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遇見另一個自己
這是小宇的第116個故事
早上迷迷糊糊打開手機,被下面這張為母親祈福的的圖片驚豔到了。
開始的時候,以為只有幾個朋友在轉發,但是把朋友圈翻到了昨天晚上。粗略估計,百人以上。其中包括我的小學同學,老家鄰居親戚,高中老師,前單位同事,公司前高管,網際網路營銷界卡司級人物,……
刷……爆……了!
01 我嘲笑他們,狠狠地!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種圖片的時候,第一個瞬間是嘲笑。
當年「為媽媽轉發此簡訊給6個人,不發媽媽會出意外」簡訊的應該是他們
後來發「今天是財神日,我也接財神」QQ消息的應該是他們
再後來發「轉發此錦鯉,好運一整年」微信的應該還是他們。
層出不窮的花樣圍繞著一個主題,動動手指就有好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發吧,發吧。
但是,即使參與轉發的人其實也從來沒相信過,這樣一個複製黏貼轉發的東西真的能給自己生活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如果真的相信,我們就都拿起手機複製黏貼發送,然後中國就成了世界第一啦。
這是現實給我們上的一課,轉發過的人,家人出了意外,誰會去找那條曾經發過的信息,然後對著它破口大罵?沒轉發的人,家人出了意外,我也不相信他會後悔的說「當初要是轉發那條信息就好了」。
世界上如果有神,也絕對不是用來幹「傳銷」的。
隨著朋友圈越翻越多,我由嘲笑變成憤怒,又由憤怒變成震驚,最後促使我去反思自己對待這件為母親祈福事件的看法。
02 其實我和他們一樣
在我有限的認知範圍內,這張圖片沒有二維碼,沒有公司或者組織機構的落款,並不像是一次業內的營銷事件。
同樣,這也是貫穿我30年人生不同階段的人們第一次圍繞同一個話題開展的微信現象級傳播。
有的時候,在一營銷行業呆久了,我們就開始把人分層了,特別認同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小圈子裡。世界上還有什麼話題是屬於大多數人類的?我想了很久,基本上已經滅絕了。
當60後70後 80後開始用微信的時候,90後遷移到了QQ,95後又去了B站,00避開所有的熱門鑽進了二次元和小鮮編織的堡壘。
當我們80後終於記住了誰是TFboys的時候,孩子們又開始去簇擁胡天一了,感覺我們針對一個話題永遠沒有辦法交流超過3分鐘。
有人不喜歡錢,有人不喜歡小鮮肉,有人不喜歡愛情,還有人不喜歡旅遊、逛街、喝咖啡、外太空……
但是有幾個人不喜歡親情?特別是我們國人,即使有也是非常鳳毛麟角的。
因為,親情是偉大的,永遠值得我們銘記的……
靜下來重新看這張圖片的時候,恍然明白,那張圖片畫質很粗糙,內容也很簡單,甚至有人會和文章開始時一樣嘲笑那些瘋狂傳播的人。
也許,我們該理解他們。
但是,為什麼這個圖片會在這個春節火起來?有以下5個原因:
1、親情,特別是對母親的親情,是所有人的共鳴。我們對父親的還遜色一些,但是對於母親的會非常濃烈,自古以來,歌頌母親的詩詞文章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2、春節家人團聚,很多孩子像我一樣在外打工一年,回來看到自己的家人特別是母親操勞的樣子很心疼。因為媽媽又蒼老了許多。
3、這張圖片的背後,有幾個人敢拉著媽媽的手,說一句「您辛苦了,我愛您」呢?不是不願意,而是羞於一對一表達。那就通過朋友圈的一張圖片,讓媽媽知道孩子的惦念與祝福吧。況且朋友圈裡的別人也會知道。
4、或許過去的一年,他們的媽媽經歷了什麼痛苦或者變故,而這些經歷卻是子女解決不了的。當我們無力回天的時候,就要把它交給老天爺、上帝、真主阿拉……,這種感覺我有過。
5、從眾心裡,大家都在轉發的時候,那就一起發一下吧。反正也不是什麼負面謠言。
說到這裡,我想自己可以理解這張圖片了背後的意義了。但是我依然不會參與轉發,只是想跟各位說兩個可能比轉發圖片更溫暖的小動作:
給媽媽和家人們做頓飯。
抱一抱她們,說一句「我愛你們,有你們我真的很幸福」。
祝福我們的媽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