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提早上市意味著提前搶佔市場,先人一步獲得種植回報,今天廣西柑橘行業協會特聘專家韋代傑跟大家分享關於「柑橘提早成熟上市」的技術措施。
此篇文章重點講促進果實著色的措施。
果實的著色隨著地域分布、基因型、營養條件、水分、光照、溫度、成熟度及栽培措施的變化而變化。
在通常條件下,糖的積累、溫度和光照條件是3個重要因子。而柑橘露天栽培溫度不好控制,因此我們可以重點關注糖度積累和光照條件。
1. 合理的掛果量
小果型品種葉果比,20~40:1
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葉果比,30~35:1;
中晚熟溫州蜜柑葉果比,20~25:1
中果型品種葉果比,40~60:1
大果型品種,如柚葉果比,150~200:1
對於坐果多的樹需要合理疏果。
對生長強旺的樹可適當降低葉果比,對生長較弱的樹,可適當增加葉果比。
超量掛果轉色差:
2、創造有利於光合作用及糖份積累的條件
主要包括充足的肥水條件(如針對不同土壤補充硼、鎂、鉬、鈣、鈦等),樹體健壯,葉色濃綠;合理的樹冠結構,樹體通風透光,無效葉少。
3、合理使用調節劑和葉面肥
(1)植物生長調節劑:按生理作用分生長促進劑(如生長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芸苔素內酯、赤黴素類)、生長抑制劑(脫落酸、馬來醯肼等)、生長延緩劑(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乙烯利等)。
脫落酸:促進內源乙烯合成,加速葉綠素降解,促進色素合成;
芸苔素:提高光合作用;
胺鮮酯:提高光合作用,提高酶活性;提高氮、碳代謝能力;
細胞分裂素:誘導葉綠素形成,延緩衰老。
(2)葉面肥
氮有利於葉綠素合成,妨礙糖積累;
鉀有利於糖合成、運轉,要針對不同土壤補充硼、鎂、鉬、鈣、鈦等。
1、促進果實著色時期
果頂褪色轉黃,是使用的關鍵時期。
2019年9月25日秋梢8成熟、果未轉色時開展的六組促進果實著色實驗,效果不如2019年10月30日果實開始轉色時所做的實驗效果好。
2、幾個促進果實著色實驗的初步結果
(1)含花青酶/花青素/花青苷+矽+魚蛋白+有機鉀
於果實開始轉色時使用,使用後5天果實轉色加快,到22天,實驗組果實著色明顯好於對照組。
沃柑:
在砂糖橘上的使用效果雖然比沃柑差一點,但是砂糖橘的果皮顏色非常紅,果實硬度、儲藏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2)幾個含鈦有益元素的實驗初步結果
韋老師經過10畝沃柑的對照實驗,表明含鈦有益元素的葉面肥對促進葉片轉綠、提高坐果率和促進果實轉色有顯著效果。
經過使用含鈦元素的肥料,當年(2019年)果實銷售價格比隔壁果園的沃柑每斤高1元。
鈦鎂+高鉀實驗:實驗組果皮橙紅色,其著色明顯好於對照組;當年2019年果實銷售價格比隔壁果園的沃柑每斤高1元。
鈦鉀實驗:於果實開始轉色時使用,使用後10天果實轉色加快,到30天,實驗組果實著色明顯好於對照組。
(3)胺鮮酯+有機鉀
這組實驗對促進果實著色效果較為顯著,果實外觀的光潔度也有很大改善。
(4)芸苔素+吡唑醚菌酯+高磷高鉀
這個方案爭議性比較大,不同的果園使用效果有差異,韋老師做了幾年實驗,發現弱樹、結果多的樹效果比旺樹著色效果好。
韋老師實驗表明:
左邊的樹不放秋梢,樹勢弱,坐果多,用芸苔素+吡唑醚菌酯+高磷高鉀方案促進果實著色時間明顯提前。
右邊的梢多的旺樹的使用之後,著色時間明顯推遲。
芸苔素+吡唑醚菌酯+高磷高鉀對促進果實著色效果較為顯著,樹冠內外果實著色均勻,但旺樹慎用。
(5)脫落酸+高磷高鉀
脫落酸+高磷高鉀對促進果實著色效果較為顯著。實驗還表明,脫落酸+高磷高鉀使用時期前移,效果會更明顯。
以上就是促進果實著色的幾種方案的實驗數據,促進果實提早上市並不僅僅只是著色方面,應該是從栽種到採收前一系列的措施。
韋代傑老師還講解了選擇芽變單株、砧木的選擇、園地的選址、還有修剪、放梢、施肥等措施,都與促進柑橘提早成熟上市息息相關,這些內容大家可以在視頻欄目觀看。
有一點需要提醒各位果農的是,柑橘提早上市並不意味著提早採摘,果實還沒完全成熟就採摘,盲目上市只會擾亂市場,不僅賣不了好價,還會大大影響整個柑橘市場,建議大家一定要達到採摘標準才能採摘,只有果實品質優良才能獲得市場青睞。提早上市的前提是果實已經成熟。