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全世界的疫情讓演出及藝術教育行業遭受重創,如何在人才市場上脫穎而出,如何在職業道路上乘風破浪,是音樂院校畢業生的主要課題。
7月24日下午,由上海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上海音樂學院聯合創辦的上海樂隊學院,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空場」畢業典禮。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線下參會,13名畢業生以及上海交響樂團教師線上參與。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紐約愛樂樂團CEO狄波拉·博爾達通過視頻送上祝福。
所有學生和餘隆、周平、行政團隊線上合影
身為上海樂隊學院院長,餘隆認為,疫情下的青年樂手,依舊未來可期。
「疫情對演出行業造成衝擊,同時帶來了新思路:青年樂手們的發展不應只局限於舞臺。疫情期間,因為技術的革新和舞臺的轉變,湧現出了更多的擇業機會,感謝偉大的時代,感謝技術和藝術的結合。」
他說,畢業是一個人的成長裡最重要的時刻,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始,「2018級的畢業生們,路在你們的腳下,好好走好你們的未來,你們會為能經歷這個特殊的時刻、這個特殊的時代而驕傲,未來屬於你們。」
餘隆
長笛專業畢業生沙莎代表全體畢業生在線上發言。離開校園7年後,已經工作的她再次走進課堂學習充電,遭遇了不小的挑戰。
她還記得,剛入校的第一大挑戰,就是紐約愛樂樂團的純英文教學,自稱「英語白丁」的她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好在有同班戰友幫助,為她解答翻譯問題,紐約愛樂樂團老師的耐心、細心,更是打消了她的顧慮。
「當教學期結束,站上舞臺演奏匯報的那一刻起,起初的抱怨、慌張都煙消雲散,仿佛是一劑強心針,讓我重燃鬥志。上海樂隊學院的學習總是充滿著突如其來的『驚喜』,也正是這些『驚喜』,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充滿刺激,更讓我們快速成長。」沙莎說。
長笛專業畢業生沙莎(中,手持長笛者)
13名畢業生畢業後,都有什麼打算?
在最新一輪面試甄選中,已有7位畢業生考取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等職業交響樂團,為中國交響音樂事業持續輸血。另外,有位5位畢業生計劃繼續深造,在上海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大提琴專業畢業生趙麗媛順利考取了上海交響樂團,這也是她第一次參加考團面試,「看到那麼多考官,我有些緊張,但因為平時就有很多模擬考試的訓練,疫情期間專業老師也著重了備考的練習,所以發揮比較穩定。」
大提琴專業畢業生趙麗媛
小提琴專業畢業生李泉帥同樣考取了上海交響樂團,「疫情對我還是有影響的,這大半年演出擱淺,我對舞臺有一些陌生,也增加了我對音樂會的渴望。我想用這段空窗期努力調整狀態,做好轉型。」
小提琴專業畢業生李泉帥
2018年9月入學以來,上海樂隊學院都學了些什麼內容?
僅2019-2020學年的線下教學而言,上海交響樂團為樂隊學院提供了1280課時專業課、17套音樂季演出,共48首曲目,115人次的排演機會。
紐約愛樂樂團8位演奏員分2批次抵滬教學,提供了320課時專業課和室內樂指導。
另外,柏林愛樂樂團、琉森室內樂團、休斯頓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派出了44位演奏家來滬教學、排練、並肩演出。
上海樂隊學院學生共28人次,分批前往新加坡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等,進行了6場次實踐演出。
疫情爆發後,注重舞臺實踐的上海樂隊學院面臨著辦學6年來最大的挑戰,所有師生均無法面對面上課,更無法排練和演出。
上海樂隊學院第一時間將專業主課、綜合職業教育、模擬考試、樂隊藝術指導、英語課、漢語課等調整到線上授課,5個月裡累計了約1220課時。
紐約愛樂樂團今年夏天來不了上海,也以另一種形式赴約——樂團50餘名演奏家和上海樂隊學院組成一支「線上交響樂團」,以視頻接力的形式,共演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
此外,紐約愛樂樂團的3位首席還開起了「線上大師課」,對學生的獨奏和樂隊片段,提供點評、指導、示範。
上海樂隊學院執行長何大耿認為,線上大師課很有意義,「它不只局限於上海樂隊學院的學生,還邀請到音樂院校的專業學生、年輕的音樂愛好者參與,並通過視頻平臺輻射至更廣泛的觀眾,大家和我們一起上『音樂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