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聞客戶端記者 徐文強 張驥鴻
通訊員 金陳琳
【開欄語】
主汛期以來,全國多地發生洪澇。千年徽州古城安徽歙縣遭遇洪澇,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創下建庫61年來第一次9孔全開記錄。
前段時間,德清同樣也接受著大雨的考驗。德清縣水利局工程管理所第一時間調度排澇、德清縣水文站24小時監測預警、德清大閘開閘洩洪……德清水利人駐守在東苕溪畔,守護著堤壩背後的千萬家庭。
今天,杭+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第二篇《大雨正好眠,德清水利這群人徹夜未眠》。
02
系列報導②:
大雨正好眠,德清水利這群人徹夜未眠!
7月12日,德清縣防指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調整為防汛Ⅳ級應急響應。通知發出後,德清縣水文站站長陸小仙心中那根「緊繃的弦」終於鬆了些許。德清縣水文站的微信群裡,表情包增多,同事們的交流添了幾分輕鬆。回想起不分晝夜的那幾天,如今看來,也只是「小事一樁」。正如浙江「超長待機」的梅雨期結束一般,大家的心情正逐漸放晴。
自5月29日入梅以來,德清縣經歷了多輪強降雨,創下了197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梅雨量新紀錄。作為防汛抗洪「耳目」和「參謀」,德清縣水文站全體人員始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水情發展趨勢,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帶班制,全力為防汛提供第一手水情和信息支持。
德清縣水文站工作人員通宵工作
「下大雨,很好睡覺的。」7月6號、7月7號,德清連降暴雨,與出租司機口中的「閒情」不同,在東苕溪旁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德清縣水文站的工作人員卻徹夜難眠。
「7月初的時候,德清縣河網已經在保證水位(防汛安全上限)附近高位運行了,後來又一直下大雨,當時我們每個人都非常緊張,緊盯各項數據,可以說坐立難安。」7月3日,德清縣防指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隨著汛情發展,從7月5日17時起,應急響應由IV級提升為Ⅲ級,水文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已成為首要任務。
陸小仙對記者說,根據預判的日趨緊張防汛形勢,從7月初開始,站內全員全部到崗到位、24小時值守。「說是說『吃住』在站裡,但同事們在外測驗經常沒辦法準時吃飯,有時回到站裡都已經過飯點一兩個小時了。我們不敢睡,也睡不著。」
自動測報設備
得益於多種自動測報設備,德清各遙測站點每隔5分鐘會向後臺發送一次水雨情數據,一旦發現某個站點出現異常情況,德清縣水文站便立即派人前往該站點進行搶修。隨著防汛形勢日漸嚴峻,德清縣水文站堅持採取人工和遙測相結合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對設備進行全面巡檢,為的就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深夜搶修
白天,要密切關注60多個遙測站點運行情況,遇見問題當即趕赴現場搶修,光檢查德清縣所有遙測站點這一項工作就很費時間。
「像遇到水位計『浮球卡住、脫線』這種問題,維修時的難度就不小,當時水深已經齊腰了,活動時阻力大,又下著大雨,視線也受影響,比較費時間。」德清縣水文站副站長張朝旭說。
德清縣水文站工作人員在室外冒雨工作
目前德清縣河網水庫水位均在緩慢回落中。「雖然德清縣汛情已趨於平穩,但各項工作都不能鬆懈。」採訪當日,德清又下起了小雨,陸小仙對記者說,接下來,德清縣水文站當班人員仍將繼續密切關注雨情,及時做好加測、加報,不斷為上級科學調度提供最可靠的水文數據。
眼下,浙江已經出梅。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持續的高溫即將來襲;對於德清縣水文站的全體工作人員而言,高溫並不是鬆懈的時候。勇當「追峰者」,逐「峰」而行,為颱風季時刻做好準備。
編輯:陳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