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寶寶的護理,即便是新手爸媽也知道,新生兒的「屎尿屁」特別多,需要經常給他們更換清洗才行。如果使用傳統尿布,估計一天得換個十幾二十次,如果使用尿不溼,那麼這個數量將會降低到七八次,甚至更少。
但是,你們知道18世紀的孩子,是怎麼換尿布的嗎?
新生兒一天只換一次尿布,幾個月大就使用尿盆?怪不得腹瀉厲害
據說,在孩子新生兒時期,他們也會使用尿布,但是每天只能換一次,等到幾個月大以後,就會像大人一樣用便盆。所以當時的孩子,他們肚子痛、腹瀉都非常厲害,而便盆也只能放在室內,隨時給孩子使用。
最近天氣比較糟糕,時不時的陰天下雨,所以即便是周六周末,也很少出門玩耍,為了避免孩子無聊,特意準備了不少有趣的書籍。
最近到了一套《不可思議的歷史》,關於18世紀孩子換尿布的事件,就是來源於其中的《歷史上的廁所》。
01《歷史上的廁所》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歷史上關於廁所的一些趣事。
1.為什麼有廁所的存在?
因為居住在一起的人很多,產生的便便就越多,便便積攢在一起不及時清理的話,不僅會臭氣燻天,還會傳播疾病。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想盡辦法對付「便便」問題,然後就有了廁所的存在!
2.上完廁所後,如何清潔屁股?
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羅馬式廁所的存在,但是當時的廁所非常簡陋,既沒有男女之分,也沒有門和擋板,為了保證隱私,上廁所時,人們都會穿著長袍子。
而且他們清潔屁股的工具是海綿棒,清潔完以後,還得放在水裡清洗乾淨。現在想想是不是很難接受?這跟用手清潔有啥區別?
3.國王的屁股,有專人負責?
國王上廁所時,會有專門的侍從手捧水盆、水罐、毛巾和溼布站在一旁等待,等國王上完廁所,侍從需要給國王擦屁股,倒便盆,清潔便盆裡難聞的臭味。
4.大人孩子都使用便盆?
當時廁所非常緊張,而且臭味非常重,所以很多家庭都會準備便盆,大人孩子都會用。但是,你們知道便盆放在哪裡嗎?
據說,便盆放在臥室以及餐廳,吃完晚飯後,女士離開,男士就可以在餐廳使用便盆了。
小孩子也是同樣的,他們新生兒時期,雖然也會使用尿布,但是每天只能換一次,等到幾個月大以後,就會像大人一樣使用便盆,所以很多孩子都出現了肚子痛、腹瀉的情況。
這些問題是不是很有趣,聽起來非常的不可思議?
除了有趣,還能學到很多的歷史文化,比如馬桶的發展史。
02馬桶的發展史
早在1449年,託馬斯·布萊特菲爾德就發明了一種可以用雨水衝洗的廁所,可惜當時的馬桶還太前衛,直到很久以後才開始流行起來。
159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教子發明了一種可以用上面水箱的水衝洗糞便的馬桶。
1775年,亞歷山大·卡明斯研製出使用特殊滑動裝置排出糞便的馬桶。
1778年,約瑟夫·布拉馬發明了使用手柄打開、關閉水箱,衝洗糞便的馬桶。
再後來,羅傑斯·菲爾德在這些馬桶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製造出了可以控制水量,避免浪費的馬桶。
這些歷史,可以讓孩子對馬桶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在孩子好奇心強,動不動就「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不僅能夠清楚的幫助孩子解答疑問,還可以引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做好歷史文化學習的啟蒙。
除了《歷史上的廁所》,還有《歷史上的葬禮》、《歷史上的鬼屋》、《歷史上的神秘地點》。
孩子每個年齡段,感興趣的東西都不太一樣,小時候可能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大一些以後,他們對「死亡」比較疑惑,為什麼寵物死了,死是什麼意思?死了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嗎?對於這些,《歷史上的葬禮》就是不錯的選擇。
有的孩子喜歡探險,對鬼屋、寶藏非常感興趣,那就可以試試《歷史上的鬼屋》和《歷史上的神秘地點》,詼諧的語言,有趣的插圖,給孩子帶來神奇的體驗。
03有趣的手工DIY
每本書的後面還有手工DIY,比如《歷史上的廁所》,DIY的是一個城牆上的可「動」的馬桶。
1204年法國莎圖蓋拉德城堡淪陷,攻城者就是沿著城牆上的廁所通道爬上來的。
這次的DIY就是這個城牆上的馬桶,DIY後的馬桶還是動態的,裡面藏著一個士兵,通過紙柄的牽拉,可以還原出「士兵是從廁所裡冒出來」的場景。
馬桶製作並不複雜,但是需要的工具真不少,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可能有些困難,需要父母的幫助。這時,我們可以把DIY作為親子活動的一種,既可以完成有趣的馬桶,又可以做好親子互動,增加親子感情的親密。
叮麻寄語:
雖然說這套《不可思議的歷史》並非我國的歷史,但是文化的學習是不分國界的,即便是國外的歷史,只要能夠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不都是一樣優秀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