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口蹄疫重創金門業者,縣政府估計,畜牧、加工及特產業者因這次口蹄疫情造成的損失,恐怕高達7億元(新臺幣,下同)。
11日,金門剩下的81頭沒有症狀的病牛,全數撲殺完畢。在過去的兩天中已經撲殺198頭沒有症狀的病牛。
這是金門繼1999年發生首次牛隻口蹄疫事件以來,再一次進行牛隻集體撲殺防疫作業,也是單一案例場撲殺數量最多的一次。
金門防疫所5月7日確認一牛隻有A型口蹄疫病毒核酸反應,隨即採取預防性撲殺及消毒。臺灣當局農委會5月8日公告,金門偶蹄類動物肉類產品一年內禁止輸臺。
金門牛隻檢驗只找到A型口蹄疫核酸,並未分離出病毒,引起地方質疑檢驗誤判。農委會防檢局11日表示,將把病牛的檢體樣本送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英國Prebright參考實驗室復檢,樣本送出後最快一周就會有結果。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說,過去臺灣只有O型口蹄疫,新病毒來源路徑恐不可考,走私、人員攜入,甚至空氣傳播都有可能。
施泰華解釋,臺灣其他地區的偶蹄類動物皆沒染過A型病毒,因此沒有抗體,所以不能比照過去O型口蹄疫的處理狀況,只禁生鮮、不禁加工品。因為加工品如牛肉乾、燒餅等,即使經過高溫殺菌,在包裝時仍有混入病毒的風險。
金門牛肉乾業者說,根本還沒真正驗出A型口蹄疫,且病牛沒有臨床症狀,就宣布牛肉乾等加工品禁止輸臺,「這種粗糙的政策,扼殺金門產業。」縣政府初步估算牛肉乾市場約5億元,再加上貢糖、燒餅等產業,損失恐高達7億元。(記者何自力、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