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19年8月8日,是很特別的一日。
你問我有多特別?那我就給你說道說道:
今日是立秋
今日是全面健身日
今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十一周年
今天微信支付88智慧生活日
線下門店最高200元的海量免單,你搖到了嗎?
今天是麥當勞8.8會員節
5元板燒雞腿堡,你吃到了嗎?
今天是阿里88會員節
1元搶券,你搶到了嗎?
今天是京東88PlusDay
海囤全球599減300,你剁手了嗎?
撇開前面的節氣、紀念日不說,今天小編就要看看這些電商的會員節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2019年5月,雲集作為「會員電商第一股」成功上市。快速成長的背後是基於社交網絡下的三級分銷模式所帶來的快速流量裂變。
實際上,雲集在會員制社交電商的道路上並不孤單,貝店、每日拼拼、花生日記,以及7月剛發布就衝上AppStore購物榜前10的未來集市,甚至包括很多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都在基礎的電商模式上加上會員制。會員制社交電商似乎有一種魔力吸引著創業者們前僕後繼。
會員制電商算得上是電子商務的新興模式,是從傳統的倉儲式超市模式演變而來。以收取會員費為盈利模式,將商品以「會員價」的形式銷售給會員。平臺美其名曰「零成本創業」,打著「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口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會員加入。
其實,做會員制最成功的是Costco,全球第二大倉儲式量販。Costco是深深的根植於美國的商業環境裡。這幾年在中國不斷出現各種會員制的電商平臺,但這些生存在中國經濟模式下的會員電商能長成像Costco這樣的大樹,深根在中國市場嗎?
Costco是全美國第二大超市,第一大會員制倉儲超市。它與其他零售商不同,採取單軌制會員,即完全會員制,只有會員才有資格經典購物。
主要服務對象是年收入在10萬美元的相對富裕家庭,並且Costco始終堅定的執行低價策略,所有商品的加價率都不到16%,而且所有商品幾乎都是大包裝。與此同時,Costco的店鋪基本都在郊區,平均的店鋪面積超過13000平方米。
因為產品有足夠的價格優勢、足夠大的營業面積、足夠全的產品種類,並且Costco擁有數量龐大的自有品牌產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著Costco消化巨大的會員流量。
但是很重要的兩點:
1. Costco是一家實體企業,不是電商企業。只有到了特定的地點,環境,才能享受會員卡帶來的特殊的服務。
2. Costco具備強大的供應鏈支撐,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物美價廉的。這種情況下的會員卡是非常有價值的,也就是說,Costco是在為會員提供著非常有價值的服務。
但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會員制電商,都是單純的電商平臺企業,這一點和Costco產生了本質上的區別。以電子商務作為會員制的基礎,實際上就將Costco的成功案例本末倒置了。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簡單從以下幾個點出發:
電商會員大不同
會員制超市的核心,是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從而提供的差異化服務。而我們現在接觸到的這些會員制電商,基本上是下解決人,以個人的社交流量分散的店鋪流量,而且大家的出發點並不是為購買商品,而是以創業賺錢作為出發點。
這就是最本質的區別,這種差異會導致很多動作在最後結果得不同。一種是想盡辦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另一種是想盡辦法拉到更多的人,下線越多,錢賺得越多。
產品供應不擅長
到現在為止會員制電商的供應鏈都不能做得很好,是因為電商企業在這方面不擅長。因為零售得供應鏈管理是一件非常困難且負責的事情,對於新興平臺,幾乎很難快速適應。就連Costco都要做了這麼多年才能有龐大供應鏈支撐的今天。
自有品牌有缺失
從雲集,到環球捕手、貝店等等這些會員制電商,有多少能保證平臺的商品品質是很好的?幾乎沒有。而這些平臺都是集合各種大小品牌、無品牌自營商店的,而沒有自有品牌產品的。
自有品牌產品的缺失充分反映了一個事情,就是我們的社交平臺企業核心的關注點都是在發展會員。因為自有品牌是能夠有效降低產品價格,並且把控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如果沒有這類產品,那就充分說明這件事情並不是工作的重點。
我們似乎看到了會員制電商的生命力,也看到了那超乎想像的能量,但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如此之快的情況下,會員制電商要面臨些怎樣的挑戰呢?
先生/小姐,辦張會員卡吧
「辦會員」這件事情在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致命點。這麼多年來,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點,幾乎沒有做會員制能成功的,會員制在中國能抓住的機會比較低。而且中國的會員制絕大多數都是以拉人頭為主,一個拉一個來形成利益圈子。那麼,沒有足夠的利益點,有多少消費者願意付錢做會員?
沒有最優惠,只有更優惠
中國的製造業是全世界最強的製造業,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供應體系。所以,在中國不會出現最便宜的產品,只要你敢做低的價格,馬上就會有人繼續突破,這一點是讓會員制失去價值的關鍵點。
商業會員制難上加難
做產品的會員制,是很有發展空間的,畢竟獨特的產品服務對於一部分消費者來說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他們只是付了一筆享受產品服務的有價值的錢。但商業會員制,尤其在電商環境下,難度會很大,因為這對供應鏈的要求是很大的。
雲集,環球捕手,貝店等等這些會員制電商,基本上都是基於社交流量紅利成長起來的。社交紅利的持續和堅挺程度能到什麼時候?這是直接決定他們的生死存亡的,紅利在的時候怎麼做,紅利不在的時候,又要做什麼樣的轉型?這些平臺的發展是需要看社交紅利的轉變進行策略改變、轉型的。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在採訪中表示:「社交電商不能輕商品重社交,一些社交電商稀釋了平臺的品控能力,反而丟失了電商的根基,忘記了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依然是商品。」
會員制是否能做好,核心還是要基於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再去搭建合理的會員權益結構,通過對不同會員提供不同級別的服務,實現精準式營銷,將供應鏈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樣的會員制才是真正能成功的新電商模式,否則就是一團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