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社會意義解讀

2020-12-20 半月談網

作者:高聖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頒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宏觀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社會規範和法律適用科學化等一系列重要意義;在微觀層面,民法典則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調整一切民事主體的人身和財產關係的基本依據。

一、民法典的誕生:社會法制發展的裡程碑

從世界範圍來看,法律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成文法法系和判例法法系。法典是成文法的系統彙編,往往標誌著成文法的階段性成就,從而成為特定社會發展階段的裡程碑式的結果。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民事法律體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立法機關通過法典編纂的形式,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積累的立法和司法經驗予以總結,並回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課題。由此,民法典無疑與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偉大法典一樣,成為社會發展達到階段性目標時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豐碑,包含著濃厚的實踐和象徵意義。

當然,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是採取「先分後總」的立法路徑,多數法律條文體現在民法典誕生之前已經通過的單行法律之中。因此,民法典的頒布在無縫對接現實生活的同時,不會對既有的社會活動產生系統性衝擊。但民法典也包含了諸多創新內容,是一部凝聚並閃耀著中國人首創精神與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偉大法典。

二、民法典的內容:包羅萬象的社會百科全書

我國民法典採用了創新的「七編制」,體例獨樹一幟。這七編的內容包羅萬象,幾乎涉及民事主體一切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活動,與社會民生、市場經濟發展等具有密切的聯繫。

第一,總則編。總則編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總則編首先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公序良俗、綠色原則等民法基本原則。總則編規定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等三類民事主體。民事主體是民事關係的參與者、民事權利的享有者、民事義務的履行者和民事責任的承擔者。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依自身意志決定法律關係的行為,是參與民事活動的主要途徑。總則編同時規定訴訟時效制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權利即不受保護,其功能主要是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交易安全、穩定法律秩序。

第二,物權編。物權是財產權的主要類型,物權編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就是對財產權如何確權、具有哪些權能、如何保護等的規定。物權體系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所有權這一分編,分別規定了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是財產確權的基本依據。用益物權分編主要解決在不動產所有權上設立利用權的問題,無論是利用農村土地從事家庭承包經營、建造住宅,還是利用城市土地建設建築物或構築物,都是建立在用益物權制度基礎上。擔保物權分編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法典通過再造擔保物權的功能主義、簡化擔保財產的描述要求、統一動產和權利擔保制度、統一優先順位規則等,完善擔保交易規則,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營商環境提供源動力。

第三,合同編。合同編堪稱市場經濟的百科全書,維護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合同編通則是關於合同的一般性規定,包括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變更、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涵蓋市場交易的一般規則。典型合同分編規定在市場環境下常見的、定型化的交易形態。民法典將原合同法的15種典型合同擴張到19種,增加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以更加切合當下的現實生活和市場環境。當然,民法典並不排斥民事主體在這19類典型交易之外另行安排彼此之間的交易關係。基於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則,民事主體可以自主約定合同的內容,只要不違反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法律上也承認其效力。

第四,人格權編。人格權法的單獨成編,是我國民法典在編纂體例上的最大創新。突出對人格權的保護,彰顯了我國民事立法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人權保障的基本理念。人格權與個人生活和商業活動均關係密切。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是自然人賴以生存的基礎性權利;名譽權、隱私權是個體人格尊嚴的反映;姓名權、肖像權等標表性權利具有商業利用價值;個人信息保護更是網絡時代的主要法律議題之一。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鼓勵遺體捐獻的善行義舉,人格權編確立了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為規範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人格權編明確了從事此類活動應遵守的規則。

第五,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這兩編重點處理家庭中的民事法律關係,對社會生活有普遍性的影響。其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包括:結婚和離婚如何實施、具有何種效力;婚姻中家庭成員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收養關係的成立、效力以及如何解除。繼承編解決自然人死亡後的財富傳承問題,規定了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兩種主要途徑,以及遺產的處理程序。繼承編增加規定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對繼承權法定喪失制度予以完善;增加了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修改了遺囑效力規則,刪除了現行繼承法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切實尊重遺囑人的真實意願。

第六,侵權責任編。侵害他人民事權利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編可以視為對各種民事權利的保護法。在侵權責任編中,前三章是關於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具有普適性。其後各章則規定了各種特殊侵權責任類型,包括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醫療損害責任、飼養動物致損責任、建築物致損責任等,其在保障人民群眾人身權、財產權的同時,也起到規範人民行為的作用。

三、民法典的影響:與時俱進的法律規範調整

民法典編纂,除對單行法律進行系統彙編外,還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對法律規範作了相應的補充和完善。這些創新性內容,將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限於篇幅,試列舉部分內容。

第一,加強了對業主權利的保護。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財產權之一。物權編對該權利的保護作了完善: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由業主共同決定;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按此規定,物業服務企業將不能未徵求業主意見,擅自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外牆、電梯張貼廣告等營利。

第二,增加了關於居住權的規定。居住權立法創新符合我國社會變化,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有利於滿足特殊人群的居住需要,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例如老人可以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給相應的機構,同時為自己設立居住權,從而實現以房養老;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利用居住權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制度砝碼。

第三,增加了禁止高利貸的規定。近年來,「校園貸」 「套路貸」、暴力催收等亂象頻出,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為了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民法典合同編規定,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民法典明確借貸行為的法律效力、法律後果等,為今後處理相關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

第四,增加了對性騷擾的規制。本次立法藉助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契機,將對性騷擾行為的規製作為單獨的條款予以明確,強化了對相關人格權益的保障。從條文內容上看,民法典將對職務型性騷擾行為產生更好的規制效果。

第五,強化了網絡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人格權編通過規定個人信息的定義、處理個人信息的程序要求、自然人對個人信息享有的權利、信息處理者的義務等,初步形成了一套個人信息的保護機制,為包括網絡環境下的各種個人信息利用情境提供了行為規範和依據。

第六,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規定。在協議離婚中,當事人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30日內,任何一方都可以撤回離婚申請;30日期滿後,需再次親自到登記機關確認申請,方能完成離婚登記。離婚冷靜期極大地改變了協議離婚程序,將有利於應對我國的離婚率數據不斷攀升、離婚行為非嚴肅化的社會現象,有利於減少輕率、衝動的離婚行為。

第七,完善了高空拋物墜物的侵權責任體系。我國侵權責任法對高空拋物墜物責任創立了具有本國特色的、基於公平責任的補償條款。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又對這一條款作了進一步完善:一是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企業若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將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二是強調了公權力機關的調查和追責義務,以進一步震懾可能的侵權行為。 (編輯:常琳)

相關焦點

  • 解讀| 葉金強:《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6月29日,江蘇省法學會召開七屆三次會長辦公會,研究部署全省法學會系統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工作。會上,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省法學會副會長葉金強教授以「《民法典》的時代意義」為題,從不平凡的制定歷程、了不起的實施意義、不可不知的新規例解三個方面作民法典輔導講座。
  • 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 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 著力加強法治...
    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 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 著力加強法治公安建設 2020-08-10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街辦事處:開展《民法典》亮點解讀
    為讓民法典更有效的走進基層,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日前,西街辦事處邀請到安順市蘊誠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楊麗華開展《民法典》普法講座,進行亮點解讀。
  •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2020-11-1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好民法典,讀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2020年5月28日15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我國開啟「民法典時代」。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內容豐富鮮活,其中的每一個條文都關乎社會的方方面面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子孫後代都受到民法典的規制,都與民法典息息相關。民法典對你我有何影響?民法典規定了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規則,對財產權、人格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都作出了規定。
  • #學習民法典 平涼在行動#《民法典》解讀九:保險業
    保險是一種典型而特殊的民事經濟活動,保險合同不僅是一種經濟合同,也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合同。因此,民法典和保險有著基本而密切的關係。長期以來,保險業法治水平相對較低,違法違規行為頻繁,合同糾紛頻繁,導致經營不規範、社會形象差、法律風險較大等問題。
  • 「典」亮生活,醫保與法同行——區醫保局組織開展民法典解讀培訓
    「典」亮生活,醫保與法同行為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12月17日下午,區醫保局組織開展民法典解讀培訓,特邀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林繼凱律師做「權利宣言書 一生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聚集民法典 | 浙江大學民商法研究所章程老師對民法典作解讀
    李躍旗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抓好民法典的實施和執行,更好地運用民法典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吳海平、元茂榮、陳偉義、芮宏和台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出席。
  • 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
  • #學習民法典 平涼在行動#《民法典》解讀二:禁止高利放貸原創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分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合計1260條內容。《民法典》第12章《借款合同》第680條規定:禁止高利放貸,貸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未約定支付利息的,視為無息。
  • 《民法典》解讀:居住權
    《民法典》解讀:居住權 2020-08-12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中國正系統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並且試圖通過法律編纂方式,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法治社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章制度都必須比照民法典進行徹底的清理,凡是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都必須立即廢除。中國民事法律規範第一次實現了法典化。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標誌著中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導向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絕對貧困不復存在,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就在眼前。
  • 【《民法典》學習之解讀篇】充分發揮民法典的重要支撐作用 為...
    【《民法典》學習之解讀篇】充分發揮民法典的重要支撐作用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2020-12-09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南師大洛江附小開展《民法典》解讀普法主題活動
    為深入宣傳和學習《民法典》,讓全體師生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9月10日下午,閩南師大洛江附小開展《民法典》解讀普法主題活動。本次普法主題活動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啟平凡而偉大的《民法典》時代,讓師生明白《民法典》源於群眾也服務於群眾,旨在保護人民的權益,增進民生福祉。第二部分《民法典》彰顯民族精神和時代價值,告訴全體師生《民法典》凝聚中華民族的共同意志,體現了社會主義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是依法治國經驗和智慧的升華,是人民權益保護的宣言書。
  • 四川瀛卓律師事務所對《民法典》進行宣講解讀
    本網廣元訊(圖文/陳平 淡小飛)8月28日,廣元市利州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瀛卓律師事務所應邀在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行的「民法典」解讀與依法行政培訓會上進行了法治專題講座,所律師楊雄主講。
  • 「《民法典》侵權編的新亮點解讀」專題研討即將舉辦
    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緊跟新法頒布時代前沿,精心策劃推出《民法典》系列線上交流研討會。道可特全國各辦公室合伙人將強強聯手,圍繞《民法典》各編的重點亮點,深度剖析解讀《民法典》內涵,分享《民法典》制度創新與變革背景下的法律服務能力,向這一部傳世法典致敬。 民法典侵權編共計十個章節,95個條文。
  • 《民法典》學習進行時——武侯區應急局專題學習《民法典》
    8月11日上午,武侯區應急管理局組織開展《民法典》專題學習培訓會,四川道言律師事務所顏欣律師受邀對《民法典》進行宣講。顏欣律師從《民法典》的誕生、《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意義和社會地位、《民法典》是政府機關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據、《民法典》的基本內容及有關亮點、《民法典》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等方面為與會人員做了細緻地解讀。
  • 《民法典》資本市場相關條文解讀
    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 【法院說法】《民法典》的意義
    【法院說法】《民法典》的意義 2020-09-30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