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journey, will enscountertouching
sad, exciting, frustrating stories.
01
個人情況
本科專業:通信工程(所屬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
本科學校: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B)
前五學期綜合排名:16/145(10.8%)
前六學期綜合排名:16/145(10.8%)
英語成績:四級589,六級556,雅思7.5
競賽:全國大學生軍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校「創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校選拔賽一等獎等。
科研:國家級科研訓練及對應的一篇會議論文。
其他:大一到大三擔任班長,江蘇省「優秀學生幹部」以及江蘇省「先進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等省級校級班集體榮譽。其他人文實踐類活動比賽經歷。
最終去向:東南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直博
收到的offer:
02
保研相關的基本概念
保研的概念
保研的全稱是「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也可簡稱為「推免」,它包含五個關鍵詞:
1.優秀:說明保研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足夠優秀,達到了研究生院校的要求。
2.應屆:必須在大三結束、大四剛開始的階段完成保研,只有一次機會,也就是必須是應屆生身份,不能以往屆生身份保研。
3.本科畢業生:必須是本科畢業生,不能是其他學歷類型。
4.免試:也就是不用參加考研。
5.碩士學位:這是指,保研的結果是保送攻讀碩士學位,包括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當然目前也可以直接保送攻讀博士學位,叫做「本科直博」,我最終就是選擇了本科直博。
基本上,「保研」等同於「推免」,「保研生」等同於「推免生」。「保研」和「推免」就是一個意思,前者用於口語,後者用於書面。
保研的類型
首先一起明確幾個概念:
第一,研究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這裡要避免「讀研等於讀碩」或者「研究生和博士是兩個階段」的誤區。許多人習慣於說「讀研之後再讀博」,但正確說法是「讀碩之後再讀博」。
第二,「本科」、「研究生」是學歷,「學士」、「碩士」、「博士」是學位。在我國,研究生學歷是最高學歷,博士學位是最高學位。
第三,「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的工作職務,是一種科研工作。從事「博士後」工作的科研人員也可直接叫做「博士後」。博士後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科學研究。
在上述概念的基礎上,保研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保送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其特徵是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主要目標為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般學制為3年。
2.保送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其特徵是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職業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可能更加面向企業就業。一般學制為2-3年。
3.保送博士研究生,也叫做「本科直博生」。應屆本科畢業後,跳過碩士研究生階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讀博士學位。一般學制為5年。
保研的流程
第一,學校具有推免資格。保研的最大前提是本科學校具有推免資格,也就是,這所學校能夠讓它的本科畢業生保研。這樣的學校全國目前有360多所,包含了985高校、211高校、部分其他本科高校。
第二,學生獲得保研資格。保研資格,是指本科生能夠免試錄取(保送)研究生的資格。保研比例,是指具有推免資格的某個高校的某個專業中,最終能夠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人數佔專業總人數的百分比。
每個學校的保研比例不同,985高校的保研比例大概為15%-40%,非985的211高校的保研比例大概為5%-20%,非985且非211高校(若有推免資格)的保研比例大概在1%-5%。以南理工為例,保研比例大概為15%,也就是每個專業有15%的人可以保研。
這15%並不是指專業排名前15%,而是指專業中希望保研的人中的成績排前15%。也就是說,如果專業前15%的人中有人選擇了考研、出國或直接就業,那麼保研同學裡的最後一名的名次就會比15%靠後一點。
這就類似於,假設清華某年在山東招100個理科生,那麼並不意味著全省理科前100名的同學才能上清華,而是報名清華的學生裡的前100名可以上清華。
第三,學生獲得錄取資格。一般來說,如果拿到了本科學校給予的保研資格,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拿到本科學校的研究生錄取資格,一般大家把這種情況叫做「保本校」。
如果希望保研到其他高校,那麼就需要參加其他高校組織的保研筆試和面試,若通過,則可拿到錄取資格,大家一般把這一過程叫做「保外校」。「保外校」時,高校組織筆試和面試一般有兩種形式,分別是「保研夏令營」和「保研預推免」,具體會在下文闡述。
第四,學生填報保研志願。九月底,全國推免服務系統開放,首先,學生在系統上填報志願,等目標院校發來複試通知之後,學生接受複試通知,然後再等學校發來待錄取通知,學生接受待錄取通知,則保研至此基本結束。
第五,學生維持保研資格。在大四學年,保研同學要符合學校授予保研資格的要求,例如可能要求畢業設計良好及以上、大四不能掛科等(不同學校的要求不同)。
若畢業時符合要求,則學生成功維持了保研資格,再完成一系列畢業和檔案轉接事宜之後,等待研究生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即可。若學生在大四學年,由於某些原因,失去了本科學校給予的保研資格,那麼之前錄取到的研究生院校就會因此取消該學生的錄取資格。
保研最看重什麼?
目標研究生院校要評審一位保研生的許多方面,他們的重要程度排序如下:
第一,本科院校層次。如果本科就讀於985/211/雙一流,那麼將很有競爭力。或者如果自己所讀的專業是本科學校的強勢專業,或在學科評估中表現優異,那麼也很有競爭力。
許多水平較強的高校,尤其是頂尖985高校,在招收夏令營營員或預推免參與者時,對本科學校層次的要求十分嚴格,甚至直接規定必須是985/211/雙一流高校同學,或者對不同類型(985/211/雙一流)學校學生的專業排名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專業排名/綜合排名。這是保研生在保研中的核心競爭力。專業排名靠前,是最有說服力的,可以秒殺科研經歷、競賽獲獎、英語水平,此時科研/競賽/英語可以錦上添花。而如果排名靠後,科研/競賽/英語並不能火中送碳,甚至會火上澆油。
如前面所說,很多著名高校會在報名條件中限制排名,例如(僅為舉例),可能要求985高校學生排名位於前30%,211可能是20%,非985且非211高校可能是5%或專業第一,更頂尖的高校可能會有更嚴格的要求。甚至要求專業第一。
第三,英語水平。一般通過四六級成績、雅思託福成績、GRE成績來體現。研究生期間,我們會閱讀大量的英文文獻和英文著作,還會參加許多英文會議。所以,英語是科研所需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對於工科類專業。如果英語水平過關,那麼科研過程可以更加順暢,不會在英文文獻閱讀和寫作上遇到學術之外的障礙。
第四,科研經歷和科技競賽。因為它們最貼近於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學習狀態。科研經歷是指參與過的科研項目,比如南理工每位本科生都要做的科研訓練,或者自己跟隨老師參加的科研項目。科技競賽是指和自己專業有關的科技競賽,以通信專業為例,可以是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光電設計競賽、編程類比賽、機器人類比賽等。
第五,綜合能力。例如抗壓能力,研究生期間會面臨許多壓力,包括論文發表、畢業、課題、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克服這些壓力需要良好的抗壓能力。
例如協調能力,研究生生活包含各種類型的事情,比如學術、生活、工作、情感,靈活地協調好不同事情的關係,合理安排時間,可以大大提供學習和工作效率。
例如溝通能力,讀研期間,我們需要經常導師、師兄師姐、同學溝通,共同完成一些項目,也需要在組會等場合講自己的成果和進展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有溝通和表達能力。這些能力一般通過本科期間的學生工作、人文實踐類活動來體現。
第六,其他方面。還有一些小細節會受到導師的關注,比如家鄉是哪裡的、父母是否支持孩子讀碩讀博、是否願意直博或者轉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