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中國第一大毒梟」,高中學歷的他,憑藉年少時對化學的愛好,一手研發出了當時領先世界的冰毒製造方法,被緝毒隊專家稱為「天才」。
他製作出的冰毒高達14噸,獲利3000多萬元,別人販毒按克算,他是論噸,人送外號「中國版絕命毒師」。
他就是劉招華,因一句「人家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我也應該可以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而走紅。
劉招華長相和善,被捕後接受採訪時一直面帶微笑,顯得相當佛系,可背地裡做的卻是傷天害理的事情,是十惡不赦大毒梟。
1965年3月5日,劉招華出生於福建省福安市一個普通家庭裡,上面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全靠父親做豆腐賣來維持,十分艱難。
劉招華從小聰明好學,讀中學時很喜歡數理化,尤其在化學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以及過人的天賦。
當時他家裡有很多化學方面的書籍,誰也沒能料到,他日後會將這些知識運用於製作毒品。
高二的時候,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劉招華輟學去當兵,聰明又會來事的他,僅用四年就當上了排長。
不過那時候規定,如果想升級為幹部的話,需要在部隊待夠15年才能退役,劉招華等不了那麼久。
為了早點退役,他就策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貪汙案,故意貪汙公款145.15元,隨後如願離開部隊,轉業到地方法院工作。
在法院工作期間,他憑藉幹練和人際關係博得各方好評,後來被抽調去招商引資,劉招華藉此和一些領導混得很熟,還認識了不少外商。
這些人脈資源都為他日後假借投資辦廠之名,實際偷偷生產毒品提供了便利。
某天,從小被窮怕了的劉招華在意識到毒品的暴利後,專門買了化學書自學,想通過製造毒品快速致富。
憑著天賦,劉招華很快就研發出一整套的製毒技術,僅僅幾小時就能製作出純度極高的冰毒,而且效率極高,一天就能生產一噸出來。
1996年5月底,劉招華在老家福安市賽岐鎮開辦了第一家冰毒工廠,首批生產出20~30千克冰毒,獲利頗豐。
嘗到甜頭後,劉招華又與多人合夥,先後在廣東普寧市和寧夏銀川市建廠製毒,就此織成了一張巨大的製販毒網絡。
1999年,警察查獲了一起運毒案件,收繳冰毒數量高達 12噸,鋪滿了整整一個操場。
這個量是當年全世界查獲冰毒數量總和的 2 倍 ,震驚全球。
而幕後的主使就是劉招華,他被列為中國國內在逃五大毒梟之首,被警方懸紅緝拿。
不過神奇的是,被警方通緝後,劉招華的經歷比電影還精彩,在這期間他買彩票中了100萬,因見義勇為抓小偷被登上了報紙。
更牛逼的是,他還曾出資協助海洋大學生物系的課題研究,而且還給大學生上過課!
這哪裡是逃犯啊,完全就是個名人了,隔三差五的上電視,經常到全國各地考察。
而他三次逃脫警方追捕的經歷也是相當牛逼。
第一次是在廣州,警方找到他住的酒店,他當時剛好回來,在酒店門口跟一撥警察碰個正著 。
他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一起進了電梯,警察按 8 層,他淡定按了7層,隨即轉身溜掉。
接著他買了一輛自行車,慢悠悠地騎到廣州城邊界天河區,然後搭計程車逃走,令警方在車站、國道設立的關卡形同虛設。
第二次,他手底下兩個馬仔被人髒並獲押到庭審現場,作為背後大老闆的劉招華居然出現在了法庭旁聽席上 。
在聽完審判後,他才決定連夜出逃,三天後,警察撲了個空。
後來隨著電視機逐漸普及,警方把他的照片放到電視節目上,進行全國範圍的通緝,這下他該慌了吧。
可劉招華看到通緝令時卻來了句:「還有我的通緝令啦,厲害。」
他還跟一個菸酒店老闆打趣說:「你看我長得像不像那個通緝犯?」
然後不慌不忙的在人家那裡吃飯喝茶侃大山,聊到很晚才回家,之後立即打包出逃,警方又撲了個空。
寫到這,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有主角光環,為何次次能化險為夷?
就這樣與警方周旋了9年,直到40歲生日那天劉招華才被抓住。
這個時候的劉招華,已經娶了第三個妻子,共有4個子女。
2009年,劉招華被執行死刑。
他的一生頗具傳奇,也確實有過人之處,但可惜的是好腦子用在了歪門邪道上,而他那句「毒品只賣給外國人」也是站不住腳的,誰也不能保證銷往國外的毒品不會回流到國內。
另外,製毒販毒本就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事情,無論賣到哪,都是違法的。
劉招華的故事就此落幕,人吶,這輩子要想出人頭地,還是得腳踏實地,不走捷徑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歡迎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