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幼有所育」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成長成才。一句句真情叮囑,一個個重要指示,凝聚著總書記對祖國未來的真摯關懷和殷切希望……
在現實中,「幼有所育」指的是對0—6歲學齡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包括3—6歲兒童的學前教育和0—3歲嬰幼兒的託育服務。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13億名學齡前兒童的人口大國,推動「幼有所育」不斷取得新進展,既關係到億萬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又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近年來,應該看到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愈發凸顯,0—6歲的幼託教育面臨的供需矛盾相對更為突出。同時,全面二孩的政策推動,生活水平和育兒理念的普遍提高,這些都在不斷拉升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待。
早在2013年,中國幼兒園教職工的配備就有了「國家標準」。教育部發布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要求,全日制幼兒園每班要配備2名專任教師、1名保育員(或配備3名專任教師),保教人員與幼兒比達到1∶7至1∶9。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實現幼兒園教師全員持證上崗」。在嚴格的規範要求下,幼兒教師隊伍問題顯得愈加沉重。因此,就需要通過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和提高準入門檻這些措施,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提升辦園質量和水平,力爭到2020年,公益性幼兒園佔比達到80%以上,毛入園率達到85%。
推動實現「幼有所育」,各級政府要發揮關鍵性的主導作用。通過完善體制機制,為「幼有所育」提供制度保障。下一步政府和社會能做的還有很多,要加強幼兒園建設與城鎮化、二孩政策的銜接,著力加大公益性幼兒園的建設,使孩子都能就近入園;要積極推動地方加快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經費保障和教師補充機制,著力加大學前教育專項資金保障力度,解決幼兒園在教師補充、工資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要加大無證園清理規範力度,加強監管,讓幼兒真正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方位的保障網,使「幼有所育」覆蓋到每一個家庭。
總而言之,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就需要我們的黨和政府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利益問題做起,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回應好「幼有所育」的民生期待,讓祖國的每個小花苞,都在陽光下綻開最美的笑顏。
文/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