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立出生缺陷防治多元保障機制 25個病種納入保險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杜燕)今年,北京建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多元保障機制,將25個病種納入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保障範圍。活動上,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婚前孕前保健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建立了婚前孕前保健服務協同機制,圍繞一鍵預約、一站服務、一證共享的「三個一服務」,深入開展婚前孕前保健服務,促進健康政策共建共享。負責人表示,北京整合服務機構,實現免費婚前醫學檢查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機構整合,開展優生健康教育、體格檢查等15項婚前醫學檢查和25項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
25個病種納入北京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保障範圍
8月25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北京婦幼保健院共同舉辦「與愛同心 為愛同行」2020年北京市婚前孕前保健主題宣傳活動。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活動中了解到,今年本市將25個病種納入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保障範圍,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符合保險方案規定的孕產婦所娩的發生相應出生缺陷的活產兒,享有免費出生缺陷保險。據介紹,本市實施免費婚前孕前保健服務,通過整合服務機構,實現婚前醫學檢查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機構整合。
-
25個病種納入出生缺陷保障範圍
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北京婦幼保健院8月25日舉辦「與愛同心 為愛同行」2020年北京市婚前孕前保健宣傳活動。2020年,本市建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多元保障機制,將25個病種納入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保障範圍,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符合保險方案規定的孕產婦所娩發生相應出生缺陷的孩子,享有免費出生缺陷保險。
-
今天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北京已將25個病種納入保障
9月12日上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啟動「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宣傳活動。據介紹,本市已經將25個病種納入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保障範圍,促進健康政策共建共享。本市待孕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知識知曉率達99.9%,戶籍人口神經管缺陷發生率從2009年的0.88‰降至2019年的0.45‰,呈持續下降趨勢,並處於較低發生水平。
-
我國22種出生缺陷大幅下降 更多重大出生缺陷病種有望納入大病專項...
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秦耕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嬰兒出生缺陷防治方面取得十分可觀的成效。監測顯示,23種重大出生缺陷病種有22種在大幅下降。其中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70%多,地中海貧血發生率下降到80%多。
-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打造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青島模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秦耕、副司長沈海屏分別於2018年7月、12月到婦兒醫院調研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對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青島模式」取得的工作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2018年底,醫院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託,起草完成了包括唐氏症候群、先心病及遺傳代謝病在內的六種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方案,為國家制定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深入推進出生缺陷防治規範化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在2018
-
出生缺陷防治領域,廣州有了「黃埔軍校」
南都訊 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朱穎賢 劉元玲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結構畸形、唐氏症候群……這些致命、致殘的疾病構成了新生兒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病種。為推進出生缺陷防治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和水平,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舉辦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項目工作會議,並公布了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項目2019年新增的12個省(區),核准公布了12家醫療機構為新增培訓基地、34家醫療機構為首批培訓協同單位,廣東4家醫院「上榜」。
-
...廣東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管理方案...
1.2021年至2023年省級出生缺陷綜合防控資金重點用於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胎兒和新生兒出生缺陷指定疾病的篩查幹預,以及省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和市、縣級幹預中心的項目管理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增加免費篩查病種,所需新增經費由當地財政解決。
-
預防出生缺陷日關注:如何避免這些認識誤區?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引起,也可由這兩種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功能異常如盲、聾和智力障礙等。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種至少有8000-10000種。
-
8月25日|婚前醫學檢查|產前檢查|出生缺陷|新生兒疾病篩查|市...
8月25日是第三個全國殘疾預防日預防殘疾 從防治出生缺陷做起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圍繞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等各個階段,實施了免費婚檢、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出生缺陷救助等多項民生項目,持續推進出生缺陷「三級防控」。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出生缺陷綜合防控工作,市衛健委成立蚌埠市出生缺陷防控中心,中心掛靠市婦幼保健院開展工作。
-
衛健委:我國嬰兒出生缺陷防治成效顯著 23種重大缺陷有22種大幅下降
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秦耕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嬰兒出生缺陷防治方面取得十分可觀的成效。監測顯示,23種重大出生缺陷病種有22種在大幅下降。比如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70%多,地中海貧血發生率下降到80%多。 出生缺陷主要指嬰兒在出生前發生的生理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出生缺陷是流產、死胎、嬰兒死亡和殘疾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著嬰兒的生活和生存質量,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
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了解一下
出生缺陷病種多,病因複雜,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超過8000種,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均可導致出生缺陷發生。據估算,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5.6%。出生缺陷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經濟負擔。 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把好人生健康第一關。
-
國家衛健委出生缺陷預防重點實驗室:普及優生優育 防治出生缺陷
2018年9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國家衛健委出生缺陷預防重點實驗室」依託河南省人口計生科研院,發揮優生遺傳和生殖健康專業優勢,開展義診和宣傳活動,大力普及優生優育、出生缺陷防治等科學知識,進行生育指導。
-
湖南省出生缺陷率下降
今年6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發布,提出了實施包括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在內的15項專項行動,其中出生缺陷防治成為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中的重點內容之一。9月12日是預防出生缺陷防治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出生缺陷早預防,健康中國我行動。
-
江蘇省設5000萬元出生缺陷防治專項經費
省衛生計生委、省婦兒工委辦公室、省財政廳日前聯合舉辦防治出生缺陷省政府實事項目啟動會,宣布今年我省將完成產前篩查70萬人、新生兒疾病篩查80萬人。目前已知出生缺陷有8000-10000種,隨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高齡孕婦明顯增多,出生缺陷發生率隨之上升,防治形勢極為嚴峻。
-
新職業|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了解一下
出生缺陷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經濟負擔。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把好人生健康第一關。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明確指出要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
-
防範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寶寶
根據2012年9月原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統計,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6%,用年出生數1600萬計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其中出生時臨床明顯可見的出生缺陷約25萬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各國家的出生缺陷發生率,低收入國家為6.42%,中等收入5.57%,高收入4.72%。
-
湖南:育娃娃基金捐贈百萬 保障救助出生缺陷家庭
紅網時刻7月26日訊(記者 彭雙林 通訊員 周娜)7月26日,育娃娃新生兒關愛保障計劃啟動暨專家工作小組成立儀式在長沙舉行。湖南省婦聯主席姜欣出席並講話。姜欣在講話中指出,成立新生兒關愛保障計劃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公益價格提供保險保障,讓更多有困難需要幫扶的孕期女性和出生缺陷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資金或物質幫助。
-
「步步為營」防治出生缺陷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朱穎賢、王雄虎)據統計,大約每30秒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誕生,隨著高齡孕產婦比例的升高,對預防出生缺陷提出更高要求。專家強調,防控出生缺陷,其實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準爸爸準媽媽,要做好婚前、孕前一級預防、孕期篩查、出生後新生兒篩查,步步為營,迎接健康寶寶。對於結構性先天畸形疾病,大多數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解決,使功能基本達到正常甚至完全康復,建議有需要的準爸媽向專業醫療機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