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1763—1827)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詩體,始於十六世紀,由十七個音節組成,「國際化」後通常以三行短詩的形式呈現。除了特定格式之外,每首俳句中往往有一個「季題」,即使用與四季及新年等節日相關的用語進行創作,如「驟雨」、「雪」、「櫻花」、「蟬鳴」等。與中國的古詩相似,俳句詩人在詩中或客觀寫景,或借景抒情,不同的是,俳句更側重通過動靜的交互體現詩人在剎那間的頓悟之感,這使得俳句看似簡潔輕巧,卻意趣盎然,極具含蓄之美。
法國作家羅蘭·巴特稱俳句為「最精練的小說」。在西方,日本俳句對現代詩歌發展的意義同樣不容小覷。二十世紀初期,意象派詩歌運動代表人埃茲拉·龐德就在代表作《在地鐵車站》中運用了俳句的意象(在地鐵車站 / 人群中的臉龐幽靈般隱現 / 溼漉漉,黑色樹枝的花瓣);瑞典詩人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也是俳句的愛好者,從1959年的「監獄俳句」到2004年出版的詩集《巨大的謎》,總共發表了65首「俳句詩」。
日本俳句至今,俳句在世界範圍內熱度依然不減,除了人們熟知的「俳聖」松尾芭蕉外,小林一茶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高產詩人,一生所作的俳句多達兩萬餘首。雖在最初追隨芭蕉之風,小林一茶卻漸漸脫離了前者的閒寂與風雅,形成了一種樸質率真、甘苦並蓄、亦莊亦諧的獨特風格。
這一轉變與小林一茶的個人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自幼喪母,又在家庭波折中度過童年的小林一茶,從小就有著比他人更善感的心性,14歲離家後,他的大半人生都處於貧困與孤獨中,直至50歲才返回故裡,娶妻生子。然而,好景不長,小林一茶的二子一女先後夭折,妻子也在不久後因病亡故。悲苦的命運使小林一茶對眾生常懷憐憫之心,在俳句中也時時流露出對人世無常的傷感與自嘲。一歲多的愛女病逝後,小林一茶曾在俳文集《俺的春天》中敘述了喪女之痛,並寫下了這首意味深長的俳句:
露珠的世界是露珠的世界,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深知生死皆由天命,快樂更是如露珠般晶瑩而短暫,儘管一生慘澹,他卻沒有陷入自憐自艾中。在俳句中,他直言不諱生活的艱苦,也善於苦中作樂,用充滿童趣的眼光看待森羅萬象,並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它們無限的生命力。經出版社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近期出版的小林一茶俳句集《這世界如露水般短暫》中選取部分詩歌,以饗讀者。這些俳句充分體現了「一茶式」的達觀,正如後人所評,「自嘲自笑,不是樂天,不是厭世,逸氣超然」。
《這世界如露水般短暫:小林一茶俳句300》 [日] 小林一茶 著 陳黎 / 張芬齡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021
古池——「讓我先!」青蛙一躍而入······
2
從現在起,不知還要開多少回呢······松樹的花
(譯註:此詩被推論為目前所知一茶最早發表的俳句,收錄於1787年信州出版,祝賀居住於信州佐久郡上海瀨的新海米翁八十八歲壽辰的紀念集《真左古》裡。)
3
喝酒後,連說話都顛三倒四像重瓣的櫻花
4
杜鵑鳥啊,這雨只落在我身上嗎?
5
仿佛為夏天的山脈洗臉——太陽出來了
6
草上之露濺著我這殘存者······
(譯註:一茶的父親於享和元年(1801年)4月病逝,此詩為父亡後一茶之作。草上之露,亦一茶之淚。)
7
八月十五的月明明白白照著我的破爛房子
8
梅花的香氣——春天是件夜晚的事
9
蟬啊,你也想念你媽媽嗎?
10
這是我的年糕這也是我的年糕······一整列都是呢
(譯註:此詩以孩童口吻,寫期待擁有母親所做全部年糕的孩童的渴切心情。)
11
真不可思議啊!像這樣,活著——在櫻花樹下
12
露珠的世界:然而在露珠裡——爭吵
13
活下來活下來——何其冷啊
14
沾了一身的油菜花回來——啊,貓的戀愛
15
躺著像一個「大」字,涼爽但寂寞啊
(譯註:一茶於1812年11月返鄉定居,1814年4月始結婚。寫此詩時,一茶五十一歲,仍單身一人,「大」器無用。)
16
寒舍的跳蚤消瘦得這麼快——我之過也
17
如果有人來——快偽裝成蛙吧,涼西瓜!
18
對於蝨子,夜一定也非常漫長,非常孤寂
19
來和我玩吧,無爹無娘的小麻雀
(譯註:此詩書寫六歲時的一茶,在平凡的語言中,表現了孤兒對孤兒的同情,據說當時一茶穿著舊衣,孤坐一旁,遠遠看著其他穿著年節新衣嬉戲的孩童。)
20
瘦青蛙,別輸掉,一茶在這裡!
(譯註:日本舊有鬥蛙之習,這是一茶看到一隻瘦小的青蛙和一隻肥胖的青蛙比鬥時,所寫的為其吶喊、加油之詩。)
21
何喜何賀?馬馬虎虎也,俺的春天
(譯註:此時寫於1819年新春。一茶長男千太郎於1816年4月出生,但未滿月即夭折,而一茶長女聰於1818年5月出生。此詩可見一茶對生命、生活隨遇而安的曠達態度。一茶絕沒有想到愛女會在1819年6月死去,而自己會寫一本以此詩結尾的「俺的春天」為名的俳文集追念她。)
22
有人的地方,就有蒼蠅,還有佛
23
黃鶯為我也為神佛歌唱——歌聲相同
本文詩歌部分選自《這世界如露水般短暫:小林一茶俳句300》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