序述機構沿革、內容述要,節、目下一般不設序。

  第二章 資料

  第十二條 徵集資料一般採取「眾手成志」的辦法,向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但必須做到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對徵集到的資料應合理取捨,不允許夾雜個人感情。

  第十三條 引用重要資料應採用頁末注或文尾注方式說明出處。口碑資料應有其他文字資料佐證,「孤證」不入志。

  第十四條 資料全面,能涵蓋本區域內的各項事業,做到不漏項。

  第十五條 資料完整,能反映事物發生、發展過程,做到不斷線。

  第十六條 所有統計資料,應由政府統計工作部門提供。

  第三章 著述

  第十七條 遵守地域界限,除與本區域事業、機構等有利害或因果關係的區域外人、事、物不記。

  第十八條 遵守行業界限,專志應打破部門約束,全面、完整記述本項事業,橫陳百科,同時應淡化部門痕跡,避免交叉重複。

  第十九條 嚴格時間斷限,但為全面反映改革開放的歷程,大事記或有關專志可以適當上溯;下限應整齊劃一,一般不下延。

  第二十條 志書採用紀事本末體,按時間順序縱述事物(業)的起始、發展和現狀。

  第二十一條 記述應該客觀全面,既要記成績,也要記失誤,要揭示事物、事業發展和興衰的規律,彰明因果。

  記述改革開放初期的經驗、教訓和志書時間斷限內的重大政治事件,以《中共簡史》和中共中央有關文件、決議為依據。涉及到的相關人物,採取「宜粗不宜細」的辦法進行記述。

  第二十二條 因事系人豐富,堅持「寓論於事」,鼓勵對人物、事件等進行適當、精練、中立和客觀的評價。

  第二十三條 著述篇幅市志一般不突破150萬字;縣(市、區)志一般不突破100萬字;部門志一般不突破50萬字;鄉(鎮)志一般不突破30萬字。

  第四章 行文

  第二十四條 志名規範。志書以現定的行政區劃名稱冠名,並括注斷限起止年份,如「常德市志(××××——××××年)」(市級)、「市××區志」、「××縣誌(×××——××××年)」和「津市市志(××××——××××年)」(縣級);部門志統一稱「常德市××志(××××——××××年)」或「××縣××志(××××——×××年)」;鄉(鎮)志統一稱「××區縣(市)××鄉(鎮)志」;廠(礦)志統一稱「××(礦)志(××××——××××年)」。

  第二十五條 文體、語言得當。

  ㈠ 志書一律用語體文、記述體,除引文外,不使用口語、文言或文白夾雜的語言。

  ㈡ 不使用模糊概念,如「大概」、「目前」、「有人認為」、「由於種種原因」等。

  第二十六條 名稱準確。

  ㈠ 機構名稱採用第三人稱,不出現「我市」、「我縣」、「本局」等,須直書機構名;對各個歷史階段黨派、機構、職務名稱以當時名稱為準。

  ㈡ 人名一般直書姓名,不加「先生」、「同志」等稱呼,但可以前冠職務。

  ㈢ 地名以各歷史階段實際情況為準,使用古地名,應冠以朝代並括注今址,使用鄉(鎮)村名時應前冠縣名。

  ㈣ 各種名稱(含行業術語、專業用語)第一次出現,須用全稱,其後可註明用簡稱。

  ㈤ 動物、植物和礦物名稱一律用標準學名。

  第二十七條 時間表述具體。

  ㈠ 不用時間簡稱,如「05年」;不用概念時間,如:「今年」、「最近」等。

  ㈡ 歷史紀年,先書朝代年號,再括注公元紀年。

  ㈢ 使用農曆時間應冠「農曆」。

  第二十八條 數字書寫標準。

  ㈠ 清代以前歷史紀年、不定數(如五六個)、次第(如第一名)、習慣用語(如八國聯軍)、成語(如七上八下)、軍隊番號(如第四野戰軍、第一一六師團)等用漢字數字。

  ㈡ 民國紀年及公元紀年、記數(如10平方米、4.5倍、15%)等用阿拉伯數字。

  ㈢ 1—5位數寫絕對數;6—8位數可以萬為單位;9位數以上可以億為單位。

  ㈣ 表示數字範圍時,用波浪式連接號「」。

  ㈤ 引文中的數字,一般按原版本寫法書寫。

  第二十九條 計量名稱遵守國家質量標準。

  ㈠ 歷史上使用過的計量單位,可據當時情況記載。

  ㈡ 現代讀者不熟悉的計量單位(如「鬥」、「石」等),第一次出現時,應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括注說明。

  ㈢ 行文中計量單位用漢字書寫,如:m2、m記為「平方米」、「米」;公式中均用計量單位符號,如平方米、水,記為「m2」、「H2O」。

  第三十條 志書一律使用簡化漢字(歷史記述如古地名、古人名、金石文等除外);標點符號使用以《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為準。

  第三十一條 引文忠於原著,一律用引號。

  第五章 出版

  第三十二條 志書在嚴格履行審查驗收程序後,由正規出版社出版。

  第三十三條 採用大16開本,鼓勵專門設計具有本區域歷史文化底蘊的封面,不使用護封。

  第三十四條 縣(市、區)志書應採用統一的版權頁格式。

  第三十五條 志書版式一律橫排。

  第三十六條 文字字體字號和諧,一級標題用2號黑體,佔6行;二級標題用3號仿宋體,佔4行;三級標題用5號黑體,佔1行;四級標題用5號楷體,佔1行;正文用5號仿宋體。文字差錯率不超過十萬分之三。

  第三十七條 裝訂無缺頁、串頁、倒頁、殘頁。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八條 本工作細則由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組織實施。

  第三十九條 本工作細則適用於常德市境內所有志書編纂實務。

  常德市舊志整理工作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證常德市舊志整理點校體例統一、行文規範、進度協調、布局科學,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意見》和《新編地方志工作暫行規定》,特制定《常德市舊志整理工作細則》。

  第二條 搶救整理與開發利用並重,將全市舊志點校保護工作納入建設常德「文化名城」系統工程。

  第三條 全市舊志點校按市、縣兩級體系分兩輪實施。2000—2005年為首輪,2006—2010年為第二輪。

  第四條本工作細則規範範疇涵蓋舊志整理中的校勘、標點、注釋、正音、正字、統稿、編輯和出版等方面。

  第二章 校勘

  第五條 選擇版本完好,內容翔實,具有較強研究價值的版本作為底本,如有兩個以上的版本,應取其一為底本,另一種為校本。在質量懸殊不大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孤本和稀見本。

  第六條 校勘一般採取對校,結合理校。

  第七條 校勘須嚴格依底本。

  第八條 校勘只限於文字的脫、訛、衍、倒,不涉及底本所述史實。

  第三章 標點

  第九條 嚴格按照古漢語語法斷句,差錯率控制在十萬分之零點五以內(以底本文字計算)。

  第十條 標點符號執行《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標準。

  第十一條 並列的句式,能用逗號、句號的一般不用分號。

  第十二條 文中典籍一律加書名號;所引典籍或說明內容出處的單句一律不標點。

  第十三條 引文不是完整的句子,末尾不宜用句號的前面不用冒號;引文較長的,採用提行或空格形式。

  第十四條 文中表格小字一律不與大字(人名、坊名等)接排,提行空格排列。單句不標點,內容多的用完整標點,人名是兩個字的中間空一格。

  第十五條 「按」的統一處理:直接在後面連正文的,用「按:……」;後面接書目的,用「按,《……》:……」。

  第十六條 句中小字(典籍或說明出處的文字)後面接排大字(正文)的,一律在小字與大字間空格。

  第十七條 年代間隔一律用「~」。

  第十八條 原文中脫字統一用「□」標示。

  第四章 注釋

  第十九條 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能夠閱讀」的總體要求,確定注釋範圍和對象,釋文原則上不超過正文文字量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條 注釋與原文要保持高度一致,凡原本脫衍倒訛,確有實據的,補改;凡疑有脫衍倒訛而無實據的,存疑。

  第二十一條 注釋一律用現代語體文,不允許以文言注文言或文白夾雜。

  第二十二條 注釋應注意吸收相關研究成果,對原本所述史實進行考證。

  第二十四條 注釋一律用腳註,除古今年代對照外,不夾雜在原本當中。

  第二十五條 注釋角標一律放在需注內容的右上角,標號以每頁為單位排序,如「《賦役全書》①」。

  第二十六條 古代年號注釋在原文後用括注,只用阿拉伯數字,不加「公元」和「年」,公元前年代在數字前加「前」。古代地名均註明現在相應的政區、方位。人物注釋按出生年月、籍貫、職位、成就順序排列。

  第二十七條 注義時先注本義,再注引伸義和本文義;先注句、詞義,再注該句、詞中單字義。

  第二十八條 通假字注釋的格式為:見(xiàn):通「現」。對假字可視情況決定是否注釋。

  第五章 正字注音

  第二十九條 文字使用規範通用的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一律轉換,古有今無、有繁無簡文字,嚴格按原本。

  第三十 條原本明顯錯字,允許逕改,以「原本作×」括注。

  第三十一 條注音使用規範的漢語拼音,加圓括號。

  第三十二 條注音一般在生字後用括注,如詞語中每一個字均需注音,則在該詞語後用括注;不注義的生字注音的格式為:蒞:音li;對古今異讀,須加注古音,如:鐔:音tán,古讀xún.

  第六條 編輯統稿

  第三十三 條舊志整理出版時名稱統一某朝某年代某志校注,如「清同治安福縣誌校注」。

  第三十四 條校注本編輯應完成目錄編排、序言、編輯說明撰寫工作。

  第三十五 條圖(風景、地形)名及圖中地名與正文或目錄統一,原本沒有規範的,要予以規範。

  第三十六 條淺白注釋不超過萬分之一(以校注本文字計)。

  第三十七 條沒有重複注釋、相互注釋。

  第三十八 條文字校對認真,差錯率不超過十萬分之一。

  第七章 出版

  第三十九 條標題分四級,一級為書名,二、三、四級用於章、節、目名,分別用小初號、2、3、4號字,正文用5號仿宋體,注釋文字用小5號楷體。

  第四十條 開本採用1/32,封面設計古樸、簡約,能體現舊志所志區域內的文化內涵,不使用護封。

  第四十一條 統一排版格式,橫排,一般由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指定印刷廠印刷。

  第四十二條 使用正規書號公開出版,精裝本,有條件的可同時出版影印本;特別珍貴的稀本,應該出版線裝影印本。

相關焦點

  • 《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報》封面。
    《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報》封面。 《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報》推出的英文目錄。   紅網時刻常德5月2日訊(記者 胡丹 黃剛)5月2日上午,記者從常德市政府辦獲悉,為開放強市營造濃厚氛圍和樹立嶄新姿態,《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報》自2018年第二期起推出英文目錄,這也是常德市人民政府讓世界讀懂常德的實際舉措。
  • 常德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 常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關於...
    (一)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重大和限制類企業投資項目核准項目申請報告編制 1 常德市銳誠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0736-725864413549793523 2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0736-778827313908417357 3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
  • 常德市一中航空班招生工作全面展開
    本報訊(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朱劍)3月23日,湖南省青少年航空學校建設暨招生動員部署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這標誌著湖南省青少年航空學校建設正式啟動。同時,作為全國16所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承辦中學之一,常德市一中航空班招生工作全面展開,今年下學期將招收40名優秀應屆初中畢業生。
  • 常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
    8月25日上午,常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市工人文化宮開幕。
  • 常德市一中:志願的「智慧」
    ■常德晚報記者 楊榮國 實習生 龍明濤 通訊員 胡昌雲7月26日上午8時,常德市一中楊智慧老師的辦公室裡人頭攢動,外面走廊也站滿了人。原來,當天是志願填報返校日,常德市一中2020屆高三航空班學生家長群一大早就收到楊智慧老師的一則消息:「我8點半左右在行政辦公樓二樓辦公室,給大家留專場,歡迎航三班家長學生來諮詢志願填報事宜。」收到信息後,很多學生和家長天不亮就趕到了楊智慧的辦公室門口。
  • 常德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2016年第四季度政務公開工作有...
    、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桃花源旅遊管理區(籌)管委會,市直和中央、省駐常有關單位:2016年第三季度政務公開工作情況通報印發後,所有被點名負面通報的單位高度重視,均向市政務公開辦報送了書面情況說明,並已全部整改到位。
  • 常德市「信易貸」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紅網時刻常德7月18日訊(通訊員 王強 孫聖文)近日召開全省「信易貸」工作會議上,常德市作為唯一市州在會上作經驗交流,重點推介了「常德快貸」產品。「常德快貸」以常德市人民政府服務常德市民的官方APP 「我的常德」為入口,具有較強的政府權威,易於被公眾所信賴。今年新冠疫情以來,「常德快貸」更是以零接觸的線上優勢,迎來27281位客戶從「我的常德APP」申請「常德快貸」業務,籤約授信額度15.5億元,用信發生額26.4億元。
  • 常德市:開展排查清理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工作
    9月5日,常德市社會勞動保險處在召開分黨組會議專題研究具體貫徹意見的基礎上,又迅速組織召開副科級以上幹部大會,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及市人社局黨組有關精神,認真開展集中排查清理領導幹部違規在企業兼職(任職)工作。
  • 國內頂尖大咖加盟——常德市眼科研究所成立啦!
    為推進常德市眼科眼健康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12月5日,經常德市衛健委批准,由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省內外多位頂尖級眼科專家參與組建的常德市眼科研究所正式成立。
  • 湖南省常德籍三國四大名人:常德市一人,漢壽縣三人
    湖南省常德市籍三國名人共有四位,其中,蜀漢集團中有一人,東吳集團有二人,還有一人先後效力於蜀漢與東吳兩大集團,曹魏集團中未發現常德市籍官員的記載。按照地域劃分,常德市一人,漢壽縣三人。第一位:廖立。廖立是蜀漢集團中的常德市籍官員。
  • 常德市2021年中小學寒假時間定了!
    12月14日常德市教育局發出關於2021年全市中小學放寒假的通知明確常德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定於2021年1月23日放寒假,2月28日報到,3月1日正式上課;普通高中學校定於2021年1月30
  • 【常德市】常德市公眾安全感指數不斷上升
    近日,記者從常德市公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常德市緊緊圍繞平安常德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三年來,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1.27%、27.86%、28.94%,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公安工作評價值分別上升6.01%、4.99%。
  • 常德市應急管理局內設機構及人員全部調整到位
    5月29日上午,常德市應急管理局在該局六樓會議室召開機關幹部大會,會議由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曉林主持。會議現場會上,常德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關蕾宣讀《常德市應急管理局黨組關於常德市應急管理局中層骨幹任免及人員調整的決定》。
  • 常德市溼地保護協會成立
    12月31日,常德市溼地保護協會成立,市政府副市長龔德漢為協會授牌並講話,曾山當選為協會會長。市政府副秘書長謝朝君主持成立大會。會議現場近兩年來,常德市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恢復溼地資源,形成了全省唯一覆蓋所有區縣市的國家溼地公園體系,全市溼地保護率達到71.66%。
  • 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召開黨委換屆選舉大會
    常德市衛計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陳壽林代表上級黨委出席大會。大會應到會的黨員118名,實際到會102名。本次大會由常德市婦幼保健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清平主持。中共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委員會書記曾慶淼作表態發言會議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支持人宣讀市組織部《關於同意中共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並召開選舉大會的批覆
  • 德雅中學榮獲常德市 「文保工作先進單位」
    德雅中學榮獲常德市 「文保工作先進單位」 來源:紅網 作者:毛菡 編輯:曾小穎 實習生 何佳玲 2015-03-19 09:38:37
  • 2008年度常德市武陵區「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名單
    常武消委文〔2009〕02號  區消委各理事單位、消委分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湖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賦予消費者組織的職能,武陵區消委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在全區開展了「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評選活動。
  • 2021年常德市中專學校排名
    學校名稱:常德財經中等專業學校學校簡介:常德財經學校是常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重點中專學校,湖南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 「百科大評議」評出常德市投資建設好環境
    常德市,湖南泛湘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沅水、澧水兩條河流貫穿全境,有著桃花源裡的城市之美譽。這裡不僅自然環境優美,更是投資創業的熱土。 1月中旬,筆者參加了常德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召開的為企業「降負減壓」工作會議。
  •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暨南大學共建醫學類研究生培養基地
    紅網時刻常德7月31日訊(記者 黃剛 實習記者 易雨璇 通訊員 黃瑞豐)為進一步提升常德市醫學教育整體水平,擦亮常德市醫學教育這張「名片」,7月31日上午,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暨南大學共建臨床醫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和籤約儀式在芷園大會堂舉行。聯合培養基地的建成是探索高校與醫院聯合辦學新模式,培養高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