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分數一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愁。
我們都在關註上榜的孩子,卻忘記抱抱那個失利的孩子。
畢竟他們也很努力。
01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女孩因為高考失利,加上與家人爭吵,於是想到輕生。
站在10層樓高的樓頂,看得人心驚膽戰。
好在消防員及時趕到,並緊緊地抓住了女孩。
在救援的過程中,女孩心意已決,對著消防員說:放開我。
消防員繫著安全帶,倒立著抱緊孩子,嘴裡不停地勸告:孩子,把叔叔抱緊。
可當消防員想抱起女孩的時候,女孩瘋狂掙扎,消防員繼續勸告:孩子,把叔叔抱緊,聽話,抱緊,不要怕,手不要放……
語言中可見女孩的決絕和消防員的心急,好在女孩終於被救上來了。
消防員叔叔安慰女孩道:
「你已經走過了第一次人生中不愉快的地方,我相信你以後一定會一帆風順的,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的路。」
是啊,連高考都經歷過了,以後還怕什麼困難呢,更何況人生不止高考這一條路。
這句話不僅適用那個女孩,同樣也適用以後參加高考的孩子們。
02
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拿什麼和富二代拼?」
的確,在如今社會,拼錢拼不過有錢人,拼權拼不過有勢人,高考成了寒門逆襲的最佳機會,也是最輕鬆的一條路。
但我們同樣要知道,高考是很重要,卻不是唯一的路,只要肯努力,一樣能活出精彩。
2018年外賣小哥雷為海力挫北大才子彭敏,奪得《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
正如他的對手彭敏所形容的那樣:「雷海為是《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不管江湖,但是一旦出手就會震驚江湖。」
他沒有多高的學歷,沒有多好的經濟條件,甚至是沒有太多的空閒時間。
他憑藉自己的毅力,13年的堅持,無數潛心專研的日子,終於讓他厚積薄發。
他正是用百分之百的希望,抓住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
一戰成名,大家都記住了他,欽佩多過於羨慕。
沒學歷又怎樣,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過得好,一樣可以成為耀眼的明星。
而大學學歷的人一大把,庸庸碌碌的更是數不勝數,所以,高考失利又如何,或者重來一次,或者收拾心情,走另外一條路。
雖然機會小點,但總歸是有機會的,心中有高峰,只要肯攀登。
03
「唯成績論」在教育界流傳已久,不僅大人殫精竭慮,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快樂。
前段時間,一篇《一個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在網上瘋傳,作者在文章開頭就說,自己能成為狀元,有一半功勞在媽媽身上。
母親對她的學習非常嚴格,除了學習之外,其它的一律不準碰,即便假期也要早起學習。
而當她終於成為狀元,走進北大校園時,才發現自己是個「土鱉」狀元,她身邊的同學高中不僅學習好,而且興趣廣泛,經常說著她聽不懂的各種活動。
而她除了談學習,沒有什麼可聊的話題。
在大學裡,沒有人督促她學習,她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些什麼。身邊都是在為自己夢想奮鬥的同學,而她根本看不清人生的方向。
她開始逃避,迷茫,自卑,封閉自己,時刻處於崩潰的邊緣,最終發現自己患上抑鬱症。
不可否認,學習很重要,成績也很重要,但怕的是家長過度美化成績的作用,而忽視了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
像高分低能的人並不少,而他們除了學習上獲得了鮮花和掌聲外,其餘方面一片空白,這何嘗不是一種失敗。
最成功的孩子不是智力超群,而是人格是否健全。
所以,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時,別抱有功利心,也別一心讓孩子死讀書。
成績很重要,精神世界同樣很重要。
04
很多家長感嘆,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了,動不動就跳樓、離家出走,打不得罵不得。
說到底,是孩子的心態不好,導致遇到一點挫折就要死要活。
與其讓孩子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不如給她一個好的心態。
因為不管是學習,還是將來走向社會,都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今天可能高考過了,明天就可能因為失戀而輕生。
倒在中途太可惜了。
今年看到一篇小學生的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引發網友狂贊。
作文中寫道:
「長大想成為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
「人家還沒綻放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
「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呆在角落裡,因為角落裡的花朵一樣芬芳。」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
一個小學生有這樣的頓悟,實屬難得,而她背後的爸媽更值得稱讚。
正因為他們的平常心,才會給孩子平常心,錦上添花也好,碌碌無為也好,都能接受。
艾默生說:「孩子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一個好的心態太重要了,而孩子的心態來自父母的心態。
給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時,別忘了培養他良好的心態。
05
每年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令人惋惜。
對孩子我只想說,別把高考當成唯一的路,除了高考,還有別的路,人生一樣精彩。
對家長我只想說,作為孩子的領路人,我們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爭吵;多一點溝通,少一點打擊。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